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学案5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5076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学案5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5076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学案5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5076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学案
展开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课程标准 | 核心素养目标 |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 1.实地观察,认识、了解乡村土地利用状况。(地理实践力) 2.运用材料,分析城市的功能区分布,理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含义。(综合思维) 3.掌握城市功能区的类型、特点,理解城镇聚落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综合思维) |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乡村土地利用
(1)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2)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土地利用专业化,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
(3)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特别提醒] 1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2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城市三大功能区中,住宅用地比重最大,商业用地比重最小。
3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局有两大趋向:一是向城市外缘迁移,二是沿交通线分布。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形成因素
影响因素 | 具体影响 | |
经济因素 | 交通便捷程度 | 影响地租的高低 |
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 ||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商业>住宅>工业 | ||
社会因素 | 政策、文化、环境 |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
2.发展变化
(1)初期: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
(2)后期:
[易错警示]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不同于城镇功能分区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分区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而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等。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2.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3.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1)城镇的功能分区都非常明显。 ( )
(2)每个城镇都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
(3)经济因素是影响所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 )
(4)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完全按照经济规律呈现。 ( )
(5)下列城镇功能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 (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提示:(1)× 从城镇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城区狭小,各功能区往往混杂分布,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异。
(2)√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镇的基本功能区,为各类城镇所共有。
(3)×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主要影响现代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并不是所有城镇。
(4)×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除了受经济因素影响外,还受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所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经济规律呈现。
(5)B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区域,是人类聚落的一种形式,因此住宅区的占地面积最大。]
乡村聚落的分布、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 |
“……漫漫岁月中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清秀,江南古镇的恬静,江南雨巷的幽深,江南文杰的灵韵……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看不明虚实、分不清究竟……”
问题1 (区域认知)上述材料中所说的“江南水乡”,主要是指哪些地区?其水系特点是什么?
提示:主要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降水丰富、地形平坦、河网密布。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江南水乡”的分布特征,并判断其主要的外部形态。
提示:大多沿河分布。其外部形态多呈条带状。
问题3 (综合思维)每个规模较大的江南水乡的小码头附近几乎都会布局有酒馆、旅店,这说明了乡村土地利用变化的什么特点?
提示: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的土地利用会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不再是简单地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归纳提升]
1.影响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外部形态
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城市,影响其分布及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和地形。其中水源主要为聚落供水和水运交通提供便利;地形为聚落的建设提供便利。二者共同影响了聚落的分布及外部形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地区 | 聚落分布 | 原因分析 | 聚落形态 |
高原地区 |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 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 | 呈狭长的条带状 |
山区 |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农耕 | 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
平原地区 | 聚落分布最密集区 | 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 |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 |
2.乡村的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
1.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 B.呈条带状
C.呈环形 D.呈团状
(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平原地势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防止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1)B (2)A [第(1)题,图示村落分布在河谷地区,沿河呈条带状分布。第(2)题,图示等高线判断地形为低山丘陵,起伏较大。聚落顺河谷而建,便于农耕、取水、交通联系。]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
上海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街区之一,两侧云集着七百多家商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南京东路步行街开通,各国商家纷纷入驻,这条商业大街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街”。
上海南京路
问题1 (地理实践力)试判断上海南京路所在区域属于何种城市功能区?
提示:商业区。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上海南京路所在街区的景观特征是什么?
