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
展开第一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物质的分类
①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是 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
物质
②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是 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于同一事物进行分类 。
2、分散系
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 外观特征 | 能否通过滤纸 | 能否通过半透膜 | 有否丁达尔效应 | 实例 |
溶液 | 小于1nm | 均匀、透明、稳定 | 能 | 能 | 没有 | 食盐水、蔗糖溶液 |
胶体 | 在1—100nm之间 |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 能 | 不能 | 有 | Fe(OH)3胶体,淀粉胶体 |
浊液 | 大于100nm |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 不能 | 不能 | 没有 | 泥水,油水混合物 |
3、五类物质的通性
(1)酸的通性
酸
(2)碱的通性
碱
(3)盐的通性
盐
(5)氧化物的通性
氧化物
(6)金属单质的性质
金属
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1)金属单质 碱性氧化物 碱 盐
(2)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5、.常见物质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
(1)按照生成物、反应物的种类和数目,化学反应可分为: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按照物质是否得氧或失氧,化学反应可分为: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二、离子反应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 类别 | 举例 |
电解质 | 酸 | HCl、H2SO4、HNO3 |
碱 | NaOH、KOH、Mg(OH)2 | |
盐 | NaCl、NaCO3 | |
活泼金属氧化物 | CaO、Na2O | |
水 | H2O | |
非电解质 | 部分非金属氧化物 | CO2、SO2、P2O5 |
非酸性气态氢化物 | NH3 | |
部分有机物 | C2H5OH、 |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
(1)可溶性的碱和盐(NaOH、KCl等)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
(2)难溶性的碱、盐、金属氧化物(如Mg(OH)2、BaSO4、Fe2O3)只能在熔融状态才可以导电;
(3)酸(如HCl、H2SO4等)只能在水溶液中才可以导电。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连接。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连接。
①多元弱酸(如H2CO3、H2SO3、H2S等均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酸性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如H2CO3的电离方程式为 H2CO3⇌H++HCO 、 HCO⇌H++CO 。
②多元弱碱[如Cu(OH)2、Mg(OH)2、Fe(OH)3等]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
如Fe(OH)3的电离方程式为 Fe(OH)3⇌Fe3++3OH- 。
③酸式盐的电离: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电离方式不同,
如NaHSO4溶于水中: NaHSO4===Na++H++SO ,
在熔融状态下: NaHSO4===Na++HSO ;
NaHCO3溶于水中: NaHCO3===Na++HCO , HCO ⇌ H++CO 。
(3)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要点:
①原子与电荷必须要守恒
②原子团不能拆开写
③构成物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在书写成离子时为系数
④强电解质的电离写“==”,弱电解质的电离写“⇌”
4、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5、离子方程式
(1)书写步骤
写: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2)意义: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复分解反应类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6、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拆分原则:
(1)常见物质的拆分原则
书写原则 | 物质类型 |
能拆成离子 的物质 | ①强酸:HCl、H2SO4、HNO3等 ②强碱:KOH、NaOH、Ba(OH)2等 ③可溶性盐:NaCl、K2SO4、NaNO3等 |
不能拆成离 子的物质 | ①单质 ②气体 ③氧化物 ④难溶物:Cu(OH)2、BaSO4、AgCl等 ⑤难电离的物质:CH3COOH、NH3·H2O、H2O ⑥非电解质:乙醇等 ⑦浓硫酸 |
(2)微溶物的书写原则
微溶物的澄清溶液要写成离子形式;呈浑浊状态或沉淀时要写成化学式,如澄清石灰水表示为“Ca2++2OH-”,而石灰乳表示为“Ca(OH)2”。
7、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看是否拆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8、离子共存问题
(1)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 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和CO32-、HCO3-、OH-和CO32-、SO32-和NH4+等
C、 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2)有限定条件(隐含条件)下的离子共存
①无色溶液: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Cu2+(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紫红色)、Cr2O(橙红色)
②溶液显酸性:无大量的OH-及弱酸的酸根离子或酸式酸根离子。
③溶液显碱性:无大量的H+及弱碱的阳离子、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④“一定”“可能”还是“不能”大量共存:确定是“可能”还是“肯定”
9、离子检验
离子 | 试剂与操作 | 现象 |
OH- | 酚酞 | 溶液变红 |
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蓝 | |
Ag+ | 含Cl-的溶液,稀硝酸 | 白色沉淀 |
加稀氨水至过量 | 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 |
Cu2+ | 观察法 | 蓝色溶液或蓝绿色溶液 |
NaOH溶液 | 生成蓝色沉淀 | |
Cl- | AgNO3溶液和稀HNO3 | 白色沉淀(AgCl) |
Br- | 淡黄色沉淀(AgBr) | |
I- | 黄色沉淀(AgI) | |
先加足量的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 白色沉淀 | |
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白色沉淀→沉淀溶解,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可以归纳如下表:
| 得氧失氧观点 | 化合价升降观点 | 电子转移观点 |
氧化反应 | 得氧 | 化合价升高 | 失去(或偏离)电子 |
还原反应 | 失氧 | 化合价降低 | 得到(或偏向)电子 |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 特征是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升降; 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
2、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学案,共73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学案,共59页。
高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学案,共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