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山亭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第Ⅰ卷选择题
1. 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A. ②→③→①→④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②→①D. 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详解】对光步骤: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①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④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故选D。
【点睛】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2. 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是( )
A. 新冠肺炎病毒B. 乳酸杆菌的细胞核
C. 制作面包的酵母菌D. 柳树根毛细胞中的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病毒十分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详解】A.新冠肺炎病毒个体十分微小,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
B.乳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制作面包的酵母菌,C正确。
D.柳树根毛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细菌、真菌、病毒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3. 冷水泡苋菜水仍清澈,热水泡苋菜就能得到红色汤。如图表示热水温度与汤变红程度的关联,可证明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和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分别是( )
A. 细胞膜70℃B. 细胞膜80℃C. 细胞壁60℃D. 细胞壁7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据此解答。
【详解】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它的流动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识图可以看出,从70℃开始就能得到红色汤,即可说明从70℃苋菜的细胞膜已经被破坏。所以说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70℃。
故选A。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是解题的关键。
4. 如图表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死亡和衰老细胞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血细胞的产生是造血干细胞分裂的结果
B. 分化过程中细胞发生差异性变化是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C. 成熟的红细胞不再进行分裂和分化
D. 造血干细胞分裂过程与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A.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它们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所以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血细胞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细胞分化,A错误。
B.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
C.成熟的红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会再进行分裂分化,C正确。
D.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首先细胞核分裂,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均分,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要形成新的细胞壁。故造血干细胞分裂过程与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5. 有四种生物,它们都由细胞构成,都不开花。甲无叶绿素;乙无真正的叶,但能进行光合作用;丙有叶,但不能产生种子;丁能产生种子。则甲、乙、丙、丁可能分别属于( )
A.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B. 真菌 藻类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C.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裸子植物
D. 真菌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
【详解】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长的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裸子植物,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有四种生物其中都无花,因此都不是被子植物;甲无叶绿素,可能是细菌或真菌或动物,乙无叶,因此乙是藻类植物;丙有叶但不能产生种子,因此丙可能是蕨类或苔藓类,丁能产生种子,但是无花,因此是裸子植物。
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6. 先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晚上22时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蒸气D. 氮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晚上22时置于室外,整个晚上没有光,所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到了凌晨,太阳出来以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逐渐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因此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考点: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7. 下列关于动物与其气体交换的场所,相对应的一组是( )
①大熊猫——肺,②鲫鱼——鳃,③蝗虫——气管,④青蛙——肺和皮肤,⑤家鸽——肺和气囊
A. ①②④B. ①②④⑤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呼吸方式是与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不同的生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
【详解】①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①正确。
②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呼气器官是鳃,②正确。
③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生活在比较干旱的环境中,是用气管进行呼吸,③正确。
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④正确。
⑤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但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故家鸽的呼吸器官是肺,⑤错误。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动物的呼吸器官,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
8. 图中①—④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细胞核的是①②,无细胞膜的是③B. ②可以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C. ①②是孢子生殖,④是分裂生殖D. ①②营自养生活,③营寄生生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青霉,②是蘑菇,③是病毒,④是细菌。
【详解】A.①是青霉,②是蘑菇,两者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③是病毒,无细胞结构,A正确。
B.②是蘑菇,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B正确。
C.①是青霉,②是蘑菇,两者靠孢子繁殖,④是细菌,靠分裂繁殖后代,C正确。
D.①是青霉,②是蘑菇,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③是病毒,只能过寄生生活,D错误。
故选D。
【点睛】明确各类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关键。
9. 我市所有学校都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有跳绳、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下棋、踢键子等等。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 ③④①②B. ②③④①C. ②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所以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
10.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候鸟迁徙②鹦鹉学舌③孔雀开屏④老马识途⑤蜘蛛结网⑥蜻蜓点水⑦惊弓之鸟
A. ①②④⑤B. ①③⑤⑥C. ③④⑤⑦D. ①③⑤⑥⑦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①候鸟迁徙、③孔雀开屏、⑤蜘蛛结网、⑥蜻蜓点水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而②鹦鹉学舌、④老马识途、⑦惊弓之鸟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1. 下图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则“剪刀1”、“剪刀2”分别出现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 )
A. 口腔和小肠B. 胃和小肠C. 小肠和胰腺D. 口腔和胃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剪刀1”、“剪刀2”分别出现在消化道的口腔和小肠。
【详解】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图中“剪刀1”、“剪刀2”分别出现在消化道的口腔和小肠,故选A。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淀粉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2. 下表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表,在“成分”一列中,甲、乙、丙表示二氧化碳、氧气、其他气体,其中表示氧气、二氧化碳的分别是( )
A. 乙、丙B. 乙、甲C. 丙、甲D. 甲、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干表格中:甲表示氧气,乙表示二氧化碳,丙表示氮气。
【详解】人吸气时,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21%、0.03%;呼气时,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16%、4%。所以,题干表格中:甲表示氧气,乙表示二氧化碳,丙表示氮气,故选D。
