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1.3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2.数学思考目标: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3.解决问题目标: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4.情感态度目标:引领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随机事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问题情境
摸球游戏
三个不透明的袋子均装有10个乒乓球。挑选多名同学来参加游戏。
游戏规则
每人每次从自己选择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记录下颜色,放回,搅匀,重复前面的试验。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黄色球的次数排序,次数最多的为第一名,其次为第二名,最少的为第三名。
师生行为
教师事先准备的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白色的乒乓球;5个白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乒乓球;10个黄色的乒乓球。
学生积极参加游戏,通过操作和观察,归纳猜测出在第1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个袋子中能否摸出黄色球是不确定的,在第3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必然的。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二、活动二
问题情境
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随机事件?
1.通常加热到100°C时,水沸腾;
2.姚明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命中;
3.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
4.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
5.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6.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7.太阳东升西落;
8.人离开水可以正常生活100天;
9.正月十五雪打灯;
10.宇宙飞船的速度比飞机快。
师生行为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问题,使问题情境更具生动性。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进一步夯实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在比较充分的感知下,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教师在学生完成问题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大量地存在着随机事件。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经历由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再重新认识实践问题的过程,同时引入一些常识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三、活动三
问题情境
情境1
5名同学参加讲演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地抽取一根纸签。
情境2
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
在具体情境中列举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和随机事件。
师生行为
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观点和小组其他同学交流,并提炼出小组成员列举的主要事件,在全班发布。
设计意图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四、活动四
问题情境
请你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师生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热烈讨论。
设计意图
随机事件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到大量丰富多彩的实例,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进一步深化对随机事件的理解与认识。
五、抽象归纳
一般地,把试验E的样本空间Ω的子集称为E的随机事件,简称事件,常用A,B,C等表示。在每次试验中,当一个事件发生时,这个子集中的样本点必出现一个;反之,当这个子集中的一个样本点出现时,这个事件必然发生。
样本空间Ω是其自身的子集,因此Ω也是一个事件;又因为它包含所有的样本点,每次试验无论哪个样本点w出现,Ω都必然发生,因此称Ω为必然事件。
空集也是Ω的一个子集,可以看作一个事件;由于它不包含任何样本点,它在每次试验中都不会发生,故称为不可能事件。
设计意图
从具体问题到抽象归纳,提升学生抽象总结能力。
高中数学1.3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1.3 随机事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必修 第一册1.3 随机事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一册1.3 随机事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概览,探索新知,形成定义,初步应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一等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探究学习,巩固提升,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