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热考主题练 训练7 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中的中国角色学案
展开训练7 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中的中国角色
一、选择题
1.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一现象有学者称之为“餐桌革命”。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中国人口的膨胀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后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一些高产粮食作物品种从国外输入中国,故A项正确。明朝后期,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故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才初步形成,故排除C项。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有利于解决中国人口的膨胀问题,人口膨胀不是高产作物推广种植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
2.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轻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D
解析 众多机户大量使用机纱生产使其加深了对西方机器生产的了解,促使更多像大生纱厂一样的近代民族工业诞生,D项正确。
3.下表为洋货在晚清的销售概况,这可以用来佐证( )
时间 | 状况 | 角色 |
1840—1860年代 | 洋货初销 | 洋货主要作为奢侈品与高档品 |
1870—1890年代 | 洋货流行 | 洋货主要作为高档品与时尚品 |
1890年代中期—1911年 | 洋货普及 | 洋货主要作为物美价廉的生活实用品 |
A.清政府昏聩不注意维护国家主权
B.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日渐形成
C.“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
D.自然经济的解体程度逐步加深
答案 D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近代以来,洋货在中国由“初销”到“流行”再到“普及”,且日益成为物美价廉的生活实用品,这必然会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冲击,这一过程体现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程度逐步加深,故D正确。
4.下表是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公司情况表。据下表信息可推断一战期间( )
时间 | 注册公司 | 资本总额 |
1914年8月 | 146家 | 41 148 205元 |
1920年 | 272家 | 117 434 500元 |
A.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农商部
B.中国无产阶级觉悟提高
C.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D.外国资本在华投资减少
答案 C
解析 据表格中1914年和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相关信息和所学可知,一战后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春天,故C正确。
5.1900—1937年,京、津两市地毯工业的机器设备主要用西门子马达带动,所用羊毛主要产自山东、河南及西北各省,颜料多由英、德等国进口,棉线多购自天津纱厂,大部分产品经由天津运销欧美各国。这说明当时( )
A.民族工业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B.中外贸易逆差逐渐得到了扭转
C.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D.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效果显著
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信息“京、津两市地毯工业的机器设备主要用西门子马达带动……颜料多由英、德等国进口,棉线多购自天津纱厂,大部分产品经由天津运销欧美各国”得出中国民族工业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故A项正确。
6.下面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可以推知,新时期的中国( )
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加大
B.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C.市场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
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答案 B
解析 由曲线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升高,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程度加大,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故B项正确。曲线图中未涉及城乡经济发展数据,故排除A项。通过曲线图无法判断市场经济的地位,故排除C项。曲线图主要反映的是对外贸易情况,并没有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进程,故排除D项。
7.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该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
A.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C.中国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D.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答案 C
解析 亚洲国家联合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体现的是区域合作组织,反映了中国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C正确。
8.中国某著名通信制造企业,其手机器件生产、组装、测试和运输的核心供应商分布在中国台湾、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地。这表明了当今世界的( )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C.政治一体化现象 D.超大企业跨国垄断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手机制造过程体现的是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9.有研究显示,1990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资金是310亿美元,1993年增至800亿美元。其中约有66%流到亚洲和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流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却极少,这些国家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上述材料表明( )
A.新兴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不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利益失衡
D.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 C
解析 从“流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却极少,这些国家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可以看出虽然发达国家的援助在不断增加,但是在地域分配上有明显的偏颇,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
10.某学者认为,“脱欧”后的英欧关系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模式:“WTO模式”,即英国与欧盟在WTO框架下进行贸易的无协议模式;“挪威模式-”,即欧洲经济区减去人员流动;“加拿大模式+”,即自贸区加上若干部门性合作。做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区域合作增强
B.英国市场对欧盟成员国仍具吸引力
C.政治多极化减缓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经济领域的国际霸权主义逐渐消失
答案 B
解析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导致学者认为脱欧后的英欧关系会存在多种可能的主要依据是英国市场对欧盟成员国仍具有吸引力,B项正确。
11.1948—1994年,关贸总协定共进行了8轮谈判。前7轮谈判(1948—1979年)围绕关税减让进行。1986—1994年的第八轮谈判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贸易谈判,内容涉及所有贸易,从牙刷到游艇,从银行到电信,从野生水稻基因到艾滋病治疗,谈判议题不断增加。这一现象表明( )
A.贸易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B.全球化对世界贸易体制影响日益深远
C.各个国家间的经济利益冲突不断加剧
D.国际经济秩序的民主化趋势显著加强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关贸总协定涉及的谈判领域也越来越大,这说明全球化对世界贸易体制影响日益深远,B正确;A、C、D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对贸易体制的影响,排除。
12.下表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进程,这反映了( )
时间 | 体系 | 简介 |
1880—1914年 | 金本位体系 | 金银是唯一的信用担保 |
1918—1939年 | 国际金本位制度恢复 | 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 |
1944—1973年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 |
1973—1976年 | 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 | 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 |
1976年至今 | 牙买加体系 | 浮动汇率制度改革、黄金非货币化、扩大信贷额度、增强特别提款权等 |
A.世界经济全球化 B.世界格局多极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 D.美国货币霸权化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从1880年至今,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这有利于世界金融秩序的稳定,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A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格局多极化,B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货币体系,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C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美国货币霸权受挫,D排除。
13.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没有一个经济强国能够完全控制全球贸易和商业,因此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旨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这反映了( )
A.经济民族主义全球兴起 B.大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
C.全球经济发展的依存性 D.经济联盟成员的平等性
答案 C
解析 为了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说明全球经济发展各国间的依存性增强,故选C。
14.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
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C.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D.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答案 C
解析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推动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项;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推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各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材料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排除D项。
15.“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主流。”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上海成功举办了APEC首脑会议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发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经过连续30余年的高速增长,早已摆脱了“短缺经济”时代的困窘,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一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庞大的中产阶级正在形成和壮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原先单纯付诸于口号和游行的极端的政治参与方式变得理性而多样化:在几亿农民继续他们的“村民自治”的政治实践的同时,在沸腾的中国城市中,不但普通的“白领”中产阶级和私营业主都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而且“海归”精英阶层也同样希望能有自己的“政治平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声音”。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中国一步步融入全球经济和社会体制之中,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具有世界意识,精神生活的全球化特征日渐明显,风险意识、环保意识、诚信意识、平等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及对外文化的宽容意识逐渐养成。
——摘编自周晓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心态的变迁——有关中国经验的另一种解读》
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价值观与社会心态变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答案 示例
观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越来越具有世界意识。
评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与世界的交往不断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理性。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和社会体制之中,中国从单纯的对外开放到主动引领全球化,推动了中
国人的价值观与社会心态越来越与世界接轨。中国人的世界意识有利于更加全面、理性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有助于中外文明的融合与交流,有利于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不断变迁,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走向伟大复兴。
【最新】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热考主题练 训练8 关注民生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学案: 这是一份【最新】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热考主题练 训练8 关注民生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热考主题练 训练9 传承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学案: 这是一份【最新】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热考主题练 训练9 传承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热考主题练 训练4 “中国梦”及世界大国崛起的不同之路学案: 这是一份【最新】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热考主题练 训练4 “中国梦”及世界大国崛起的不同之路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