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三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一)(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51153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三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一)(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51153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三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一)(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5115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三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一)(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5115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三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一)(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5115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三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一)(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三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一)(原卷版+解析版)
综合(一)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最后冲刺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法)去下列哪个景点,你最有可能看到“石径斜”的场景?( )A.西湖 B.上海游乐园 C.黄山 D.故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法: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词语进行理解就可以。“石径斜”指的是石头小路弯弯曲曲的,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得知选项C的黄山最有可能出现这种小路。2.下面词语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壮扮 灰雀 捕鱼(bǔ) B.翠鸟 钓鱼 盛开(shènɡ)C.有趣 墙璧 介绍(jiè) D.打扫 旋行 慢咽( yǎn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有误,装扮:意思是化装,假扮。故“壮扮”的“壮”错误。B.正确。C.有误,墙壁: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故“墙璧”的“璧”错误。D.有误,旅行:(动)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较远的地方去。故“旋行”的“旋”错误。慢咽,读音màn yàn。3.“群儿戏于庭。”中“庭”的意思是( )A.庭院 B.家庭 C.大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句子“群儿戏于庭。”出自课文《司马光》。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旧时水缸通常会放在庭院。因此,“群儿戏于庭。”中“庭”的意思是“庭院”。故选A。4.下列四组字中不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请 情 清 晴 B.鲤 鲫 鲨 鲍C.乱 甜 辞 舔 D.妈 蚂 吗 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形声字。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形声字分形旁和声旁。表示意义范畴的是形旁,表示声音类别的表声旁。在区分时要加以分析和理解,以防弄错。A、C、D选项正确;C.有误,“乱”、“甜”、“辞”是会意字。5.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夜书所见( )A.著作 B.书写 C.文件【答案】B【解析】考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书的意思是:书写。夜书所见是指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出处】《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二、诗词曲鉴赏延伸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理解词语,选择。(1)“九月九日”是指(_____) A.重阳节 B.佳节(2)“忆”是指(_____) A.回忆 B.思念7.为什么诗人王维会“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A B 7.这是因为佳节正是亲人团聚的时候,而王维身在异乡,想到自己不能回到亲人的身边,因而会感觉到“每逢佳节倍思亲”。【分析】6.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诗歌的内容可以得出相关答案。(1)“九月九日”是指重阳节。(2)“忆”是指思念。 7.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整首诗歌的内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得出,诗人王维会“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因为佳节正是亲人团聚的时候,而王维身在异乡,想到自己不能回到亲人的身边,因而会感觉到“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填空题8.比一比,再组词。棵________ 唱________颗________ 喝________【答案】一棵树 唱歌 颗粒 喝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棵和颗:“棵”用于树木等植物个体。可组词:棵儿、发棵、塌棵菜、棵秆、棵松等。“颗”一般用于小而圆的东西,包括颗粒状的东西。可组词:颗涷、魏颗结草、颗粒无收、梨颗、颗粒归仓、金颗、玉颗等。唱和喝:“唱”口中发出(乐音);依照乐律发出声音。可组词:演唱、唱歌、合唱、说唱、唱片、独唱、唱戏等。“喝”hē 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可组词:喝水、喝酒、喝茶、喝粥等。喝 hè 大声喊高声叫。可组词:喝彩、喝问等。9.想一想,再填空。①螃蟹 ②鲤鱼 ③飞蛾 ④蝌蚪 ⑤鲨鱼 ⑥鲫鱼________(按顺序填序号)这些动物的名称可归为一类,因为名字都带有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填序号)这些动物的名称可归为一类,因为名字都带有______。【答案】①③④ 虫 ②⑤⑥ 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和对偏旁部首的掌握。“螃蟹、飞蛾、蝌蚪”这些动物的名称可以归为一类,因为它们的名字都带有“虫字旁”。“鲤鱼、鲨鱼、鲫鱼”这些动物的名称可以归为另一类,因为它们的名字都带有“鱼字旁”。10.看拼音,写词语。