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4962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4962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24962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教案 9 次下载
-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PPT 课件 6 次下载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件PPT 课件 12 次下载
-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教案 11 次下载
-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课件PPT 课件 6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展开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是中国史前时期的最后一段时光,通过探讨五六千年前的远古传说来分析早期中国文明的萌芽,这一萌芽包括民族的不断交融、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形态雏形的出现。它孕育了后来的早期国家夏商周时代,故此课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本课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它有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炎黄联盟”讲述炎帝与黄帝等的部落战争以及部落之间联盟与交融的故事;第二子目“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讲述炎黄发明创造,结合考古发现去印证传说中可信的历史信息。第三个子目是“尧舜禹的禅让”,讲述炎帝黄帝之后的神话传说,并通过禅让制讲述早期国家形态下的权力转移方式。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教学调整三个子目顺序,先讲述第二个子目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创造,再讲第一个子目炎黄联盟和第三个子目尧舜禹的禅让。从内容上讲,先认识炎黄的发明创造,让学生对炎黄有一定了解后再去认识炎黄领导部落战争和部落联盟,不会显得突兀。炎黄联盟和尧舜禹的禅让这两个子目存在先后承接关系,均讲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过渡更容易。
二、教学目标
1.史料实证:通过炎黄的神话传说和同时期的考古资料,让学生知道在文字诞生之前,了解历史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通过研究神话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初步掌握通过考古的实物史料与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的对比印证去探索真实的历史。
2.家国情怀:通过讲解海内外华人对“人文初祖”及“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让学生不断构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通过炎黄联盟和华夏民族的形成让学生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炎黄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2. 难点:华夏民族的形成和特点;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通过时间轴,复习旧知,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时间段,即五六千年前的传说时代。并对传说时代进行简单解释。让学生知道前两课内容主要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历史,但此课除考古资料,我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口述史料来了解历史。紧接着通过图片猜传说故事,让学生知道我国存在很多有关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有的是思考人类起源问题,有的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记录。而其中炎黄是最为有名的传说人物。通过海内外华人捐资修建的“中华三祖堂”的一副对联引出本课内容结构,进入正科讲授。
2. 正课讲授。
(1)创文明:传说中炎帝与黄帝的发明
1)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并讲述其女儿女娃“精卫填海”的传说,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看图讨论传说中炎帝的发明:
a) 传说中炎帝有哪些发明?
b) 这些传说哪些有考古依据?
c) 你认为传说和史实有什么联系?
2)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史记·五帝本纪》载:“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介绍完黄帝,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看图讨论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a) 黄帝的发明哪些可信?
b) 你判断可信与否的依据是什么?
c) 你认为传说和史实有什么区别?
3)讨论完炎帝黄帝的发明创造后,提问学生:教材上有没有考古资料印证了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呢?然后展示课本上的考古学者的考古发现以及一些实物资料。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4)通过神话传说与考古资料的互相印证,最后讨论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关系。学生讨论,老师总结。真实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人们要通过史料去了解真实的存在的客观事实。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属于口述史料。但口述史料一定能反映真实的历史吗?不一定。远古传说中蕴含比较可靠的历史史实,而通过考古挖掘证的实物,我们能证实传说的某些成分。考古挖掘出来的这些古董,被我们称之为实物史料。我们通过口述史料和实物史料的对比印证,能获得比较真实的历史。因此事实与传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没有被证明的就是暂时不可信的内容。
(2)融部落:炎黄联盟与华夏的形成
1)介绍完炎黄二帝传说后,再介绍中华三祖里的蚩尤,蚩尤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首领,神话中的武战神。蚩尤和炎帝黄帝是流传下来的最有名的部落首领。考古证明,五六千年前的中国,邦国林立,但适合生存的土地是有限的,为争夺适宜放牧和浅耕的土地,部落战争不断,强的合并弱的,或两个实力相当的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部落联盟,而部落联盟是走向国家的关键一步,有些部落联盟已经初具国家雏形了。接下来主要介绍两场战争与炎黄联盟的形成。
2)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的介绍。引用《史记》相关资料来讲述战争故事。
3)用关系图来说明炎黄联盟对华夏民族、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结合梁启超的文字讨论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即华夏民族是在多民族不断交往中融合形成的,后来的中华民族也是如此。
4)最后总结黄帝炎帝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①炎黄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炎黄则成为华夏的人文初祖。②那个时代的发明创造,体现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3)立制度: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1)简要讲述尧舜禹的故事,提炼尧舜禹身上的美德。尧是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是孝感天地,仁慈宽厚;禹是勤劳吃苦,治水有功。点出这些品德都是中华民族留下来的传统美德,被投射在尧舜禹这些先民的身上。
2)讲完尧舜禹身上的美德后,再讲述部落联盟如何选举首领,即通过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看中舜身上的美德,舜看中大禹身上的美德,才相继让位的,而不看你和我是否有血缘关系。
3)尧舜禹时代的故事都是传说,提问学生,有没有考古资料印证尧舜禹时代的传说?课本上有提到那个时期的考古信息吗?简要介绍一下陶寺遗址。陶寺遗址,距今4300-4000年,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及各种礼器,被认为有可能是尧的都城,有专家认为已经进入早期国家形态。中国历史发展到这个时候,距离国家的诞生已经越来越近,中国第一个王朝即将诞生。
3. 课堂总结。
这节课了解了史前时代中国的远古传说,特别是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我们分清楚了神话传说和真实历史的关系,我们知道了神话传说并不全是虚构的,也有真实的历史信息蕴含其中。通过真实的历史信息,我们知道了华夏民族是在不同部落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中形成的,而这些不断交融的先民们有着许多美德和辉煌的发明创造,体现了华夏民族古老的智慧。
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炎帝和的传说,禅让的传说,治水的传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表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检查,导入新课,探究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示标,自主学习,尝试练习,合作提高,点拨指导,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