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学案设计
展开化学能与电能
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增强环保意识。
知识点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资料: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1.火力发电工作原理
生活中电能的产生是这样进行的
【思考】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如何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把可产生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开发出高能清洁燃料?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如果要把可产生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要知识点──原电池,这种装置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储存起来,类似于水库的蓄能。
2.原电池的形成
(1)设计实验,寻找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实验序号 | 第一组实验①②③④ |
实验装置 |
① ② ③ ④ |
实验现象 |
|
实验结论 |
|
实验序号 | 第二组实验⑤⑥⑦ |
实验装置 |
⑤ ⑥ ⑦ |
实验现象 |
|
实验结论 |
|
实验序号 | 第三组实验⑧⑨ |
实验装置 |
⑧ ⑨ |
实验现象 |
|
实验结论 |
|
第一组:实验①、②不产生电流,③和④产生电流,不同点在于实验①和②中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同,而实验③和④中电极的金属活动性不同,从而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
第二组:实验⑤和⑥能产生电流,而⑦不产生电流,不同点在于实验⑤和⑥中电极插入到电解质溶液中,而⑦中电极插入到非电解质溶液中,得出原电池构成条件之一:电极材料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第三组:实验⑧产生电流,而实验⑨不产生电流,不同点在于实验⑧形成闭合电路,而实验⑨没有形成闭合电路,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A.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B.电解质溶液。
C.构成闭合回路。
D.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3)原电池的电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流向正极)的一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来自负极)的一极。
(4)原电池的原理: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5) 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6)锌铜原电池原理
【分析】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时,由于锌比铜活泼,容易失去电子,锌被氧化成Zn2+而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这一变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负极:(锌片)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2H+ + 2e- = 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 Zn2+ + H2↑
【小结】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可以把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呢?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化学能是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知道了设计成原电池这样的装置就可以产生电流。掌握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过,并不是所有化学反应均可实现这种转化,一般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实现这种转化。
【引申】原电池装置中气体未从锌片上直接放出,也说明了原电池的反应比一般的化学反应速率快。
知识点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电池的分类
1) 干电池(一次电池):日常使用的锌锰电池
2) 蓄电池(二次电池):汽车用的铅蓄电池、手机用的镍氢电池、锂电池
3) 燃料电池:用于航天、军事领域。
1.干电池
锌锰电池:属于一次性电池。
电池反应: 正极: MnO2 + H2O +2e- → MnO(OH) + OH-
负极: Zn - 2e- → Zn2+
Zn + 2NH4Cl - 2e- → Zn(NH3)2Cl2 + H+
总反应:Zn + MnO2 + 2NH4Cl →MnO(OH) + Zn(NH3)2Cl2
缺点:锌皮被腐蚀而穿导致电解液外溢。生活中的1号或5号电池。
改进:外壳套上金属筒或塑料筒的方法改成了防漏电池;将糊状NH4Cl换成湿的KOH,并在构造上作了改进,制成了碱性锌锰电池,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广泛用于卡式录音机、闪光灯、电动玩具、袖珍电视机等。
2.充电电池
铅蓄电池: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它是用硬橡胶或透明塑料制成长方形外壳,在正极板上有一层棕褐色的PbO2,负极板是海绵状的金属铅,两极均浸入硫酸溶液中。
负极:Pb + SO42-—2e-=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 + 2e-=PbSO4 + 2H2O
缺点:由于电池制造工艺等方面存在不足,实际上冲放电电池的冲放电次数仍有限制,且使用是否得当,对电池的工作状态及寿命影响很大。
3.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燃料电池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燃料电极(负极);电解液 ;空气/氧气电极(正极)。
中性电解质中:
负极:2H2 - 4e- = 4H+
正极:O2 + 2H2O + 4e-= 4OH-
知识点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新型化学电池;
(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粗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3)进行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
(4)电化学保护法,即将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如在铁器表面镀锌。
2.金属腐蚀
(1)金属腐蚀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金属跟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金属或合金因发生原电池反应所引起的腐蚀。金属的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
(2)电化学腐蚀主要包括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以钢铁为例)
3.金属的防腐
(1)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把Ni、Cr等加到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
(2)覆盖保护层:
A:涂油漆、油脂、搪瓷、塑料等
B:电镀耐腐蚀的金属(Zn、Sn、Cr、Ni等)
(3)电化学保护法:多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
类型一: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判断问题
例1. 下面的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
A.电能、蒸汽 B.电能、风能 C.蒸汽、风能 D.煤、石油
解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因此风能、石油、煤都是一次能源。因此BCD错。
答案: A.
