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导学案
展开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2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及影响,理解城乡景观的内涵。
人地协调观: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1.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2.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 结合实例说明城乡景观如何体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关系。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1.地域文化是指在____________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______,是一定地域内______和______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___________的主要源泉。
3.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是不断________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________。
4.________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院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____瓦____墙,以天井解决________和________问题、建筑错落有致,在质朴中流露出清秀。
5.城乡景观是人们_____自然、_____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__________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各大洲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同纬度之间,不同海拔之间,________均存在显著差异。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提升了地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_______________,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_____,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_____,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_____和_____,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__________,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__________。
(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__________。如云南西双版纳的______,因纽特人的______,土耳其的______房屋,叙利亚的______屋,黄土地区多土筑______等。
2.地域文化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1)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____________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______制度。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________,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2)欧洲城市多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___________,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3)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_____,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围绕__________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__________。
3.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1)我国城乡建设历史悠久,“________”的思想延续贯穿,_____________结构广泛流行,________和________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2)西方建筑中柱廊、_______、喷泉、_______等特点明显。
(3)建筑风格也不是____________的,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或者受其他地域文化的渗透影响,相应地,建筑风格也会___________。
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导致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因而,保护___________,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和谐,就显得格外重要。
【探究活动1】
教师课件展示教材P39阅读“四合院”的图片及补充文字材料[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四合的“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
好天地],引导学生完成下列各题:
(1) 北京的四合院如何体现“合”的内涵?
(2) 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北京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3) 试从北方气候的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
【探究活动2】
城市建筑 | 表现 | 原因 | |
建筑 格局 | 美国城市 |
|
|
欧洲城市 |
|
| |
建筑 风格 | 杭州 |
|
|
北京 |
|
| |
华盛顿 |
|
| |
建筑 结构 | 中国 |
|
|
西方 |
|
|
一、选择题
(2019·湖北高二期中)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是该地聚落与环境协调统一的结果,下图为我国典型传统民居。据此完成1—2题。
1.为了冬季保温、夏季通风散热设计的分别是( )
A.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 B.北京四合院、云南竹楼
C.福建土楼、云南竹楼 D.福建土楼、广东开平碉楼
2.具有防匪防盗功能的是( )
A.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 B.北京四合院、云南竹楼
C.福建土楼、云南竹楼 D.福建土楼、广东开平碉楼
传统村落与民居,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古代人地关系的重要体现。据此回答3—5题。
3.“地坑院”(下图)是我国豫陕地区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地坑院作为传统民居冬暖夏凉的自然环境背景是
A.空气湿润 B.河流稀少 C.黄土深厚 D.地质稳定
4.下图,适宜建地坑院村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地坑院,今后应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2019·河南高三月考)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规模经营,集约生产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7.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限制开发,留存文化遗产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二、综合题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一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读我国部分地域文化区示意图
(1)黄河发源地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服饰是 _____,它与当地______ 的气候特点相适应。
(2)黄河中游河段流经的地域文化区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__,这里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是____。
(3)河套平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它非常适合______生活。
(4)下列各组文化事物中,在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出现的一组是___________。(单项选择)
A.酥油茶—“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评剧
C.“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窑洞—京剧
D.喇嘛寺庙—坎儿井—那达慕节庆—信天游—四合院
(5)以上文化景观连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________和地域文化的_________。
【答案】 1.B 2.D
【解析】1.北京四合院设计主房坐北朝南,利于冬季采光及防寒保暖;云南竹楼双层设计,下层圈养牲畜、堆放杂物,上层居住利于夏季通风散热。其他民居无冬季保温、夏季通风散热设计,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福建土楼家族集聚、楼体坚固、窗小利于防匪防盗;广东开平碉楼坚固,有瞭望台,利于防匪防盗。其余传统民居无防盗防匪功能,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 3.C 4.D 5.A
【解析】3.地坑院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具体而言,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说明当地土层深厚,有修建地坑院的条件,C对。材料中有民居冬暖夏凉,故当地气候有大陆性特点,不可能总是空气湿润,河流稀少不是建设地坑院的基本条件,地质稳定从图示中不能得出。据此分析选C。
4.结合材料可知,地坑院落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根据图示,丁地四周高,中间低,且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D正确。甲地东北侧为沟谷,位于沟谷的顶部,水土流水容易导致地坑院落坍塌,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A错;乙、丙两地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B、C错。据此分析选D。
5.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能够筹集资金,促进对地坑院的保护,故A项正确;部分地坑院还有居民居住,不适合进行完整保护,B错;地坑院数量多,废弃的地坑院没有修复价值,C错;地坑院占地面积广,会占用大量耕地,并不适合推广建造,D错。据此分析选A。
【答案】6.A 7.D
【解析】6.由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形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相对水源充足,水网密布,有利于发展灌溉,A正确。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川西林盘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B错误;该区域是独特的乡村聚落,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川西林盘最内层为住宅院落,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盘与林盘之间的住宅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林盘的住宅之间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错误。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D错误。故选A。
7.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A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B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不应限制开发,C错误。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D正确。故选D。
8.【答案】(1)青藏高原 掉袖藏袍 昼夜温差大
(2)③ 秦腔
(3)内蒙古草原 蒙古包 草原游牧
(4)B
(5)差异性 多样性
【解析】
(1)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发源地”这个关键词,才不至于答非所问。“掉袖藏袍”可以在气温低时穿上袖子,气温高时脱半个袖子下来。
(2)黄河中游河段是指河口到旧孟津一段,流经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
(3)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4)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是④③②③①,注意“依次”二字,再结合选项逐个分析。“碉房”是青藏高原的传统民居;“兰州拉面”中的兰州已指明了地理位置在甘肃;“马头琴”是蒙古人民的传统乐器;“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评剧”是①文化区的传统剧种。
(5)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只要搞清楚了二者的因果关系,就不难作答。
2021学年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