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1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展开


    习作例文本单元安排了《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家里杏儿成熟时,自己数杏和奶奶给小伙伴分杏的事,表现了奶奶淳朴、善良的品格。《小木船》讲的是“我”和好朋友陈明之间发生的一件与“小木船”密切相关的事情。例文叙事清楚,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浅近明白,旨在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两篇例文讲述的内容都比较贴近生活,学生会比较感兴趣,理解起来相对容易。教师要注意用两篇例文来指导学生写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在学生写作之前,针对他们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借助习作例文进行指导,再让学生完成习作。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两篇习作例文,弄清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选取生活中的一件事,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展开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对写作训练进行交流,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留心身边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通过学习两篇习作例文,弄清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 难点 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梳理自己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环节发现的问题。
    1 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知道了本单元两篇课文的作者是如何把故事写清楚的,并通过“初试身手”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了表达实践,这节课, 我们继续通过两篇习作例文来学习怎样把事情写清楚。二、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 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每年、这一年、从那以后……) (2)在这些时间里,杏儿熟了的时候,作者各写了什么事?预设:①每年到了麦收时节,“我”家大杏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儿;
    ②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小孩子“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我”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而奶奶却打下杏儿分给“偷”杏儿的孩子吃;③从那以后,每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挑熟透的杏儿送给小伙伴、乡亲们。再读课文,学生思考: (1) 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多又好? (2) 邻居小淘淘“偷”摘杏儿摔下来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奶奶又是怎么做的?(3) “我”前后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例文解决习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问题 1:不能按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引导: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起因:邻居家小淘淘“偷”杏。经过:奶奶“打杏”,给小伙伴分杏。 结果:奶奶“分杏”这件事给“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小结:在写作时,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使得文章条理清晰。问题 2:学生写重点部分时,可能刻意地把所有写法都用上。引导:学了《爬天都峰》一文,我们知道写重点部分时,可以把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都写出来。例文第 8 自然段中,作者把奶奶“打杏”“分杏”的动作和语言写得很清楚,如果再把奶奶当时心里的想法也写出来,就不太合适。小结:所有的表达方法都是手段,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写法,不要走入为方法而方法的误区。
    三、习作例文《小木船》 相信同学们都有过做手工的经历,你都做过哪些手工?    如果你辛辛苦苦做好的手工作品被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会怎样?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下列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说明什么道理?(2) 朋友之间相处,每天都会发生些小事,作者选择了哪件事来写?这件事与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有什么关系?(3) 选择好能表达中心的事件后,作者又是怎样一步步地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呢?(4) 如果不写文章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文章是否完整?这两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预设:(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说明朋友之间不要斤斤计较,要互相谅解, 多进行自我反省,这样才能增进友谊。(2) 作者选择了“小木船”这件事来写。这件事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件小事, 但却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要说明的道理。(3) 作者首先写“我”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然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重点记叙了“我”和陈明友谊破裂的过程,以及“我”和陈明和好的过程;最后写“我”珍藏着小木船。(4) 不写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文章也是完整的。开头一段点题,引起读者兴趣——为什么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结尾一段既承接上文,又告诉读者陈明确实随家迁到外地了,又呼应了开头一段。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例文解决习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学生在习作中可能出现“记流水账”的问题。引导:《小木船》一文中写“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几个月,时间跨度很大,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代,而把重点放在了“我”和陈明友谊破裂和和好的过程上,有详有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小结:写时间跨度比较大的事情,要围绕重要内容写,其他内容可以简单交代。  
     我家的杏熟了
    说杏、数杏打杏、分杏对“我”的影响
     
     小木船
    友谊破裂重新和好
      这两篇例文的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去发现,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在交流中感悟、延伸。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我着重从例文入手,帮助学生梳理习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 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较大帮助。另外,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话题非常感兴趣, 也乐衷于发现和探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