cuì lǜ bǔ yú dā chuán yǔ máo fù qīn(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guān chá xiǎng liàng xǐ huan hā qiàn ér shì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答案】翠绿 捕鱼 搭船 羽毛 父亲 观察 响亮 喜欢 哈欠 而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翠、捕、察、喜”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四、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11.第1自然段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的景象,会让我们想到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12.画横线句中的“频频点头”写出了______________的美丽姿态,读起来有很强的画面感。13.对画曲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话描写了人们争先恐后摘水果的景象。B.这句话将橘子、柿子当作人来写,形象生动,富有新鲜感。C.这句话说明了橘子和柿子数量之多,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画面。14.“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中的“勾住”写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橙红色、紫红、蛋黄、雪白 五彩缤纷 12.菊花在秋风中摇曳。13.A14.“勾住”形象地写出了小朋友被水果的香味深深吸引的画面,突出了秋雨中水果气味的香甜和诱人。【解析】1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可知,这些是描写颜色的词语。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12.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句子把菊花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频频点头”写出了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的美丽姿态,读起来有很强的画面感。1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这句话将橘子、柿子当作人来写,形象生动,富有新鲜感。说明了橘子和柿子数量之多,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画面。BC说法正确。A.有误。这句话描写了橙子、柿子争先恐后摘水果的景象,而不是人们争先恐后摘水果的景象。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的“勾住”原意是指身体的某个部位被挂住了,后来形容被吸引住。原文前面提到各种水果的香味,小朋友的脚被勾住了,其实就是说小朋友闻到水果的香味都想尝一尝,不舍得走。阅读。有趣的小刺猬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很短。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敏锐 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兽也拿它没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儿,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15.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语。16.我知道了刺猬的特点:刺猬有________的头、锋利的牙齿和_______爪子,除了腹部,浑身长满了________________。17.根据短文内容进行选择。(填序号)(1)短文对刺猬的外形进行了生动描写,文中没有写到的一项是(____)A.眼睛 B.耳朵 C.尾巴 D.门牙(2)下列对刺猬的硬刺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保护自己 B.搬运东西 C.抵抗强敌 D.行走方便18.用“﹏﹏﹏”在短文中画出描写刺猬偷瓜动作的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 。【答案】15.敏锐 保卫16.尖尖 锐利而有力 硬刺 17.C D 18.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儿,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刺猬的可爱、伶俐、动作敏捷【分析】15.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作答时,学生要根据题目要求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语,注意审题,理解词语的意思,平时要要多做题。敏锐:常指感觉灵敏或眼光尖锐;锐利:形容刃锋等尖而快。句中写刺猬的爪子锋利,因此用“锐利”合适,将“敏锐”划去。保护:保卫照管,使不受伤害,对象多是人或某些实在的事物保卫:护卫住,使不受侵犯,对象多是重大的、抽象的事物,或者是重要的人物、人群句中写刺猬用硬刺免受野兽的伤害,因此用“保护”合适,将“保卫”划去。16.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从文中找到对应位置,用原文回答,平时要多做题。从“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可知刺猬有尖尖的头,锋利的牙齿和锐利而有力的爪子,除了腹部,浑身长满了硬刺。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从文中找到对应位置,一一进行对应,平时要多做题。(1)从“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可知文章写了刺猬的眼睛、耳朵、门牙,唯独没写尾巴,故选C;(2)从“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可知刺猬的硬刺可以保护自己 、搬运东西、抵抗强敌,但是没有提到行走方便,故选D。18.本题考查分析语句。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在短文中找到对应位置画出描写刺猬偷瓜动作的句子,平时要多做题。刺猬偷瓜动作的句子是第二段中“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儿,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刺猬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敏捷地穿梭于瓜地中,可见它十分可爱、敏捷、伶俐。五、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曹冲称象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19.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欲知其轻重。________使水及原痕。________20.“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2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22.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________【答案】19.想; 赶上,等到 20.巨象21.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22.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分析】19.