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山东专版)
- 选择题提速练(一) 无机化工流程微设计 试卷 1 次下载
- 选择题提速练(二)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试卷 1 次下载
- 选择题提速练(五)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 试卷 1 次下载
- 选择题提速练(六) 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试卷 1 次下载
- 选择题提速练(七) 化学实验的装置与操作分析 试卷 1 次下载
选择题提速练(八) 表格型实验评价题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题提速练(八) 表格型实验评价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根据下列实验所得结论正确的是,实验探究是化学发展的必要路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提速练(八) 表格型实验评价题 1.(双选)(2020·山东高考)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A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B证明酸性:碳酸>苯酚将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C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玻璃球将气泡排出D配制用于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向试管中加入2 mL 10% NaOH溶液,再滴加数滴2% CuSO4溶液,振荡解析:BC 苯酚能与NaOH反应生成苯酚钠,经振荡、静置、分液可分离出苯层,达到除去苯中少量苯酚的目的,A项正确;盐酸与NaHCO3反应生成的CO2中混有HCl杂质,HCl的存在干扰CO2与苯酚钠的反应,即无法证明酸性:碳酸>苯酚,B项错误;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需将胶管弯曲,用手挤压玻璃球,便于排出气泡,尖嘴垂直向下,不利于除去气泡,C项错误;配制Cu(OH)2悬浊液时应向过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CuSO4溶液,D项正确。2.(2021·济宁一模)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可溶性MR为强酸强碱盐25 ℃,测得可溶性正盐MR溶液的pH=7B除去CO2中的SO2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C除去Mg(OH)2中的Ca(OH)2加入足量MgCl2浓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D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原子先滴加NaOH水溶液,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C 25 ℃,测得可溶性正盐MR溶液的pH=7,不能证明验证可溶性MR为强酸强碱盐,也可能是水解程度相同的弱酸弱碱盐,A不合题意;由于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会反应,故不能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应该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来除去CO2中的SO2气体,B不合题意;由于Ca(OH)2+MgCl2===Mg(OH)2↓+CaCl2,故可以用加入足量MgCl2浓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的操作来除去Mg(OH)2中的Ca(OH)2,C符合题意;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原子,应先滴加NaOH水溶液,加热,再加入过量的HNO3将溶液先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不合题意。3.(双选)(2021·烟台一模)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A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B证明H2O2具有氧化性向0.1 mol·L-1H2O2溶液中滴加0.1 mol·L-1 KMnO4溶液C比较HClO和醋酸的酸性强弱相同温度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均为0.1 mol·L-1 NaClO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D验证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苯和液溴在FeBr3催化下发生反应,将得到的气体经足量CCl4后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解析:AD 利用苯不溶于水,而苯酚钠易溶于水的性质,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时,可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上层有机层为苯, A正确;向0.1 mol·L-1 H2O2溶液中滴加0.1 mol·L-1 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色,体现了H2O2的还原性, B错误; NaClO溶液显碱性,但同时又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则用pH试纸无法测定NaClO溶液的pH值, C错误;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液溴有挥发性,则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先通入足量四氯化碳溶液除去挥发的Br2,再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有HBr生成,证明发生取代反应, D正确。4.(2021·河北保定一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再滴入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不消失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B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红棕色变深反应2NO2(g) N2O4(g) ΔH<0C在0.1 mol·L-1 K2S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浓度的ZnSO4溶液,再加入少量等浓度的CuSO4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黑色沉淀Ksp(ZnS)>Ksp(CuS)D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SO3和NaHSO3两种溶液的pHpH:Na2SO3>NaHSO3HSO结合H+能力比SO的强 解析:B 氯化银也是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向某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再滴入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硫酸钡, A错误;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反应2NO2(g)N2O4(g)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B正确;在0.1 mol·L-1 K2S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浓度的ZnSO4溶液,再加入少量等浓度的CuSO4溶液时,可能是过量的K2S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S黑色沉淀,不存在沉淀的转化,无法判断和比较ZnS与CuS的溶度积大小, C错误; 0.1 mol·L-1的Na2SO3和NaHSO3两种溶液中Na2SO3的pH大于NaHSO3,说明SO结合H+能力比HSO的强, D错误。