例2. 下列能源中,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的是
A.核能 B.柴草 C.煤 D.风能
解析: A.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正确
B.柴草属于二次能源。故B不正确.
C.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正确.
D.风能既是可再生能源,又可直接利用,也属于一次能源。故D正确.
答案: D.
类型二:原电池原理
例1. X、Y、Z都是金属,把X投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 X 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 )
A X>Y>Z B X>Z>Y C Y>X>Z D Y>Z>X
解析:活泼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正极金属的活泼性。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说明金属X可以把金属Z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活泼性X>Z,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所以活泼性Y>X,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答案:C.
例2.(1)下列装置能组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对于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锌片溶解了_______g,铜片上析出___________升H2(标准状况下).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如右图所示装置,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__________,总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该装置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4)利用反应:Fe+2Fe3+=3Fe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自选),画出实验装置图,注明电解质溶液名称和正负极材料.
解析:(1)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II中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V中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则Ⅰ、Ⅲ、Ⅳ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
(2)该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电池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得,锌减少的质量=1/2mol×65g/mol=32.5g,生成氢气的体积=1/2mol×22.4L/mol=11.2L
(3)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是原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铝在碱性溶液中比镁易失电子,所以铝作负极,负极上铝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正极上水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电池反应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4)在Fe+2Fe3+=3Fe2+反应中,Fe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电解反应为:Fe-2e-=Fe2+,Fe3+得电子被还原,应为原电池正极反应,正极材料为活泼性比Fe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电解质溶液为含Fe3+离子的溶液,如FeCl3.
答案:(1)I、III、IV;(2)32.5g,11.2L,Zn+H2SO4=ZnSO4+H2↑;
(3)Al,2Al+2NaOH+2H2O=2NaAlO2+3H2↑,化学能、电能;(4)略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 C.氧化还原反应 D.电能的储存
2.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
3.锌片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
A.阴极 B.正极 C.阳极 D.负极
4.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石油是二级能源
C.电能是一级能源 D.水力是一级能源
5.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但其构成具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①电极(负极与正极:金属活动性不同)、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④灯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通常条件下,下列材质的水龙头连接在铁质自来水管上,铁管的腐蚀最快的是( )
A.铁水龙头 B.铜水龙头 C.塑料水龙头 D.铝水龙头
7.下列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9. (双选)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 )
A.铝 B.铜 C.锡 D.硅
10.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正极 | Zn | Ag | Cu | Cu |
负极 | Cu | Cu | Zn | Zn |
电解质溶液 | CuCl2 | H2S04 | CuSO4 | FeCl2 |
二.填空题
1.原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_______极到_______极;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极到_______极。
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正极是_______,发生_______反应,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是_______,发生________反应,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的反应式(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电解质溶液的pH( )
A.不变 B.先变小后边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2. (2014-2015学年人朝分高一期中)下些列有关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铅酸蓄电池中,铅电极是负极
C.甲醇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Zn2+沿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3.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X>Z>Y C.Y>X>Z D.Y>Z>X
4.表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比乙失电子多
B.甲比乙同价态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
C.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乙不能
D.将甲与乙组成原电池时,甲为正极
5. (2014-2015学年西城区高一期末) 下图为某原电池装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2e-=Zn2+
B. 正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C. 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小
D. 一段时间后,铜片的质量增加
6.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为:Zn + 2OH- – 2e- ===== ZnO +H2O; Ag2O + H2O + 2e- ===== 2Ag + 2OH-。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增加
B.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7.对于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 )
①锌片溶解了32.5g ②锌片增重32.5g ③铜片上析出lg H2 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8.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若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9.载人宇宙飞船中用太阳能电池和氢氧燃料电池进行供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单质硅 B.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负极反应 D.碱性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区有OH¯生成
二.填空题
1. 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 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这种电池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该电池在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如下:
O2+2H2O+4e-=4OH-
2H2-4e-+4OH-=4H2O
(1)供电时的总反应为____________。
(2)气体X是______________。
(3)在图上用箭头标出电子的移动方向。
2.(1)由Zn﹣Cu﹣H2SO4组成的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如图1锌片的质量减少了6.5g.
