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课件ppt
展开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7
1.用电脑课件或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3.利用图说明五带的名称、范围、界线,并举例说明各带的气候特点。
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时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呢?为什么有的季节冷,有的季节热呢?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
一、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
1.地球公转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约365天)
(3)倾斜情况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解析】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约365天),故答案选A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2)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3)春、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正是由于地球在公转的不同位置受到太阳照射的不同,才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太阳高度角 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光直射时,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就多,反之,受到太阳光斜射的地方,热量就少。为了区别不同地方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差异,人们用太阳高度角来反映太阳光的照射情况。
(1)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2)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终年炎热的是热带,终年寒冷是寒带。
【解析】地球一天的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答案选A。
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的是( ) A.一天中的昼夜交替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四季的更替 D.昼极长短的变化
季节变化:天文四季、气象四季
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与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A.春分 B.冬至C.夏至 D.秋分
2.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 D.8月1日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试讲课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Ⅱ》第2课时精品课件pptx、人教版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Ⅱ》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评优课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评优课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x、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导学案docx、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复习第2课时地球的运动课时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第2课时地球的运动课时教学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转方向和周期,1昼夜更替,2时间差异,易错提醒,公转方向和周期,1地球上的五带,归纳总结,方法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