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南京十三中集团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南京市玄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二模化学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相同条件下,下列金属中,导电性最好的是( )
A. 铜 B. 银 C. 铝 D. 钨
【答案】B
【解析】
【详解】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故选B。
2.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氨气 B. 金刚石 C. 硫酸铜 D. 汞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B错误;
C、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C错误;
D、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A。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是( )
A. 滴加液体 B. 过滤
C. 振荡液体 D. 粉末药品的取用
【答案】D
【解析】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B、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无玻璃棒引流,图中操作错误;C、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要用手腕进行振荡,不能上下晃动以免把液体溅到试管外,图中操作错误;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横放试管,再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人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试管,图中操作正确。故选D。
4. “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A. 熟石灰 B. 碳酸钾 C. 乙醇 D. 烧碱
【答案】B
【解析】
A.熟石灰属于碱,错误;B.碳酸钾属于盐,正确;C.乙醇属于有机物,错误;D.烧碱属于碱,错误。故选B。
5. 某学校的营养早餐部分配料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碘食盐为纯净物
B. 该配料中富含六种营养物质
C. 该配料中富含油脂的物质是花生油
D. 该配料中富含糖类的物质只有小麦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碘食盐是由氯化钠、碘酸钾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该配料中富含糖类(小麦粉、白砂糖)、油脂(花生油)、蛋白质(鸡蛋)、无机盐(加碘食盐、苯甲酸钠),不含维生素和水,不符合题意;
C、花生油富含油脂,符合题意;
D、该配料中富含糖类的物质有小麦粉、白砂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因为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示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 Cl2 B. CaCl2 C. ClO2 D. KCl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Cl2属于单质,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
B、钙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0,则x=-1价;
C、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2)×2=0,则y=+4价;
D、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3=0,则z=+5价。
根据ABCD的分析,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B。故选B。
8. 戊二醛是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等仪器的高效消毒剂,化学式是C5H8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戊二醛为氧化物 B. 戊二醛消毒灭菌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 一个戊二醛分子中有54个电子 D. 戊二醛中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8: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戊二醛的化学式C5H8O2可知,戊二醛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戊二醛消毒灭菌的过程,蛋白质会发生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一个戊二醛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每个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每个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每个氢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共有5×6+8+2×8=54个电子,符合题意;
D、戊二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8:(16×2)=15:2:8,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根据如图中提供的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硒原子核内有34个中子
B.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 硒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D. 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硒原子的原子序数是34,中子数不是34,不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C、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符合题意;
D、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故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灼烧法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B. 煤、石油都是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C. 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 D. 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防止水体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一股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B、煤、石油都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C、电线老化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应先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
D、农药、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不能禁止使用,应适量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下:
作物
水稻
马铃薯
草莓
薄荷
pH
6~7
4.8~5.5
5~7.5
7~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稻和薄荷生长都适宜酸性土壤
B. 草莓生长只适宜酸性土壤
C. 马铃薯生长不适宜碱性土壤
D. 以上作物都不适宜碱性土壤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
【详解】A、由数据可知,薄荷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7~8,即土壤略显碱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数据可知,草莓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为5~7.5,即土壤略显碱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数据可知,马铃薯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为4.8~5.5,即土壤显酸性,不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数据可知,薄荷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7~8,即土壤略显碱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2℃时,20g丙溶解于50g水中能形成70g溶液
B. 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由t3℃降温至t2℃时,溶液变为饱和
C. t2℃时,相同质量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 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A、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20g丙溶解于50g水只能够溶解15g,形成65g溶液,故A错误;
B、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在t3℃时是不饱和溶液,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在t2℃时是饱和溶液,因此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由t3℃降温至t2℃时,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相同质量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如果不是饱和溶液,则无法比较大小,故C错误;
D、t1℃时,因为不知道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判断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K+、、 B. Cu2+、Na+、Cl-
C. Na+、、 D. Ag+、Ba2+、Cl-
【答案】A
【解析】
【详解】溶液的pH=13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
A、钾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符合题意;
B、铜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含铜离子,溶液为蓝色,,不符合题意;
C、铵根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阴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aCO3固体
CaO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B.
NH3气体
H2O
通过浓硫酸洗气、收集
C.
Cu(NO3)2溶液
AgNO3
加过量Cu粉,过滤
D.