5.(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ABCD操作现象溶液变浑浊无气泡生成固体结块,试管底部温度升高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解释或结论稀盐酸将硫代硫酸钠还原为硫单质硼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生成纯碱晶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亚硫酸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 解析:C 稀盐酸与硫代硫酸钠反应:Na2S2O3+2HCl===2NaCl+H2O+S↓+SO2↑,在该反应中, S元素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硼酸少量,可能是硼酸与碳酸钠未反应转化为H2CO3,因而未分解放出CO2气体,也可能只反应产生NaHCO3,因此无法判断硼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B错误;碳酸钠粉末遇水固体结块,证明生成了碳酸钠晶体;试管底部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正确;向亚硫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由于亚硫酸是二元弱酸,具有酸性,能够使石蕊溶液溶液变红,但不能漂白石蕊溶液,因此溶液不会出现褪色现象,D错误。6.(2021·北京东城区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装置现象结论A①中产生大量气泡②中无明显现象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B试管中溶液出现浑浊酸性:碳酸>苯酚C①中固体溶解②中固体不溶解ZnS的溶解度大于CuSD压缩体积,气体颜色加深增大压强,上述平衡逆向移动 解析:C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同,变量不唯一,产生大量气泡无法判断二氧化锰是否为反应的催化剂, A错误;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会先于二氧化碳与苯酚钠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不能判断碳酸酸性强于苯酚, B错误;硫化锌能溶于1 mol·L-1稀硫酸,而硫化铜不能溶于1 mol·L-1稀硫酸,说明硫化锌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铜, C正确;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生成碘化氢的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D错误。7.(2021·湖南怀化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X产生白烟X一定是浓盐酸B向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入0.1 mol·L-1 KI溶液5~6滴,加2 mL 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3+与I-的反应有一定限度C将浓硫酸加入蔗糖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D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分解,得到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乙烯 解析:C 浓硝酸也有挥发性,也会出现白烟(硝酸铵), A错误;加入碘化钾的量少,无法将三价铁离子完全反应,加入KSCN溶液一定会变红色,无法证明此反应有一定限度, B错误;品红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硫元素化合价由+6→+4,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正确;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只能说明有不饱和烃,不一定是乙烯, D错误。8.(2021·临沂二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乙醇钠的水溶液显强碱性C2H5O-结合H+的能力强B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机层呈橙红色氧化性:Cl2>Br2C向盛有KI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溶液中存在平衡:II2+I-D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少许等物质的量的ZnS和CuS固体,ZnS溶解而CuS不溶解Ksp(CuS)<Ksp(ZnS) 解析:B 乙醇钠的水溶液显强碱性,说明发生了C2H5ONa+H2O===C2H5OH+NaOH,因此说明C2H5O-结合H+的能力强,A正确;向KBrO3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然后再加入少量苯,有机层呈橙红色,说明KBrO3和Cl2反应产生了Br2,KBrO3作氧化剂,Cl2作还原剂,因此结论是氧化性:KBrO3>Br2,B错误;向盛有KI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黄色沉淀,说明KI3溶液中含I2和I-,因此说明溶液中存在平衡:II2+I-,C正确;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少许等物质的量的ZnS和CuS固体,ZnS溶解而CuS不溶解,说明CuS更难溶,因此说明Ksp(CuS)<Ksp(ZnS),D正确。9.(2021·河南新乡二模)实验探究是化学发展的必要路径。下列实验中,为达到实验目的所用的实验操作和原理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原理解释A用MgCl2·6H2O制备MgCl2固体灼烧在坩埚中,MgCl2·6H2O受热分解为MgCl2B验证微蓝色透明的硫的酒精溶液属于胶体激光笔照射硫的酒精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C除去氯化铵溶液中的氯化铁加NaOH溶液调节pH用NaOH溶液调节至适当的pH,促进铁离子水解为Fe(OH)3沉淀D比较HSCN与HClO的酸性强弱测pH用广泛pH试纸测定相同浓度的HSCN与HClO溶液的pH,pH越大酸性越弱 解析:B 镁离子会水解,MgCl2·6H2O受热脱水会给镁离子提供水环境,生成HCl和氢氧化镁,得不到氯化镁, A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效应,正是因为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B正确;氢氧化钠不仅会和三价铁离子反应,也会和铵根反应,并且引入新的钠离子杂质, C错误;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量其pH值, D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小题必练16 表格评价型实验选择题(含解析),共1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6表格评价型实验选择题(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6表格评价型实验选择题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小题必练16表格评价型实验选择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小题必练16表格评价型实验选择题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