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单元检测: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检测题2
展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冷岛效应”在干旱地区的湖泊(包括水库)、绿洲地带普遍存在。结合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2.“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
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变缓 C.水汽蒸发加快 D.地面风速增强
3.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下图为风的形成示意图,数字为气压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表示的风向,为西南风 B.此图所示地区为南半球
C.b表示的是地转偏向力 D.此图是近地面风的形成情况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空大气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B.摩擦力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 D.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影响风速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小题。
6.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7.与同纬度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①辐射少
8.我国岭南传统村落的梳式布局具有很强的气候适应性,村落内部建筑密度较高,多为高墙窄巷,村落中宅院与巷道排列规整,能够较好地通风散热。某研学小组通过走访,绘制了当地最典型、与当地气候适应性最强的村落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岭南传统村落内部建筑稠密、多为高墙窄巷,主要是为了( )
A.防风除湿 B.防火防盗 C.防洪降温 D.遮阳通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很多蕴藏着地理原理,阅读下面场景,完成下面小题。
9.此生活技巧所运用的地理原理是( )
A.大气的热力环流 B.大气的保温作用 C.大气的削弱作用 D.大气的反射作用
10.能反映切洋葱时蜡烛附近环流的是( )
A. B.
C. D.
下图示意南京市部分日期的天气预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09月05日(今天) | 09月06日(星期日) | 09月07日(星期一) | 09月08日(星期二) |
22℃-28℃ | 22℃-32℃ | 19℃-33℃ | 20℃-34℃ |
白天 多云 夜间 中雨 东南风 | 白天 晴 夜间 晴 西北风 | 白天 晴 夜间 晴 北风 | 白天 晴 夜间 晴 东北风 |
11.与9月5日相比,南京市9月8日( )
A.夜间温度较高 B.昼夜温差较小 C.白天温度较低 D.昼夜温差较大
12.在图示期间,南京市大气保温作用最强的是( )
A.9月5日 B.9月6日 C.9月7日 D.9月8日
下图为某游客在旅游途中在朋友圈分享的一张客机在2万米高空飞行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客机从地面到达其飞行高度的气温变化是( )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14.客机飞行所在大气层( )
A.水汽和杂质含量少 B.可产生美丽的极光
C.大气对流运动为主 D.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15.下图为我国某河谷1月份晴天平均气温时空分布图。该地区空气质量较好的时段为( )
A.12时至18时 B.20时至次日10时
C.次日4时至16时 D.16时至次日16时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下图为某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海陆风 B.城市风 C.山谷风 D.山地降水
17.图中( )
A.①表示夜晚山风 B.②表示白天谷风 C.③表示夜晚谷风 D.④表示白天山风
18.图示气流可解释“霜打洼地”成因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大型客机多飞行在平流层,主要是因为平流层( )
A.厚度范围大 B.气温下部高,上部低
C.臭氧集中分布 D.天气晴朗,大气流动平稳
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文山州。左图为小明同学暑假在当地拍摄的三七种植大棚照片,上覆黑色的透气尼龙网;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尼龙网的用途是( )
A.削弱① B.削弱② C.增强③ D.增强④
21.对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B.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③—多云天气比晴朗天气作用强 D.④—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
二、综合题
22.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分别是C____,I____,F____。
(2)晴天的气温日较差比阴天的气温日较差更____(大或者更小),主要是因为____。
(3)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____(填两个字母)增大的结果。
(4)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吐鲁番位于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年降水量仅15.6mm,日照时数2912小时,夏季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优越的光热条件使这里盛产优质葡萄。但该地冬季气候寒冷,无稳定积雪,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当地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某年1月平均气温日变化和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1)分析吐鲁番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2)阐释双层覆膜保证葡萄安全越冬的原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下图为新疆及周边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二: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1)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从大气受热过程看,是因为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____作用弱。
(2)由于____性质的差异,湖陆之间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请补绘夜晚湖陆间的热力环流及近地面等压面情况(下图)____。
(3)城市会产生____效应,若在湖边大规模修建城市,白天____(增大或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____(增大或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4)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25.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____辐射,②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____辐射,③表示____辐射,④表示____辐射。
(2)云层对太阳辐射起____(填吸收、反射或散射)作用,因此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____(填高或低)
(3)北方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填图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____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C 6.B 7.B 8.D 9.A 10.D 11.D 12.A 13.D 14.A 15.A 16.C 17.B 18.D 19.D 20.B 21.C
22.
(1) 大气反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2) 大 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3)GI
(4)D
23.
(1)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吐鲁番位于盆地内,地形封闭,白天热量不易散失,夜晚冷空气容易堆积,导致昼夜温差大。
(2)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透过地膜到达膜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释放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够透过地膜,膜内的气温升高。另外,双层地膜更有效地阻隔了膜内与膜外的热量交换,使得热量保存在膜内,保证葡萄安全越冬。
24.
(1) 削弱 保温
(2) (湖陆)热力性质差异
(3) 热岛效应 增大 减弱
(4)地处内陆,(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光照强。空气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25.
(1) 太阳 大气 地面 大气逆
(2) 反射 高
(3) ③ ④ 保温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检测题2: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 单元检测题2,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检测: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检测题1: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检测: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检测题1,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单元检测: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过关检测1: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单元检测: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过关检测1,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观测时段内,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