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欲知其轻重”意思是: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欲:想。其:巨象。“使水及原痕”意思是: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及:赶上,等到。20.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欲知其轻重”意思是: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欲:想。其:巨象。21.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节奏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音节划分,即把一个音节作为一个停顿;另一种是按意义划分,即把意思上联系紧密的词或短语作一个停顿。在朗读时根据情况可灵活选择。2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六、书面表达23.生活中的语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家乡,请你选择家乡的一处美景或者一种物产,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吧。________________【答案】范文:美丽的家乡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三都水族自治县观光旅游。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周亚宁,你们叫我小周就行。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游玩有名的景点——尧人山森林公园。现在,请大家带上你们的好心情跟我上车。下面,利用在车上的这点时间,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三都的情况。三都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水族自治县,被人们称为“凤羽之乡”。这里民风原始、古朴;山川神秘,秀美。不仅有著名的九阡酒,有获得世界象形文字“活化石”之称的“水书”;还有荣获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的姑鲁产蛋崖和风情万种的瑶人山国家森林公园。现在,我重点向大家介绍我们今天要游玩的瑶人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个景点。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离县城十公里的都柳江畔,在进入景区前,首先要通过一座风雨桥,当你走上桥时,会闻到一股股清风气息,让你感觉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一般。抬头向对岸望去,山中有一条小河,从山顶一直流入都柳江,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瀑布群。这座公园素有“百里林海”、“天然植物基因库”和“野生动物乐园”之称。景区里有险峻的龙潭瀑布,还有让人叹为观止的一线天瀑布,远远望去,瀑布好似珍珠一般从天上散落下来。山中的珍稀物种,数不胜数。更有娃娃鱼、棱椤树等珍奇动植物。还有神奇的风流草,让人无不感慨。风流草是尧人山上独有的一种珍奇灵草,这种植物每当有男女青年在它的旁边唱起情歌时,它的叶子就会自然而然的随着优美的歌声摆动起来,歌声激昂时,两叶片竟然动情地扭成一团,犹如一对相互拥抱的情侣在翩翩起舞。待会儿,大家可不要错过了这难得的机会,亮开你们的嗓子唱起歌,共同见证这自然的奇迹哦!听了我的解说,大家是不是已经心动了呢?看,旅游目的地就在前面,一会儿大家可要尽情的游玩啊!可不要错过了这里的好风景。自由活动的时间是两个小时。各位游客,今天的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之旅到这就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再到三都来旅游。届时,我还会带领大家游遍三都的山山水水。同时,也祝愿大家归程一路顺风!!!【解析】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要求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家乡的一处美景或者一种物产。写自己在家乡发生的事,还可以写家乡的特色,可以从环境,食物,人文,民风等方面来描写。注意语言优美,可以用好词好句还有修辞手法,感情真挚。首先要想清楚你的家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想写家乡的什么?整理好思路,想清楚你想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家乡。一,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家乡美景。二,可以按照早,午,晚的顺序来描写家乡美景。三,可以写家乡发生的趣事,如抓鱼摘野果,采茶等。如果家乡的美景有好几种,可以分段来介绍,但要注意详略得当。四,可以介绍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无论你想写的是哪一种思路,都要尽量用上好词佳句,使文章优美,生动形象。在描述家乡时,多角度描写景物,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因事物状态不同,观察顺序也不同。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时候,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我们知道观察离不开思考,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只有学会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地写景状物,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为了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为了写的更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合理的想象,引用民间传说或谚语等也可以达到写具体的效果。写家乡的物产: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不同的产品,这次写作就要求同学们把自己了解到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在创作时,要明确描写的物品是什么,并写出原因;其次,详细介绍它的外部特征、特性、价值和用途等。为了介绍得更生动,还可以举例说明;最后,结尾要适当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把自己心仪的物品推荐给别人,这样文章更加完整。在写作时,可以使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说明文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恰当,描写物品特征的时候可以用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在说明家乡的产品的同时,也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否则文章太过于干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三)(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四)(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一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一)(原卷版+解析版)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