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4896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4896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4896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语文园地三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从而明确只有细致、连续、调动多感官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写得准确形象。“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区分动物住所的不同名称,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丰富性, 引导学生积累并在生活中运用。二是通过比较,体会表达的准确性,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日积月累”是一组气象谚语。意在引导学生学习先民智慧的结晶,积累谚语, 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四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和难点进入了对文本的理解。这是一个艰难的瓶颈期, 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抓中心句、中心词、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将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在 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这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 对文章进行精读,品读重点句段,引领孩子逐步体会理解文章的方法。
“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是要学生养成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孩子慢慢领悟消化。“词句段运用”主要是抓住一些描写准确生动的语句,让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要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具体,为习作打好基础。
【知识与技能】
- 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 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 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 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过程与方法】
先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采用集中讨论的形式梳理总结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 再联系生活,体会关于动物住所的不同名称,抓住一些句子在对比中仔细品味, 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长期观察的习惯,以及对自然生物的热爱之情。
重点
- 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 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难点
- 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 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谚语。
2 课时
第一课时
- 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 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重点
- 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
- 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难点
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一、交流平台
- 回顾课文,说说本单元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表达准确生动的语句。
- 出示“交流平台”的三个例句,先朗读,再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蟋蟀及它的住址写得那么细致、具体?
- 结合阅读泡泡中的提示,小组讨论、交流。
- 教师小结:细致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的细节,持续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调动多感官留心观察才能察觉易被忽略之处。
二、词句段运用
- 出示教材中上下两组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厩”的读音。
- 根据示例,学生初步感知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表达。
- 连一连。
(1)教师出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感知“圈、厩、棚”等动物的住所。(2)学生尝试连线。
(3)教师订正。
-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更多类似的词语。三、布置作业
预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和“日积月累”部分。
交流平台 连续细致地观察
词句段运用 “家”的不同说法
第二课时
- 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 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重点
- 比较不同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 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难点
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事物写清楚、具体。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连续细致地观察的好处,了解了动物们的“家”的不同说法,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词句段运用,比较一些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学生自主朗读,初步感知每组句子意思有所不同。(1)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2)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2.小组讨论交流:
(1) 教师引导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一点儿变灰的。
最多:点明了蟋蟀的住宅最深的范围,不超过九寸。
(2) 学生说说每组两个句子意思的不同。
- 在充分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整体朗读,进一步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1)读“逐渐”时,可以通过拉长语音,感受时间推移的过程。(2)读“最多”时,可以加重语气,体会对蟋蟀住宅描写的精准。
- 教师小结:这两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准确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 请学生说说类似的例子。三、日积月累
-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材中的语句,要求读正确。
- 指名学生读语句,纠正字音。
- 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 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
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人们穿衣服没有一定之规,有的人捂得严实,有的人则穿着轻薄。
夏雨少,秋霜早: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要开始南飞迁徙, 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冷得该穿棉袄了。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历八九月还很暖和,甚至十月天气还温暖如春,俗称“小阳春”。
- 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谚语。
词句段运用 表达准确
日积月累 气象谚语
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果还是
比较显著的。教学时,我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