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精品课后作业题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 )
A.角速度较快,线速度较慢 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C.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比北半球多 D.北半球正处于夏季,南半球正处于冬季
2.某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左偏,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
A.赤道 B.23°26′N C.23°26′S D.66°34′S
3.自春分至秋分,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
A.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以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开始隆重举行。据此回答4-5题。
4.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最接近于( )
A.12°N B.18°N C.23°N D.30°N
5.当日地球公转位置处在图中的 (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6.下列节日中,上海白昼最长的是(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7.当南京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 B.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C.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D.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8.某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如图)。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C.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9.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 )
A.5时 B.7时 C.19时 D.21时
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10-11题。
10.北半球各地夜长大于昼长,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
A.a→c B.b→d C.d→e D.c→e
11.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日递增 B.夕阳由西北逐日移至西南方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递减 D.南极洲极夜范围逐日递减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14题。
12.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4.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示的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是:表示近日点的是 ,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 。表示远日点的是 ,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 。表示北半球夏至的是 ,冬至的是 ,春分的是 ,秋分的是 。
(3)地球由C点公转到F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如何变化?
(4)地球由A点公转到D点的过程中,扬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
16.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恒星①是________星;角②的角度是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节气是__________。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B.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4)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日运转,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之间往返移动,引起各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周年变化,从而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地球公转,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B 30.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与立冬白昼时间最接近的节气是,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同步练习,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