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第2课时)导学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5188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核舟记课题核舟记课型探究课课时第二课时 四、反馈提升3.教师请五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为东坡,一为佛印,一为鲁直,其余两个为舟子,注意表现他们的位置、姿态、动作。 五、达标测评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A.尝贻余核舟一 B.诎右臂支船C.右手倚一衡木 D.其船背稍夷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F.神情与苏、黄不属G.八分有奇2.选出加粗词词性、含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1)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为宫室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为字共三十有四(2)A.篛篷覆之B.左臂挂念珠倚之C.闭之D.能以径寸之木(3)A.中轩敞者为舱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其两膝相比者D.居右者椎髻仰面3.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1)苏、黄共阅一手卷(2)舟尾横卧一楫(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又用篆章一 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2、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重点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学习难点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本文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刻工。二、自主学习 1.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细致观察。提问: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 三、问题探究 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多媒体显示:揣摩下列语句:(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学生自选其他一些说明生动的语句,自主品评揣摩。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第二课时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核舟记第一课时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