提示:建筑物高大密集。
问题3 (综合思维)总结归纳城市的商业区的布局特征。
提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交通便利的地区,人流量大,占地面积小,多呈点块或条带状分布。
[归纳提升]
1.城镇功能分区的形成
城镇中不同的土地,由于不同活动的竞争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其关系如下:
2.城镇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
功能分区 | 形态 | 特征 | 位置 | |
商业区 |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 人员流动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镇的核心区 | 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 |
工业区 | 集聚成片 | 企业集聚可获得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 | 城镇外围,交通干线两侧 | |
住宅区 |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 高级住宅区 | 城镇的外缘,与文化区联系,地处高坡区 |
低级住宅区 |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工业区联系,地处低洼地 |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2.图Ⅰ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Ⅱ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图Ⅰ 图Ⅱ
(1)据图Ⅰ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据图Ⅱ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1)A (2)B [第(1)题,中心商务区是交通通达度最高的地区,从图Ⅰ中可看出,甲地位于各地铁线交会处,交通通达度最高,故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第(2)题,据图Ⅱ分析,6~9时刷卡进站人数多,18~21时刷卡出站人数多,说明此地早上人们乘地铁外出,晚上回来,因此是住宅区。]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
最初别墅在建筑形式上是一座单体建筑,周围有大片绿地和私家花园。它是奢华品的代名词。2017年北京别墅市场成交均价高达44 436元/m2,环比2016年增长6 648元/m2。下图是某城市的别墅景观(a)和普通住宅景观(b)。
a b
问题1 (综合思维)分析一些别墅的价格如此之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周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价在房价中占的比重较高,配套设施完善。
问题2 (区域认知)判断一般城市中的别墅区多布局在何种区域?
提示:多布局于周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围。
问题3 (综合思维)一般城市发展中的别墅与普通住宅都不会布局在城市中心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城市中心往往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地价或土地租金很高,只有商业活动能够具有较高的付租能力,住宅区的付租能力相对较小。
[归纳提升]
1.经济因素对城镇功能分区的影响
距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水平,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分化,现总结如下:
图示 | |||
付租能力 | 商业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区影响最大 |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 |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
功能区 | 商业区(A) | 住宅区(B) | 工业区(C) |
区位 | 市中心 | 靠近市中心处 | 远离市中心处 |
地租 | 最高 | 中等 | 最低 |
对应地租直线 | 很陡 | 较平缓 | 最平缓 |
区位选择原因 | 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 | 既利于居民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
2.交通通达度
城市内不同地段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导致地租存在差异,影响了功能区的分化,下图为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
3.某城市东西相距25 km,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2)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1)B (2)C [第(1)题,中心商务区建筑物高大稠密,经济活动繁忙,在城市中土地价格最高。第(2)题,甲区人口密度小和土地价格低,有利于工业布局;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业用地为主;丙区人口密度大,以住宅用地为主;丁区土地价格低,基础设施较差。]
题组1 乡村的土地利用
1.下列关于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土地利用方式中只有居住用地
B.乡村土地利用以住宅为中心
C.大圩古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在中心区域
D.诸葛村商业分布在村落中心地区
C [乡村在形成之初,内部的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单一,以居住为主。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出现了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这样乡村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大圩古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就集中分布在古镇的中心区域,诸葛村的商业分布在对外交通便捷的上塘周边地区。]
题组2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功能区C区位优势的是( )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2.A 3.D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A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吸引最大消费人群,形成商业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B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C处沿河靠海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排污,是形成工业区的有利区位。第3题,C区是工业区,人口稠密区应该在城区。故选C项。]
题组3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下面两图分别为某城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和城市功能区付租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图1 图2
4.图1中表示住宅区土地利用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2中能正确表示乙功能区理论付租能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C 5.A [第4题,乙功能区在市中心占地比重最高,为商业区;丁功能区在城市外缘占地比重最高,为工业区;丙功能区位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为住宅区。第5题,乙功能区为商业区,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其付租能力变化最快。]
教材P27思考
提示:
香港高级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南部及北部地势较高地区,环境优美,而普通居住区则分布于中心城区的北部,地势较低地区。二者的分布与环境、地价及居民收入密切相关。
教材P27活动
提示:
1.唐长安城总体上是中轴对称的格局。行政区位于城区北部正中;商业区位于行政区的东南和西南,东西对称分布;居住区分布在行政区和商业区的外围,各个居住区界限分明。
2.西市地处西面,就近接受来自丝绸之路的商品和货物,外商更多,所以比东市更加繁荣。
3.东市、西市两个商业区布局基本相同,整齐划一,且以城市中轴为对称轴,东西对称分布,唐代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材P28思考
提示:
1.相同点: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均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降低。
不同点:①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降低最快,其次是住宅和工业。
②在市中心,商业的付租能力最高;在市区外围,工业的付租能力最高。
2.OA段成为商业区,AB段成为住宅区,BC段成为工业区。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乡村的土地利用,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导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导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乡村的土地利用,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