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学设计
展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比较容易。但对于没有亲自到过草原的孩子来说,草原既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可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
课前可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位置、自然风光和民族习俗。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概括课文描绘的画面;再分别针对每一部分所描绘的画面,指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和想象,理解语言, 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和习俗美,体会“蒙汉情深”;再聚焦重点语段,让学生充分阅读、交流,领悟语言表达形式,并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写写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 1 自然段。
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初步体会作者先写景象再写感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 1 自然段。
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难点
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具有浓郁蒙古族特色的歌曲《天堂》,关于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音乐,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内蒙古草原的相关信息。
2 课时
第一课时
掌握本课时重点生字、词语。
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风光美。背诵第 1 自然段。
了解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重点
正确读写生字词。
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展开想象,再现情景。
了解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天堂》,入情入境。
课前交流:同学们,刚刚你们听到的这首歌是一首讴歌内蒙古大草原的赞歌,那么,你们去过大草原吗?
出示课题,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俗风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生字词):绿毯、陈列、衣裳、彩虹、马蹄、豆腐、稍后、微笑。
指导书写:“毯、腐”是半包围结构,“微”是左中右结构。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多音字):勾勒、蒙古包、好客、同行、似乎。
指导读准多音字:勾勒(lè)、蒙(měng)古包、好(hà)客、同行(xíng)、似(sì) 乎。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文章描绘的主要画面。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归纳。
(板书: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由景及人)
三、品读第 1 自然段,感受“草原风光”
自由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圈画出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 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思考观察的顺序及描绘了哪些景物。
①找出本段中描绘的具体景物。
②将景物按规律分类,从而发现由天空到地面的观察顺序。
想象画面,感受风光之美。
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②出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羊群奔跑的草原。
品词析句,感悟意境。
①文章一开始为什么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联系刚才出示的图片及想象到的画面,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等词语所表达的意境。
四、析读第 1 自然段,初步感知表达方法
面对如此美景,老舍先生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再读第 1 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课件出示: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这境界”是指什么?
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②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③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大草原,感到非常新奇。
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有何妙处?
①再读第 1 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写景的部分和写感受的部分。
②尝试去掉写感受的部分,对比阅读,体会好处。(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使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让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五、指导背诵,交流小结
回顾第 1 自然段,并尝试借助描写顺序和具体的景物进行背诵。
交流小结:本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第 1 自然段,通过学习,我们要注意以后在写景时,不仅要描写目之所看、耳之所听,更要学会融入自身的感受。
草原
第二课时
揣摩优美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蕴含的意思。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团结民族的教育。
重点
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难点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试背第 1 自然段。
导入:上节课,草原的美丽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草原,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再读课文第 2~4 自然段,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
自由朗读课文第 2~4 自然段,找一找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喜迎远客)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很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草原人民? (一是因为草原人民穿着各色的衣裳,二是比喻草原人民的热情。)
C“.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并行的情景,
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热闹的场面,热情的草原人民。)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 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①读这段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 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两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理解“会心”的意思, 知道“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的含义。
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2~4 自然段。三、品读课文第 5 自然段,感受草原的深情
激越的赛马、香醇的奶酒、嘹亮的民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逐字逐句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下,在那天涯碧草之上,大家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分别呢?所以尽管夕阳已经西落,大家仍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迎着斜阳,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
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四、回顾全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个场面进行朗读,读出各自的感悟。
讨论:作者先写草原的风光,再写草原的人民,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单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什么?(再读抒情的句子)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对蒙汉之间深情厚谊的赞美。)
师小结:是的,草原的景是美的,但草原的人民更是可爱,他们热情好客、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短短的一次访问,不但增进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 更让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可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写下来。
阅读艾平的《聆听草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的阅读理解,而不是强行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整节课的教学,我坚持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把学习、感悟、想象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大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充分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自己则扮演一位聆听者、鼓励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语文人教部编版1 白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 白鹭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13 桥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3 桥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