【点睛】正确识记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是解题的关键。
13. 新冠患者胸片表现肺部纤维化,也就是肺泡坏死,由此推测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 )
A. 对吸入空气的清洁、湿润B.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 肺泡处的气体交换D.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功能单位。
【详解】肺泡壁外包绕着大量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伤害最大的就是肺。新冠患者胸片表现肺部纤维化,也就是肺泡坏死,由此推测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肺泡处的气体交换。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4. 实验是生物学习的有效方式,下列实验或活动中,实验用品与实验目的相符合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吸气时,吸入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21%、0.03%;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比例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约为78%、16%、4%。
【详解】A.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实验原理是:唾液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
B.在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B错误。
C.探究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中,实验原理是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
D.比较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时使用石灰水,实验原理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比吸入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结论,考生对以上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5. 新冠肺炎在我国流行期间,西安一个13岁男孩,连续五六天躺在床上玩手机,下床后腿痛摔倒,诊断发现,其下肢出现静脉血栓。若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最可能堵塞( )
A. 下肢静脉B. 右心房C. 肺部的毛细血管D. 肺静脉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毛细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下肢静脉静脉血栓,脱落的血栓,随血液循环到达毛细血管处就会滞留;下肢血栓脱落后要通过下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如图所示:即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会滞留。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
16. 下列病因与疾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B. 缺乏维生素D——夜盲症
C. 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D. 胰岛素分泌过多——糖尿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得甲亢,幼年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胰岛素的作用是能促进人体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过多会得低血糖。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得甲亢,幼年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A正确。
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B错误。
C.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C错误。
D.糖尿病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几种重要的激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17. 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流程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线进入眼球成像: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
B. 听觉的形成: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神经→耳蜗→听觉中枢
C. 血液循环的途径:右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左心房
D. 尿液形成和排出体外的方向: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眼球的结构:虹膜、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巩膜、脉络膜、视网膜等。
(2)耳朵的结构: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听小骨、耳蜗、前庭、半规管等。
【详解】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故光线进入眼球成像: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A错误。
B.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故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B错误。
C.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房,C错误。
D.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故尿液形成和排出体外的方向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D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眼睛耳朵的结构功能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是解题关键。
18. “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搬运送往医院抢救
B. 吃东西时噎到时应先适力拍击背部,促使食物吐出,畅通呼吸道
C. 被毒蛇咬伤手臂后,应首先扎住伤口处的远心端
D. 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者应始终捏紧被救者的鼻孔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心脏。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在远心端结扎;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静脉血管出血,通常扎远心端,血不会回流,就不会失血。
【详解】A.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A错误。
B.吃东西时噎到时应先适力拍击背部,促使食物吐出,畅通呼吸道,B正确。
C.被蛇咬伤,不论是动脉、静脉、还是毛细血管,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近心端,才能防止血液流向心脏,C错误。
D.进行人工呼吸时,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记掌握人体遇到意外伤害时的急救方法即是解题关键。
第Ⅱ卷非选择题
19. 某同学在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的讨程中,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
(1)该同学完成了如图甲所示实验,a装置中液体内的气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若图乙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图中物质[A]是______。图丁曲线所示______(时)的时间段与该作用相对应。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
(3)图丙是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实验(烧杯中的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首先将阀门关闭,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_移动。然后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得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丁表示大棚内一天24小时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可说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大小关系,则18~24时说明的是______。
【答案】 ①. 氧气 ②. 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③. 二氧化碳 ④. 6~18 ⑤.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⑥. 左 ⑦. 叶片B部分变蓝,A部分不变蓝,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⑧. 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
【解析】
【分析】
(1)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减轻体重。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时放出氧气的过程。
(3)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呼吸作用。
(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1)图甲中试管内有叶绿体,在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a装置中液体内的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a提供了光照,b无光照,结果是a中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中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放出。可见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2)若图乙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则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6--18时,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图丙中关闭阀门,并放置在黑暗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红墨水在外界气压作用下,向左移动;将装置移至阳光下,移走氢氧化钠溶液,打开阀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AB的变量是水,所以一段时间后,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叶片B部分变蓝,A部分不变蓝,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图丁表示大棚内一天24小时所测到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18--24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说明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能熟练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内容。
