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五)(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51151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五)(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51151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五)(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51151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五)(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5115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五)(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5115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五)(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5115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五)(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五)(原卷版+解析版)
自测日期: 年 月 日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五)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松起航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下落不明) B. 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小伙伴)C. 三妹很不高兴地咕噜着道(咕哝) D. 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形容事物不清晰)【答案】 D 【解析】D项,“若有若无”在此处的意思应是形容关系不亲密。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字彰显了中国精神,加强青少年的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B. 已经70多岁的他依然神采奕奕 , 在新书发布会上演讲了一个多小时。C. 北京的四合院与安徽徽派民居的建筑格局和风格大相径庭 , 这体现了南北方建筑理念的不同。D. 王宁数学成绩一向很好,这次期中考试竟然刚刚及格,真是怪诞不经。【答案】 D 【解析】D项,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不合语境。 A项,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B项,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C项,大相往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蜷(quán)伏 虐(nüè)待 屋脊(jǐ) 安详(xiáng)B. 一缕(lǔ) 消耗(hào) 怅(chàng)然 惩(chéng)戒C. 污涩(sè) 怂(sǒng)恿 叮嘱(shǔ) 懒惰(duó)D. 相称(chèng) 忧郁(yù) 捉鼠(shǔ) 凝(níng)望【答案】 A 【解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A.正确; B.“一缕”中“缕”应读作“lǚ”; C.“叮嘱”中“嘱”应读作“zhǔ”; D.“相称”中“称”应读作“ chèn”。4.选出下列语句中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 ) A.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意思: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而从后面攻击屠户正确划分节奏应为:意将遂入/以攻其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B.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C. 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 D. 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答案】 A 【解析】“一、二小时的光阴”中间的顿号要去掉。概数之间不能用顿号。6.选出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 A.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贪婪地)望着屠夫。B.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C. 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屠户面前。D. 缀行甚远 (狼)紧跟着(屠夫)追了很远。【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C 句重点词语有:于:在。句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A、B、D正确。二、填空题7.解释下列各组句子划线词的意思。 ①止:后狼止而前狼又止________ 止露尻尾________②意:意暇甚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③前: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 狼不敢前 ________【答案】 停止;只,仅仅;神情、态度;打算,企图;前面;上前 【解析】①句意为:后面的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可是前面的狼又跟了上来。止:停止; 句意为: 只剩屁股和尾巴还留在外面 。止:只,仅仅; ②句意为:神情十分悠闲。意:神情、态度; 句意为: 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意:打算。企图; ③句意为:害怕前后都收到敌人的攻击。前:前面; 句意为:狼不敢向前。前:向前。 8.