负极是 ,发生 反应(“氧化”或“还原”),正极电极反应方程式是 ,电子从 极到 极,同时生成氢气 L(标准状况).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2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
①两烧杯中铜片表面的现象
②两烧杯中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产生气泡的速率甲 乙(填“大于”或“小于”)
(3)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3,则电极 为正极(填“a”或“b”),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
一、选择题
1.(双选)根据Zn+Cu2+=Zn2++Cu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原电池,当Zn为负极时,正极可以选用的金属材料是:( )
A 镁 B 石墨 C 铝 D 铅
2. (双选)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H2SO4,在Cu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
3. 下列关于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电池使用过程中,锌会逐渐溶解
B. 充电电池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相互转化,铅蓄电池就是一种充电电池
C.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环境友好的特点。以H2为燃料时,H2在正极发生反应
D.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应回收
4.关于Cu-Zn原电池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5.关于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锌片发生氧化反应
B. 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C. 铜片反应式为Cu2++2e-=Cu
D. 该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6.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负极
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
二.填空题
1.三套装置如图所示,A、B、C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B中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C中被腐蚀的金属是锌,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当外电路中有0.2mol电子通过导线时,消耗的金属质量为 g.
(3)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C.负极反应为 Zn - 2e- Zn2+
D.Cu为正极材料,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电池中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 (双选) 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
4.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
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
B.a是正极,b是负极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流到b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5.下图中,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 )
6. (双选)下列各组金属均有导线相连,插入对应的液体中,其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Zn|H2SO2|(稀)C B.Cu|AgNO3(aq)|Ag
C.Zn|CCl4|Cu D.Fe|H2SO4(稀)|Fe
7.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大到小为(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二.填空题
1.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一个原电池。请根据:Fe+2FeCl3 == 3FeCl2 设计成一个原电池。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_,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材料为_____,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有些金属制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去表面的光泽,严重的会变得锈迹斑斑影响使用,尤其是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里很容易生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试结合生活实际讨论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本讲参考答案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B 2.D 3.D 4.D 5.B 6.B 7.D 8.C 9.BC 10.C
二.填空题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负,正;正,负。
2.铜,还原,2H+ + 2e- = H2↑;锌,氧化,Zn - 2e- = Zn2+ ;Zn+2H+ = Zn2+ + H2↑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A 6.A 7.A 8.B 9.B
二.填空题
1.(1) 2H2+O2=2H2O(2) H2(3)
2.(1)Zn;氧化;2H++2e﹣=H2↑;负;正;2.24;
(2)甲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乙中铜片表面无现象;增大;大于;
(3)b;2H2+O2═2H2O
当堂检测
一 . 选择题
1.BD 2.AB 3.C 4.D 5.C 6.A
二.填空题
1.(1)2H++2e﹣=H2↑,增大;(2)2H++Zn=H2↑+Zn2+ 6.5g;(3)B>A>C.
家庭作业
一.选择题
1.A 2.D 3.CD 4. B 5.A 6.AB 7.B
二.填空题
1.Fe Fe-2e- = Fe2+;金属性比铁差的固态金属或石墨,2Fe3+ + 2e- = 2Fe2+
2.略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学案,共1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学案及答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学键,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