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五)(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五)(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五原卷版docx、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五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综合(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最后冲刺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顿时 宽阔
B.滚动 大潮
C.水稻 尤如
D.奇观 跳跃
2.“虫屎那么大,这虫子一定不小,叶子上趴不住,会不会在树枝上呢?”这句话插入下面这段话的哪个位置比较适合?( )
①一天下午,我发现院子里的树下有十几颗黄豆粒大小的虫屎,于是我决定捉虫子。②我抬起头仔细寻找起来,可是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③我搬来椅子,站到椅子上挨个儿翻看变黄的叶子,还是没有找到。④这狡猾的东西,藏在哪儿呢?⑤我顺着黄叶旁边查看一根根树枝。⑥好家伙,这么大的一条虫!⑦他有大拇指那么粗,钢笔那么长,颜色跟绿藤一样。⑧我捉到虫子了,真开心!
A.①和②之间B.②和③之间C.③和④之间D.④和⑤之间
3.下列短语的形式与其他三个短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表演节目
B.抽打陀螺
C.百花齐放
D.表达谢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老师的一番教育,他发生了呼风唤雨的变化。
B.这件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你的错。
C.谁知道事情出乎意料,原以为能办成的事却因下暴雨耽误了。
D.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客往往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5.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
经过一番筹划,他们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
①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②为了宣传梅兰芳,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但是这个广告要怎么登,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③当时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兰芳是谁,因为好奇,都在互相打听。④连登了一周之后,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戏院登台献艺。欢迎观看。广告一出,票立即卖了个精光。⑤从此,梅先生一唱走红,知名度也提高了。
A.②③之间B.③④之间C.④⑤之间D.⑤之后
二、诗词曲鉴赏
古诗词阅读。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意):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村子四周环绕着绿树,村外青山横斜。打开窗户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畅饮,谈论着庄稼的生长情况。等到重阳节登高的那一天,我还要来与朋友观赏菊花。
6.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邀我至田家 邀:邀请。B.开轩面场圃 场圃:菜园。
C.把酒话桑麻 把:将、用。D.待到重阳日 重阳日:第二天。
7.重阳节是农历_____,这一天有_____、______、插茱萸、赏菊花等活动。
8.诗人朋友所居村子的周边是_____,村外是____。朋友邀诗人至家中做客,朋友在家中准备了____和____。诗人受到朋友的款待,并希望“_____,____”。(用诗中词句填空)
9.下列诗句中描写重阳节的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B.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C.凭轩聊一望,春色几芬菲。
三、填空题
10.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
在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古代少年王戎,他善于______和______,根据李树长在道边却没人摘李子判断出李子是苦的;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的西门豹,他设计除掉了巫婆和官绅,最终破除了迷信;认识了__________最终致死的蔡桓侯;认识了有_____有______,经过勤学苦练最终成为射箭高手的纪昌。
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我cénɡ jīnɡ(___________)在窗前种过一粒豌豆,我每天都坐在窗前的小椅子上nài xīn(_________)地等待它长大发芽。
②科学jì shù(__________)与我们的生活lián xì(________)越来越紧密,它在很大chénɡ dù(__________)上ɡǎi biàn(__________)了我们的生活。
12.按原文填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_________,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曹操曾三请诸葛亮。这件事鲜为人知。
曹操在许州攻打新野时吃了败仗,非常恼火,挥剑要杀曹洪。这时,谋士程昱出来说情:“吃败仗不怪曹将军,只恨刘备有个能掐会算的徐庶当军师。要是丞相信得过,我愿推荐一个能人,处处比徐庶都高一招。这人就是水镜先生的高徒——诸葛亮,现在卧龙岗隐居。”
曹操早听说诸葛亮是个能人,就决定请诸葛亮当谋士。第二天,他领着程昱、曹洪等人,带上金银财宝上了路。他们赶到卧龙岗时已近中午,人困马乏,就到路边茶馆里歇脚。曹操先后吩咐曹洪与程昱去请诸葛亮到茶馆来叙谈,诸葛亮都没理他们。于是曹操便亲自出马。
曹操一行人到茅庵门前,只见柴门打开,诸葛亮正在草堂读书。曹操进了屋,诸葛亮一没起身让座,二没磕头下拜。曹操强装笑脸,问:“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先生?”诸葛亮头也不抬,随口应道:“不敢!不敢!我是个山野村夫,听说丞相远道而来,专门在此等候。”说罢,把书本一合,斜着眼睛望着曹操。曹操仔细把诸葛亮打量了一番,果真气度不凡!就赶紧叫人抬上礼品,说:“先生足智多谋,故此专程登门请你出山,帮我统一天下。”
诸葛亮一听,哈哈大笑,说:“丞相花大本钱请普通山民,不怕失了面子吗?”说罢,仰天大笑。曹操本来就谨慎多疑,以为诸葛亮取笑自己,后悔不该亲自来请他。曹操本想发出火气,又怕传出去,坏了礼贤下士的名声,支吾着说:“那就不必勉强了!”说罢,灰溜溜地走了。这件事传到民间,变成了一句歌后语:“曹操请孔明——没诚心”。
13.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4.用“ ”画出一个表现诸葛亮“傲慢”的句子。他如此“傲慢”是为了 。
15.文章写了曹操三请诸葛亮:第一次由____________去请,第二次由_______去请,第三次________去请。最终无功而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16.短文最后的歇后语中的孔明就是_______,短文中他是个________的人。用这个歇后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
春天的小草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生命〕,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么娇艳,没有白杨那么〔挺拔、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坚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7.给短文加个题目。
_______
18.划去〔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19.“疾”字是(_____)结构的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疾”字在字典里有四个意思: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____)种意思。
20.按下列形式从文中摘录词语或写出词语。
ABB:____、____、____。
ABCC:____、____、____。
AABC:____、____、____。
AABB: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
疾风知劲草,____。少壮不努力,____。
有理走遍天下,____。一年之计在于春,____。
22.请写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小古文阅读。
王冕(miǎn)传(zhuàn)(节选)
王冕者,诸(zhū)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lǒnɡ)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②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③牵牛来责蹊(xī)田,父怒,挞(tà)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⑤如此,曷⑥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⑦若不见。
(注释)①窃:偷偷地。②辄:就。③或:有人,有的人。④挞:用鞭子打。⑤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⑥曷:通“何”,为什么。⑦恬:坦然。
23.(理解句子)读一读,给句子选择合适的解释。
(1)或牵牛来责蹊田。(______)
A.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
B.有时候牵着牛来责备牛践踏了田里的庄稼。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______)
A.孩子如此笨拙,为什么不听听他的话呢?
B.孩子如此痴迷,为何不让他自由发展呢?
C.孩子这般愚笨,哪里能够听他的意见啊!
(3)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______)
A.一到夜里,王冕悄悄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B.一天晚上,王冕潜水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一直读到天亮。
24.(整体感知)文中写了两个事例说明王冕爱读书,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冕偷偷去学堂听学生念书,把牛都忘了。
B.王冕夜里坐在佛像的膝盖上读书,一直到天亮。
C.王冕读书认真,连吃饭都忘了。
25.(语言积累)王冕读书的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些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6.写作练笔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钱塘江潮来时的景象。请你也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二)(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四)(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四原卷版docx、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四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最后冲刺五套卷——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三)(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