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某校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举办了以“美化中国,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语意,续写下句。(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 。【答案】 示例一:在青山绿水间尽情唱歌;示例二:在洁净大地上诗意栖居。 【解析】本题要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在补写对联时,必须根据上句“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内容和活动的主题进行拟写,另外还要注意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联。9.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①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________动物,________观察者自己。②从前我曾试过这样喊它,每次它都听话地回到我的身边,________它现在飞得这么高,肯不肯听话就不知道了,________鸟通常不喜欢直直地从上往下飞。【答案】 不是;而是;但是;因为 【解析】①通读句子,根据句子的含义,逗笑的主角常常是人类,不是动物,这里用表选择关系的“不是…而是”。 ②第一空,“每次它都听话地回到我的身边”与后文的“它现在飞得这么高,肯不肯听话就不知道了”构成转折关系,填“但是”。第二空,根据后文的“鸟通常不喜欢直直地从上往下飞”,应该是解释了前文的原因,用“因为”。 逐梦飞翔三、综合题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材料一:据报道,第24届汉堡世界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在第25届巴西世界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的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材料二:据科学研究发现,由于噪音,城市中70%以上的鸟类出现了变频、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灯光和药物造成了大量鸟类习性改变、集体中毒、“意外”碰撞死亡等现象的发生。材料三: (1)研读以上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2)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请你在国际爱鸟日到来之际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并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答案】 (1)由于环境遭到破坏、多重污染和人类的捕猎,造成鸟类生命异化、遗传劣化、种类不断减少、数量急剧下降,保护鸟类刻不容缓。(2)活动:①举办校园鸟巢悬挂、鸟食安放活动;②宣传鸟类科普知识,让人们了解鸟类,明确鸟类对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③开展植树造林或养护树木活动,保护鸟类的家园。 广告:①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②鸟类是生态平衡的维持者,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鸟类;③鸟是大地的精灵,大自然的智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解析】(1)本小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是大量鸟类出现了变频、仿噪、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数量在不断减少。材料三两幅漫画分别是人类破坏树木,导致鸟类没有栖息地以及遭到人类杀害的现象。结果”要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等),能总揽所有材料,概括全面。意思对即可。 (2)注意题目的要求“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活动也要围绕保护鸟类展开,例如,举办校园鸟巢、鸟食悬挂安放活动,植树造林,宣传保护鸟类的知识、方法等等。广告围绕鸟类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来拟标题,例如,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等等,符合主题即可。四、文言文阅读1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 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 洞:洞口B.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C.鹊巢其上 巢:筑巢D.集古木上 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 【答案】 (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 : 诡诈 ; 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五、现代文阅读1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 , 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925年11月7日于上海(1)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2)“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作者写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3)请将关于“芙蓉鸟事件”始末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买鸟”—— —— —— —— ——“真相”。(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2)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3)凝望;被疑;蒙冤;受罚(4)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而且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解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2)解答时要对这三句话进行分析,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养鸭丰子恺 ①经常住在家里的只有三个半人:我们老夫妇二人,一个男工和一个五岁的男孩。