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知晓表达方式-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知晓表达方式-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第1页
    知晓表达方式-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第2页
    知晓表达方式-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知晓表达方式-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知晓表达方式-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方法技巧透析,答题技巧与步骤,考点典型例题精讲,习题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8讲:知晓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还要特别注意“抒情”这种表达方式。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在描写方面,常见的有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虚实描写、动静描写等。其中,尤其注意对正侧面描写、虚实描写、动静描写的考查,以及对描写的感官角度和观察角度的考查。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慎《菊花》),这两句点出作者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零的坚贞品格的赞美。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具体抒情手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来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①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②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以乐量写哀情。如杜用的《江南逢李龟年》:“波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儿度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沧身世的有力反村,更让人觉出无限想凉。④以哀景写乐情。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今我来思,雨雪罪罪”,诗中以“雨雪靠罪”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以上四种情与景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可以看作是正衬,后两种可以看作是反村。3.离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最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子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会》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诗人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5. 触最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古诗词中有许多传统审美习惯就是触景生情的典范,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折柳送别、闻雁思归、见流水而思年华等。如寇准的《书河上亭壁(其三)》:“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6.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收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这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7.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8.借古讽今:指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一、考点方法技巧透析[考试题型]结合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或情景)?2.本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试简要说明本诗中情与景的关系。4.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二、答题技巧与步骤1.明方式,即指出诗歌所运用的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抒情(直抒胸臆、即结合诗句阐释该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2.释运用,中方塑造人物、表情达意的作用。3.析作用,即简析该表达方式[答题模板]以鉴赏抒情方式为例:这首诗运用了xxx的于情方式(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全诗主要写了xxx内容(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抒发了xxx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xxx(用术语,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三、考点典型例题精讲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答题。田家[唐]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注]①(zhu):大锄,这里用作动词,有“掘”的意思。②禾:禾苗,特指稻苗。③秀:谷物吐穗扬花。[问题呈现]全诗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达主题的?[解题指津]1.理解诗歌大意。(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六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2.从描写方式上进行分析。描写是写景诗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侧重具体描绘和刻画,以突出景物形象或寄托作者情感。古代诗歌鉴赏题对描写的考查往往从写景的角度、写景的作用、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设题。常见的描写角度:形、色、声、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 分为动态和静态,“味” 是嗅觉角度。概括起来看,景物描写的角度主要有视觉、感官、写实与想象、正面与侧面、白描与细描、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等。[参考答案]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酒泉子[宋]潘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的鱼舟,岛屿正清  笛声依约芦花里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问题呈现]词的下片中,白鸟成行忽惊起”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解题指津]抒情是写景抒怀诗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诗歌作者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时借助其他事物(或景物)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常常称为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考查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借景抒情、触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典抒情等。本词下片写的是当日楼上的见闻,“笛声依约芦花里”写声,写出了笛声渺茫幽远、似有若无的韵致“白鸟成行忽惊起”写形,用“忽惊起”写出了白鸟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之感。这两句词以景寓情,借景抒情,渲染了清幽、空旷、辽远的背景,寄托了作者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参考答案]“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约约传送出来的邈远的笛声,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空旷、辽远,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四、习题链接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问题呈观]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评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咏绣障[唐]胡令能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问题呈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作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答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问题呈现]请赏析三、四句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4.阅读下面这首诗,答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注]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韦庄(约86——90),字增已,长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曾流离吴越等地。 [问题呈现]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首两记叙诗人的生活环境,用一个“而”字表示强烈转折,显示出与众不同、悠然自得的心境。四两句议论,以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2.侧面描写。前两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物写人,后两句写将绣屏风安到花园里,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黄莺入画这一侧面描写,丰富了诗歌形象,平添了动人的情趣。3.这首诗运用了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描绘了日常生活中寄家书时害怕“说不尽”“临发又开封”的行为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现了作客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情感,达到了具体生动而感人的表达效果。4.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遣。

       五.中考真题【山东省滨州市】二、(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0~11题。(4分)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0.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                       ,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分)11.三、四句中”“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102分)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 轻柔的春风 飘荡的小船等112分)作者用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山东省德州市】二、(一)(6分)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1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2分)A.《蒹葭》                  B.《将进酒》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1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分)  1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11.(2分)C 12.(2分)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13.(2分)示例:唁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共2山东省东营市】二、(一)(4分)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摩挲:用手抚摸。钓舟:指行舟。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案】8.(2分)答案: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别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9.(2分)答案示例:构思一:新颖别致。古代诗人笔下,总与相关,此诗却把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渠成。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  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JL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语言一:用词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或用字,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  语言二:运用修辞。用摩挲”“将柳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别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或镜天飞雪运用比喻,将天空的明澈与鸥鸟的姿态色彩生动表现出来。(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其它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山东省济南市】二、(三)诗歌阅读(6分)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释】席:竹席。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树阴满地、     、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    的心情。 (3 分)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字的妙处。 (3 分)  【答案】12.(3分)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13.(3分)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山东省济宁市】9.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问题。(4分)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注】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 分)  【答案】9.(2分)边塞秋高云飞,展示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 

    相关教案

    透视表现手法-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

    这是一份透视表现手法-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方法技巧透析,答题技巧与步骤,考点典型例题精讲,习题链接,资料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体会语言风格-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

    这是一份体会语言风格-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方法技巧透析,答题技巧与步骤,考点典型例题精讲,习题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明确修辞手法-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

    这是一份明确修辞手法-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方法技巧透析,答题技巧与步骤,考点典型例题精讲,习题链接,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