NaCl固体
KNO3
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题意;
C、过量Cu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 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 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C. 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D. 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反应时,溶液的导电率为0;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始终显碱性。由此可知,甲为加入稀硫酸的曲线,乙为加入硫酸钠的曲线。
【详解】A、乙为加入硫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红色不变,故A错误;
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钡离子、硫酸根离子数目都减少,氢氧化根离子、钠离子数据不变,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二、(本题共 2 小题,共 17 分)
16. 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
A He和Ne B He和Mg C Si和P D F和Cl
(2)写出具有 10 个电子的阳离子、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阴离子_____。
(3)写出 13 号和 16 号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化合价_____。
(4)第二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_____。
(5)建立“宏观—微观”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我国科学家研究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可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根据上图得到的启 示,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
【答案】 (1). AD (2). Na+、Mg2+、Al3+、 (3). F-、O2-、N3-、OH-(各写一个即可) (4). (5).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6). (7). 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
【详解】(1)A、He和Ne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但是He只有一个电子层,已经达到了稳定结构,Ne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也达到了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符合题意;
B、He和Mg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相同,但是He只有一个电子层,已经达到了稳定结构,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C、Si和P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D、F和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符合题意。
故选AD;
(2)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核外有10个电子,钠离子表示为:Na+;
氟离子是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氟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氟离子表示为:F-;
(3)13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16号元素是硫元素,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铝元素通常显+3价,硫元素通常显-2价,故13 号和 16 号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化合价表示为:;
(4)由图可知,第二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5)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乙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17. 在化学学习中,很多结论都是通过对比实验获得的,如下图所示
(1)利用对比实验可探究燃烧条件,如图 1 所示。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铜片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请写出图 1 所示实验中的实验现象_____。
②小冬在进行图 1 所示实验时,对乒乓球的材质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他查阅了资料,发现该实验所用的乒乓球是有“赛璐珞”——硝化纤维塑料制成,该赛璐珞属于_____材料。
(2)根据图 2 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试管C 中放入氯化钙的作用_____, 对比A 和B 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金属资源是 不可再生的,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之一,请你再写出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_____。
(3)请你设计实验证明Fe 和Cu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 (1). 导热 (2).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3). 合成(有机高分子合成) (4). 作干燥剂,干燥空气 (5). 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6).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答对一点即可) (7). 取适量的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放入铁片 (8).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9). 金属铁的活动性大于铜
【解析】
【详解】(1)①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将铜片放于酒精灯上,吸收热量,将热量传递给可燃物,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所以先达到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乒乓球碎片显燃烧,然后滤渣碎片再燃烧;
②硝化纤维塑料属于塑料,是合成材料之一;
(2)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空气,所以加入氯化钙是吸收水蒸气,起到干燥空气的作用;A和B变量为是否接触氧气,所以验证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保护金属资源,可以从减少金属用量方面回答,如可以回收废旧金属,或者寻找金属可替代产品,减少对金属的用量,保护金属资源;
(3)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实验步骤:取适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实验现象: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就可以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的结论。三、(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8 分)
18.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同时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地球上淡水很少,采用如图 1 所示的膜分离法可以淡化海水,水分子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B 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 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D 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不溶性杂质
(2)通过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获得粗盐。现称取 5.0g 粗盐,进行如图 2 所示操作,其中操作 I 为_____,玻璃棒在操作 II 中的作用_____,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精盐的 产率为_____。(结果保留到 0.1%)
(3)获得的精盐中还含有 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 在将精盐溶解后,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①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 pH 等于 7;⑤过滤;⑥蒸 发。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①③②④⑤⑥B ③②①⑤④⑥C ③①②⑤④⑥D ②③①⑤④⑥
(4)从海水中还可以提取出金属镁。现将 3g 金属镁放入 100g 稀硫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质量分数。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ABC (2). 过滤 (3).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4). 86.7% (5). BD (6). 12.25%
【解析】
【详解】(1)A、膜分离法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将水分子和其他杂质分离,符合题意;
B、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可以是海水中的盐分浓度增加,符合题意;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符合题意;
D、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和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BC;
(2)如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流程图,其中操作Ⅰ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操作名称是过滤,操作Ⅱ的名称是蒸发,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由流程可知,粗盐的质量为3g,得到精盐的质量为2.6g,可计算出精盐的产率为;;
(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一定要在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之前;这样方便碳酸钠能除尽钙离子和过量的氯化钡,在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调节溶液的pH为7,最后蒸发结晶即可。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⑤④⑥或②③①⑤④⑥或②①③⑤④⑥。故选BD;
(4)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解得x=12.25g
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25%。
19. 用氯化钾和钛白粉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作原料生产硫酸钾和氧化铁颜料等,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图:
【资料卡片】三价铁有氧化性,能和很多金属反应,如:Fe2(SO4)3+Cu=CuSO4+2FeSO4
(1)反应I 前需在FeSO4溶液中加入_____(填字母),除去溶液中少量的杂质 Fe2(SO4)3
A 锌粉 B 铁屑 C 铜粉 D 氢气
(2)反应Ⅰ需控制反应温度低于 35℃,其目的是_____。
(3)反应Ⅱ中也生成了 CO2,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4)反应Ⅲ中加入的KCl 磨成粉末状的目的_____,工业生产上常 在反应Ⅲ中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其目的是_____。
(5)反应Ⅳ中:FeCO3在空气中煅烧还生成了一种常见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 (1). B (2). 防止NH4HCO3受热分解 (3). (4).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反应迅速而充分进行 (5). 降低硫酸钾的溶解度,提高产率 (6).
