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六)(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六)(含答案)第1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六)(含答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六)(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六)(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甲)七步诗
    曹植①
    煮豆持②作羹③,漉④菽⑤以为汁。
    萁⑥在釜下燃,豆在釜⑦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乙)反七步诗
    郭沫若⑧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注释】①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②持:用来。③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④漉:过滤。⑤菽:豆。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⑦釜:锅。⑧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__,“相煎”指_________。(乙)诗中的“豆”成了“_________”,“萁”成了“_________”。
    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
    【注释】①砌:台阶。②回廊:回旋的走廊。③看花:赏花。
    1.解释下列词语。
    (1)胧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节夜晚的景色。( )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明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有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 )
    (3)作者在这美丽的夜晚唱歌跳舞,听音乐,赏桂花,心情特别愉悦。(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②高且坚,
    迥③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1.这首诗画“ ”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这两句诗颇有“ ”之意。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来源:学|科|网Z|X|X|K]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 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C.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D.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曹丕 同胞兄弟 手足相残 席上珍 田中肥 2.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3.不是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4.兄弟和睦 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1.(1)朦胧的月亮。 (2)独自。
    2.(1)√ (2)√ (3)×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诗人的闲适之情。
    三、1.对比 松 2.D 3.表达了作者不屈从权贵,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4.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四、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3.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4.B 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九)(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九)(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一)(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四句描绘了一种____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五)(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五)(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