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感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duó)却见不得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寻找谜底吧。
1. 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重点)2. 理清文章结构,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重点)3.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素养)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 )抢救( )呼天抢地
( )咯吱( )吱声
( )提高( )提防
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极其愤怒。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
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
1、 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和线索叙写了“我”家养猫的情况?
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着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了一融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一养猫一亡失一再得猫一再养猫一再亡失一复得猫一复养猫一复亡失一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作者如何把这三个故事巧妙的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试从文中画出在文章结构上具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久不养猫”。
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加深了,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第三只猫无论它是难看,还是忧郁,按常理来说并不妨碍它的成长。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改变了它的命运?
一、案发现场情况:二、犯罪嫌疑人: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一)案发前的表现:(二)案发后的表现: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 笼凝望着。 2.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六、案件定性:
“冤猫案”的 受害者仅仅是猫吗? 丑猫代表着什么群体? “我”又代表什么人?
他发现了当时社会上的霸权欺凌劳动人民的现象,生活在底层的人也是“不能说话”,没有机会辩诉的,他们只能“无抵抗地逃避”,郑振铎先生对这些弱小无辜者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并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霸权,宣扬了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郑振铎生活在五四时期,深受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然而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郑振铎也看不清出路究竟在何方。他开始审视、挖掘和揭示人性的多面性。
4、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的原因,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这一点是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的。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受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以及知识分于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在同一件事上,作者对待不同的猫的态度可能是不同的,猫的遭遇可能是不同的。那么这是什么造成的?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者。
主题:(仅供参考) 本文写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之情,进而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否则难免出现谬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阳光里滚来滚去。
赏析: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赏析:比喻,将猫比喻为人的伙伴,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小猫的深厚感情。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16 猫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16 猫说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14,从隔壁要来,舅舅家送的,蜷伏在家门口捡到的,浑身黄色,很活泼,更有趣更活泼,忧郁懒惰,小侣宠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教课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16教材习题课件ppt、16猫第1课时pptx、16猫第2课时pptx、16猫朗读音频mp3、活泼的小猫flv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