20.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图是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标号①②③表示人体的器官,a~g分别表示部分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合理膳食,利于健康。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在小肠内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______,最终被分解为______。
(2)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外界空气中的氧气经呼吸运动过程进入图中①,胸廓和肺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氧气进入①后第一次到达骨骼肌细胞,不经过心脏的腔室是______。
(3)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壁都只由一层______构成,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一位肺炎轻症患者服用了几粒胶囊类药物,药物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病灶时,至少经过心脏______次。
(4)人体排出废物的方式有排泄和排遗,图中与排泄有关的器官有______(填序号)。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______(填字母)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 ①. 胰液和肠液 ②. 氨基酸 ③. 胸廓扩大,肺扩张 ④. 右心房、右心室 ⑤. 上皮细胞 ⑥. 1 ⑦. ①②③ ⑧. f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①肺,②肾脏,③皮肤,a扩散作用,b分泌胰液,c分泌胰岛素,d吸收过程,e过滤作用,f重吸收作用、g排汗。
【详解】(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2)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外界空气中的氧气经呼吸运动过程进入图中①肺,完成吸气,吸气时,胸廓增大,肺扩张。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依次经过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到达骨骼肌细胞,氧气在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不经过心脏右心房、右心室。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透过,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一位肺炎轻症患者服用了几粒胶囊类药物,药物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病灶时,经过的路线是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病灶,即至少经过心脏1次。
(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①②③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f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点睛】此题通过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尿的形成以及排泄的途径等知识。
21. 嫦娥揽月,蟾宫取土,展示国旗,壮我国威。2020年11月24日凌晨,在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地把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太空,迈出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第一步,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惊艳世界。请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
(1)电视中精彩的画面反射来的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结构的折射,在图中[ ]______上形成物像﹐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______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当主持人骄傲宣布:嫦娥五号光荣回家!主持人的声音刺激[ ]_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当观众听到这振奋人心消息后,无不心潮悖湃,鼓掌欢呼,此反射类型属于______反射(选填“条件”或“非条件”)。而从反射类型来看,膝跳反射属于另一反射类型,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__(填字母)内,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______。如果d受到损伤﹐膝跳反射能否进行?______。
(4)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电视前的观众高唱国歌﹐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主要有______。
【答案】 ①. ④视网膜 ②. 大脑皮层 ③. 6耳蜗 ④. 条件 ⑤. B ⑥. a→b→c→d→e ⑦. 不能 ⑧.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解析】
【分析】图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1鼓室,2听小骨,3半规管,4鼓膜,5咽鼓管,6耳蜗;I听觉中枢,II语言中枢,III视觉中枢;A白质,B灰质,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详解】(1)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④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6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3)当观众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无不心潮澎湃,鼓掌欢呼,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B脊髓灰质内,是低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非条件反射,因此,图中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a→b→c→d→e。如果d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反射弧不完整,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因此膝跳反射不能进行。
(4)看着国旗升起,全场观众高唱国歌,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到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2. 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政府迅速反应,千千万万个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奋斗者,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聚泪滴之力,护山河无恙。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新冠肺炎爆发后,在全球迅速蔓延,这说明传染病具有______的特点,从传染病学角度,所有非新冠肺炎患者属于该疾病的______,2020年1月23日武汉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离开武汉,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这种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nCV的结构简单,这表现在______,该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最初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体液内的杀菌物质和______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原微生物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
(3)截至2021年3月2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7495.6万剂次,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全年的疫苗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接种需求,注射疫苗后,志愿者体内产生抵抗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
【答案】 ①. 流行性和传染性 ②. 易感人群 ③. 控制传染源 ④. 没有细胞结构 ⑤. 吞噬细胞 ⑥. 非特异性免疫 ⑦. 抗体 ⑧. 特异性免疫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的特点。传染病能够传播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有新冠患者属于传染源,非新冠患者属于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月23日武汉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进出武汉,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这种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2)新冠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所以,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最初并未出现症状,此阶段称为潜伏期,这是因为我们体液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正在发挥作用,与病原微生物对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抗原进入身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属于抗原,注射新冠肺炎疫苗使人体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该抗体只对新冠肺炎病毒有效,对其它病毒无效。因此这种免疫方式以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内容,结合分析表中的内容来解答本题。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甲
20.96
16.40
乙
0.04
4.10
丙
79.00
79.50
合计
100.00
100.00
实验
原理(目的)
A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B
在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
防止微生物污染血液
C
探究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比较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异
验证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