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第1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第2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七分析西晋的民族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西晋的统一对国家发展来说是历史的进步,但不久又陷入了分裂的局面。同时,本课对中原人口南迁、少数民族内迁、民族政权并立作了介绍,为江南的开发和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的学习埋下伏笔。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西晋的建立”主要讲述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的这段历史,但西晋统一后统治阶级的昏庸腐化,奢侈之风盛行,社会矛盾尖锐。“八王之乱”分析了西晋短命而亡的历史背景,八王之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讲述了少数民族的内迁、西晋的灭亡、东晋的建立,介绍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同时,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以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统一分裂为发展主线,通过分久必合,昙花一现”五胡内迁,民族交融”两个题展开学习通过“谁结束了三国鼎立西晋为何短命而亡”西晋之后南北方政权更迭”和北方各族内迁带来的社会变化四个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及八王之乱的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和内迁带来的社会变化,探究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地图册和时间轴,梳理西晋建立、统一的过程;并结合补充材料认识西晋统一的历史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意识。2. 通过图片、视频和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使其认识西晋的统治情况及灭亡的原因,梳理八王之乱的史实,分析其影响。3. 结合地图和史料,了解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概况,并通过历史图片认识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力。4. 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在各族人民的交流、交往、交融中不断形成的;认识到统一是历史之大势,分裂中孕育着新的统一因素。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西晋的建立、统一与灭亡;少数民族内迁;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2. 难点: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意义和西晋灭亡的原因;认识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顾第16课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出示《三国势力对比表》,通过“你认为谁最有实力一统三国?三国乱世将以何种方式结束,它又将迎来怎样的时代?”的情境设问导入本课。【设计意图】以三国鼎立为背景,以复习旧知的方式,结合《三国势力对比表》,通过情境设问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课程标准的展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正课讲授)第一部分分久必合,昙花一现探究一:是谁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1)结合历史地图和教材知识,以三国一统顺序为线索,通过时间轴线讲解西晋的统一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263年,魏灭蜀(乐不思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2)根据《三国鼎立示意图》、《西晋疆域图》,和《晋书·食货志》记载,思考西晋统一有何历史意义?历史意义: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社会安定下来,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地图册和时间轴,梳理西晋建立、统一的过程;并结合补充材料认识西晋统一的历史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对比西晋初社会安定局面与西晋统一局面仅持续36”的史实,引出探究二:西晋为何会短命而亡?阅读材料,分析西晋的政治和社会风气?材料一:西晋时期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他们缺乏雄才大略,处处维护自己家族权势,在生活上以奢侈为荣,追求享乐。(石崇和王恺斗富)……         ——七上《中国历史》材料二:“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 ——《晋书·惠帝纪》材料三:“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西晋]《钱神论》分析得出原因一:西晋政治统治腐败,奢侈腐化,追求享乐;社会生活唯利是图,金钱至上。阅读材料四、,分析西晋的统治政策统治阶级内部问题材料四:“(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材料五:(晋惠帝司马衷)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记》同时,通过视频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八王之乱”带来的影响:“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西晋的国力消耗殆尽;同时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为江南开发创造条件。进而归纳原因晋惠帝昏庸无能,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阅读材料六、七分析西晋的民族关系?材料六:“自从魏氏以来,夷虏依附内地,很少有凶暴侵掠的后患。而今受任官吏,有的诡诈,侵扰侮辱边夷;有的求赏谋利,妄加讨伐杀戮”。                        ——《二十四史全译•晋书》材料七:匈奴左贤王刘宣愤恨地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二十四史全译•晋书》分析得出原因西晋统治者的剥削压迫导致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前赵)所灭。并引导学生通过原因得出启示:(1)励精图治,提倡节俭(2)以民为本、维护社会稳定(3)维护民族平等、团结。【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和史料,对西晋的政治和社会风气、内部矛盾、民族关系三大方面的分析,认识西晋灭亡的原因,突破本节重难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由此引发西晋的统治危机——八王之乱,并通过西晋灭亡的原因得出历史启示。第二部分:五胡内迁,民族交融。自东汉以来,气候逐渐变冷,居住在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阅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和教材P87文字,概括少数民族内迁分布情况。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设计意图】结合地图和相关史料,了解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概况,并通过历史图片认识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力。探究三:西晋之后政权更迭情况?
    通过分析历史地图,结合教材P88内容,分析概括西晋灭亡后,南北方政权更迭情况?十六国前期,战乱频繁,纷争不断,使我国北方地区遭受严重破坏直到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设计意图】通过《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南北朝形势图》和材料阅读,分析归纳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顺序,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提高学生读图识图和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探究四:北方各族内迁带来的社会变化?北方各族的内迁还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通过教材88页相关史实内容,结合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牧马图”“农耕图”等变化和西晋洛阳贵族使用的家具、课后活动2中少数民族接收中原文化内容的分析,归纳出当时民族交往、交流日益增多的史实。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少数民族统治者开始逐渐接受汉族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开始相互认同为后来的统一创造了条件【设计意图】 通过北方各族的内迁带来的社会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在各族人民的交流、交往、交融中不断形成的;认识到统一是历史之大势,分裂中孕育着新的统一因素。3. 课堂总结。西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以来的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对国家发展来说是历史的进步,但不久又陷入了分裂的局面,此后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分裂中孕育着新的统一因素,东晋十六国以来尤其南北朝时期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思想和文化上的认同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奠定基础。
    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拉长历史时间线,站在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建立这300多年的历史大时空下看待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和民族交融,初步了解民族和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为后面历史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的兴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徐锡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天灾,人祸,外患,覆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