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学案
展开第一章 人与地理环境
第1节 人口分布
区域认知: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
地理实践力:提高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口数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 分布状况,通常以 来衡量。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3.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的表现:
(1)陆地上人口稀少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 。
(2)各大洲间的差异: 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 尚无定居居民。
(3)世界各国间的差异: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 、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 、 、墨西哥、菲律宾、
埃塞俄比亚,共13个国家,其中亚洲有 7 个。
(4)城乡分布差异: 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 、 、 、 、 等。
2.人文因素: 、 、 、 、 等。其中,
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探究活动1】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0%;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但其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7%。读图1-2,完成相关任务。
(1)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为何人口较少?
(2) 推测除南极洲外,距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大洲是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以上分析,试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探究活动2】
20世纪中期,美国地理学家邦奇(W.Bunge)等用人类大陆图(如图1-4所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读课本P3-4图1-2.图1-4,完成相关任务。
(1) 在图中边框的刻度处标注经度和纬度。
(2) 在图1-4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共存在几个人类大陆?说一说,这些人类大陆分别是哪些地区?
(3)邦奇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对你有哪些启示?说出来,与同学分享。
【活动探究3】
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935年,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表了《中国人口之分布》的论文。在该文中,他提出了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瑷珲—腾冲线,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今称黑河—腾冲线。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相关任务。
1. 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2. 找出黑河—腾冲线西北一侧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归纳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其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
3.分析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讨论该线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内在联系。
【活动探究4】
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分布对比线依然是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议一议,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分布对比线是否会向西北方向移动?为什么?
下表是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耕地面积 C.水源丰歉 D.地形条件
4.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计划生育措施得力,出生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
C.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
D.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
读我国某省区人口与主要城镇分布图(数值为各区域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回答5~6题。
5.该省区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地区分别是( )
A.山南市、拉萨市 B.林芝市、日喀则市
C.阿里地区、拉萨市 D.那曲市、昌都市
6.图示城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因素是( )
A.沿河流分布 水源 B.集中于河谷地带 热量
C.沿河流分布 交通 D.集中于河谷地带 土壤
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大洋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所占比例是94.3%,为各大洲最高。所以,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大洋洲。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2.亚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由于亚洲人口远高于其他各大洲,其居住于沿海的人口数量为各大洲最多,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3.读表可知,甲、乙两地面积差异不大,但人口数量差异很大。同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气候、水源条件差异应不大,因此导致两地区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最有可能是地形。第六次人口普查,甲地人口密度为390人/平方千米,乙地人口密度为75人/平方千米。乙地人口密度较小,自然原因可能主要是地形较崎岖、起伏较大。故答案选C项。
4.读表可知,乙地人口总数不断减少,而且减少幅度较大;通过计算可知,第六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约46%,说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因此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和生育观念变化,最有可能是人口净迁出率较高,大于自然增长率。答案选C项。
5、读图可知,阿里地区面积较大,而人口比重只有3.18%,说明人口密度非常小;拉萨市面积小,人口比重达到18.63%,比较可知人口密度最大。
6、图示地区为我国西藏地区,地势较高,气温低;而河谷地带热量相对充足,适合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城镇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导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分布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胡焕庸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胡焕庸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优秀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