但畜生倒有八口:一狗,两猫,两鸽和两鸭。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两只鸭。 ②这一对鸭不是原配,是一个寡妇和一个第二后夫。来由是这样的:一吟买了一对小鸭回来。小得很,两只可以并排站在手掌上。白天在水田游泳,晚上睡在一只小篮里,挂在粱上;为的是怕黄鼠狼拖去。、一天半夜,我听见室内有响动,是鸭子叫。、连忙起身,拿电筒一照,只见地上一只小雄鸭仰卧在血泊中。仔细一看,头颈已被咬断,连忙探望小篮子,小雌鸭幸而还在。全家人都起来,看看残生的小雌鸭,叹了好几口气。 ③后来一吟又买了一只小雄鸭。这次我们戒备很严,一对续弦的小鸭,安全地长大起来,直到我们迁居新屋,小鸭长成一对中鸭了。新屋旁有篱笆围着,我们在篱笆内掘一个小塘。一对鸭子尽日在此仰观俯察,逡巡游泳,在我的岑寂的闲居生活上增添了一种生趣。不知不觉,它们已长成大鸭,全身雪白,两脚大黄。它们晚上睡在屋檐下一只箩子底下。箩子上压一块石板,也是为防黄鼠狼。谁知有一天破晓,我睡醒来,听见连新(男工)在叫喊。起来探问,才知道雄鸭又被拖去了。一道血迹从箩子边洒到篱笆的一个洞口,洞外也有点滴,迤逦向荒山而去。原来昨夜连新忘记在箩子上压石板,黄鼠狼就来启箩偷鸭了。以后的情景着实可怜。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呜,“嘎嘎”之声,竟日不绝。其声慌张、焦躁,而似乎含有痛楚,使闻者大为不安。以前小雄鸭被害了,她照旧吃食游水,我曾经笑她“毕竟是禽兽”。但如今看来,毕竟是人的同类,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 ④雌鸭一连三四日“嘎嘎”地哀鸣,东张西望地寻觅。后来也就沉静了,但样子很异常,时时俯在地上叩头,同时“咯咯”地叫。邻人周婆婆来,看见了,说它是需要雄鸭。我们托周婆婆做媒,过几天,周婆婆果然提了一只雄鸭来,身材同它一样大小。雄鸭一到地上,立刻跟着雌鸭悠然而去,直到屋后篱角,花荫深处盘桓了。他们好像是旧相识的。 ⑤这一对鸭就是我所喜欢的畜生。我喜欢他们,不仅为了上述的一段哀史,大半也是为了鸭这种动物的性行。许多人说,鸭步行的态度太难看。我以为不然,摇摇摆摆地走路,样子天真自然,另有一种“滑稽美”。狗走起路来皇皇如也,好像去赶公事;猫走起路来偷偷摸摸,好像去干暗杀,这才是真难看。但我之所以喜欢鸭子,主要是为了它们的廉耻。人去喂食的时候,鸭一定远远地避开。直到人去远了才慢慢地走近来吃。正在吃的时候,倘有人远远地走过来,一定立刻舍食而去,绝不留恋。虽然鸭子终吃了人们的饭,但其态度非常漂亮,绝不摇尾乞怜,绝不贪婪争食,颇有“不食嗟来”之志。比较之下,狗和猫实在可耻:狗之贪食,恐怕动物中无出其右了。喂食的时候,人还没到,狗已摇头摆尾地先到,而且把头向空盆里乱钻。所以倒下去的食物往往都倒在狗头上。猫是上桌子的畜生,其贪吃更可怕。不管是灶头上,柜子里,乘人不备,到处偷吃。甚至于人们吃饭的时候,会跳上人膝,从人的饭碗里抢东西吃。一旦抢到了美味的食物,若有人追打,便发出一种吼声,其声的凶狠,可以使人想象老虎或雷电。凡此种种丑态我们的鸭子全然没有。鸭子,即使人们忘了喂食,仍是摇摇摆摆地自得其乐。这不是最可爱的动物吗?(有删改)(1)第①段写“但畜生倒有八口”,作者为什么使用量词“口”,而不用“只”? (2)结合划线的一组同义词,赏析下列句子。 ①一对鸭子尽日在此仰观俯察,逡巡游泳,在我的岑寂的闲居生活上增添了一种生趣。②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鸣,“嘎嘎”之声,竟日不绝。(3)第⑤段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猫和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章结尾说“这不是最可爱的动物吗”,联系全文概括文中的鸭子的可爱之处。 【答案】 (1)“口”作为量词时,可以形容人,而“只”不可以。这里作者说“但畜生倒有八口”是因为他把家中的畜生当成家人,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博大胸怀。(2)“尽日”和“竟日”意思是整天,从早到晚。①句突出了鸭子在池塘游泳时悠闲自在的样子,体现了鸭子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以及作者对鸭子的喜爱。②句突出了雄鸭被害后,雌鸭焦虑、慌张、痛楚的样子,表现了作者对鸭子的怜悯之情。(3)写猫和狗,主要是和鸭子形成对比。用猫狗的走路姿态衬托鸭子走路的天真自然;用猫狗的贪食丑态衬托鸭子不贪食、知廉耻的形象。作者写猫和狗其实也是写人,以动物性观照人生,表达了作者对如猫狗般不知廉耻之人的鄙视,以及对如鸭子般质朴、知廉耻之人的赞赏。(4)①雄鸭被害后,雌鸭痛楚不安的表现表明鸭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②鸭子走路摇摇摆摆,天真自然,有一种“滑稽美”;③鸭子知“廉耻”,有“不食嗟来”之志;④即使人们忘了喂食,鸭子仍摇摇摆摆自得其乐。 【解析】(1)“口”是用来形容人的量词,用来形容动物,体现了动物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他把家中的畜生当成家人。“只”一般用来形容动物,不如“口”亲切,从“口”字可以看出作者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博大胸怀。 (2)“尽日”和“竟日”的意思是整天,从早到晚。①句写鸭子整天在池塘游泳,悠闲自在,体现了鸭子给作者带来的乐趣,②句写雄鸭被害后,雌鸭整天哀鸣,突出了鸭子的焦虑、慌张、痛楚。 (3)由文中写猫狗的句子“狗走起路……这才是真难看”“比较之下,狗和猫实在可耻……从人的饭碗里抢东西吃”可看出作者对猫狗的嫌弃,猫狗的丑态与鸭子的可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作者对鸭子的赞美。 (4)文中第⑤段写“我喜欢他们,不仅为了上述的一段哀史,大半也是为了鸭这种动物的性行”,从上文和下文中找出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由第③段中雄鸭被害后,雌鸭痛楚不安的表现可知鸭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鸭子走路摇摇摆摆,天真自然,有一种“滑稽美”;第⑤段,通过和猫狗的对比,体现了鸭子的天真自然、知廉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一)(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六)(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假日致知——七年级语文知识完善寒假自测(三)(原卷版+解析版)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