【解析】
【详解】(1)A、锌粉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能将原物质除去,且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B、铁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除去了硫酸铁,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题意;
C、铜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铜,不符合题意;
D、氢气和硫酸铁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故反应Ⅰ需控制反应温度低于 35℃,其目的是:防止NH4HCO3受热分解;
(3)碳酸氢铵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Ⅲ中加入的KCl 磨成粉末状的目的: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反应迅速而充分进行;
硫酸钾在醇类物质中的溶解度很低,在水中加入醇类物质可以减少产物的溶解,生成沉淀,促使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故填:降低硫酸钾的溶解度,提高产率。
(5)空气中煅烧,考虑有可能有O2参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Fe、C、O,生成物中含Fe、O,故生成物中还应含C,已知生成了一种常见气体,故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6 分)
20. 图中A-I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分别是由H、O、C、S、Cl、Fe、Na、Ca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D、I 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C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3;在工业上A 可以用于制肥皂。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H 的一种用途_____。
(2)写出E→F 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I 和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B 和F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
【答案】 (1). 灭火,作气体肥料,制碳酸饮料等(其他合理亦可) (2). BaCl2+H2SO4=BaSO4↓+2HCl (3). Fe2O3+3H22Fe+3H2O (4).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图中A-I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分别是由H、O、C、S、Cl、Fe、Na、Ca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C的元素质量比7:3可知C为Fe2O3;A做肥皂所以是NaOH;G是Fe2O3和NaOH均可生成的,故为H2O;D是和水相互转化且可生成Fe2O3的单质,D为O2;氧化铁能转化为H,H能转化为水,H可与氧气相互转化,可推出H为二氧化碳,能和Fe2O3反应的单质I为C或H2,但是初中没有生成C的反应,故I为H2;E、F能生成氢气,为酸,结合E能生成F,故E为H2SO4、F为HCl;B能转化为二氧化碳,且能与酸反应,则B为CaCO3或Na2CO3,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物质H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2)E为硫酸,F为盐酸,硫酸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故E→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I为氢气,C为氧化铁,氢气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B为碳酸钙,F为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五、(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9 分)
21. 某校“水火传奇”社团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了多个有关浓硫酸的实验活动。
【活动一】浓硫酸的强烈腐蚀性
实验: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浓硫酸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都由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了_____。(填物质名称)
【活动二】浓硫酸与金属反应
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氢气需用稀硫酸。20℃时,用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 3)配制49g 溶质质量分数 20%的稀硫酸,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mL(结果保留小数点 后一位)。
实验 2: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如下图 1 所示,不能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的原因_____;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应该选择图 2 中的_____。(填字母)
实验 3:金属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不发生反应,但社团同学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资料信息】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实验探究】取一铜片于试管A 中,向其中加入 2mL 浓硫酸,取适量的品红溶液于试管 B中,并在B 试管口塞上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团。点燃酒精灯开始如图 3 所示实验。
【实验结论】铜与浓硫酸反应,试管A 中的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试管B 中品红褪色。请结合上述现象,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_____。
【拓展延伸】(1)图 3 所示的实验中棉花团上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_____。
(2)社团某同学将图 3 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图 4 所示的改进,分析该导管的作用是_____。
【答案】 (1). 小木棍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 (2). 炭 (3). 5.4mL (4). 浓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5). BD或BE (6). (7). 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8). 平衡试管内外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
【解析】
【详解】活动一:实验: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都由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了黑色的炭,故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小木棍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
活动二:实验 1:解: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49g×20%=1.84g/cm3×x×98%,x=5.4mL;
实验 2: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不能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的原因: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即沸腾,造成液滴飞溅,故填:浓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实验室通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选D或E,故填:BD或BE;
实验3:实验结论:铜与浓硫酸反应,试管A 中的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有硫酸铜生成,试管B 中品红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u、H、S、O,生成物中含Cu、S、O,故生成物中还应含H,故还应有水生成,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延伸:(1)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故图 3 所示的实验中棉花团上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2)停止加热时,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容易发生倒吸,故导管的作用是:平衡试管内外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
精品解析:2020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