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案设计
第七教时教材:5.3实数与向量的积综合练习《教学与测试》P141-144 67、68课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实数与积,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过程:一、复习:1.实数与向量的积 (强调:“模”与“方向”两点) 2.三个运算定律(结合律,第一分配律,第二分配律) 3.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定理的本身及其实质)二、处理《教学与测试》1.当λZ时,验证:λ(+)=λ+λ证:当λ=0时,左边=0•(+)= 右边=0•+0•= 分配律成立 当λ为正整数时,令λ=n, 则有:n(+)=(+)+(+)+…+(+)=++…+++++…+=n+n即λ为正整数时,分配律成立当为负整数时,令λ=n(n为正整数),有n(+)=n[(+)]=n[()+()]=n()+n()=n+(n)=nn分配律仍成立综上所述,当λ为整数时,λ(+)=λ+λ恒成立 。2.如图,在△ABC中,=, = AD为边BC的中线,G为△ABC的重心,求向量 解一:∵=, = 则==DABMCMab∴=+=+而=∴=+ 解二:过G作BC的平行线,交AB、AC于E、FDAEMCMabBMFMGM ∵△AEF∽△ABC == == == ∴=+=+ 3.在 ABCD中,设对角线=,=试用, 表示,ODABMCM 解一:== ==∴=+== =+=+=+ 解二:设=,=则+= += ∴ =() = = =(+) 即:=() =(+) 4.设, 是两个不共线向量,已知=2+k, =+3, =2, 若三点A, B, D共线,求k的值。解:==(2)(+3)=4∵A, B, D共线 ∴,共线 ∴存在λ使=λ即2+k=λ(4) ∴ ∴k=85.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B∥CD且AB=2CD,M, N分别是DC, AB中点,设=, =,试以, 为基底表示, , 解:== 连ND 则DC╩NDODAMMCMBMNM ∴=== 又:== ∴====(+)=6.1kg的重物在两根细绳的支持下,处于平衡状态(如图),已知两细绳与水平线分别成30, 60角,问两细绳各受到多大的力?解:将重力在两根细绳方向上分解,两细绳间夹角为90P1PP23060=1 (kg) P1OP=60 P2OP=30∴=cos60=1•=0.5 (kg)=cos30=1•=0.87 (kg) 即两根细绳上承受的拉力分别为0.5 kg和0.87 kg三、作业:《教学与测试》67、68课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4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4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