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配套版课件+教学设计+学案+同步训练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第2课时教案,共14页。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2课时《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之前已经在必修一接触过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和风,《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在此基础上延伸了知识深度。另外气压带和风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气候又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本节课也是高中地理的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本节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详细分析了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分布、成因和季节移动规律。第二方面分析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受单个气压带或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三点详细分析。第三方面分析了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教学目标: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2.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3.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说明季风的形成及对气候的影响。2.综合思维: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3.地理实践力:运用示意图或者实地考察,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特点及影响。4.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季风气候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2.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3.季风气候的形成、特点及影响。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老师】导入:假设地球表面均匀,考虑自转和公转,全球气压带呈连续的条带状分布。但是实际情况地球表面是不均匀的,地球海陆分布不均,那么气压带还会呈连续的条带状分布吗?【学生】思考、自由回答:不会......【老师】讲述:那么本节课我们来揭晓答案。首先还是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板书:三、季风与季风气候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吗?地球陆地面积占多少?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区别?【学生】思考、A同学举手回答:地球上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9%,海洋占71%,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老师】表扬、提问:A同学回答非常正确。那这样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有何影响?板书:(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学生】思考【老师】讲述: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连续的带状分布,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学生】听讲【老师】提问:这些高低压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学生自由回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老师】讲述:正确,因为地球海陆相间分布,二海陆热力性质存在差异。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下面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其气压中心的形成。展示: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提问:南半球的气压带和北半球的高、低气压中心分布一致吗?【学生】思考、自由回答: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因此其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老师】表扬: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这一规律呢我们可以从全球1月和7月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可以看出。提问:这些气压中心会带来什么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3页第二自然段得出答案。【学生】自由回答: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其势力随季节而消长,位置随季节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最显著的影响是亚洲东部季风的形成。【老师】提问:从刚刚同学们的回答知道,受高低压的影响,产生了季风,那什么是季风。板书:(2)季风【学生】思考【老师】讲述:大范围地区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盛行风,叫作季风。提问:季风具体是如何形成的?【学生】思考。【老师】讲解展示: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阿留申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风。东亚形成西北季风,南亚、东南亚形成东北季风;澳大利亚北部由于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夏季,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太平洋暖湿气流沿着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陆地, 东亚形成暖湿的东南风;由于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南亚、东南亚形成西南季风;澳大利亚北部由于澳大利亚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形成东南季风。【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读下图,小组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学生】思考、讨论、小组1代表举手分享。【老师】表扬:小组1回答的非常不错,掌声鼓励。但是也存在一些小错误,需加以改正。【学生】鼓掌【老师】讲解:【学生】听讲、纠错。【老师】总结:从上面的讨论可知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如东亚、南亚、东南亚等。澳大利亚北部也有季风的形成。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提问: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小组讨论完成。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学生】思考、讨论、小组2代表举手回答。【老师】表扬、讲述:我们的小组2基本回答正确,但回答的不完整。大家掌声鼓励。因为亚洲东临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欧亚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重要的季风区。北美洲东临大西洋,北美洲陆地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又加上北美洲东部有山脉阻挡,所以季风现象不显著。【学生】鼓掌、认真听讲。【老师】提问:不同季节,季风的风向不同,来源地不同,那么不同季风的性质也就不同。同学们阅读课本63页,第五自然段,思考不同季风的性质有何区别。【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冬季风来自高纬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温暖湿润。【老师】表扬: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板书:2.季风气候(1)亚洲季风性质提问: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季风气候又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合作探讨、自由回答: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形成季风气候。自南向北因热量差异依次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老师】讲评展示:【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讲述: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本64-65页的知识窗,总结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移动规律及对我国季风的影响。【学生】朗读、总结。【老师】评讲:锋面雨带移动对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影响:使我国东部季风区总体上形成夏秋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导致我国东部季风区越向北雨季时间越短、降水越集中、年降水量越少的时空组合差异;加上太阳辐射量的南北差异,从而使地表自然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ppt上的活动探究3,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探究成果。展示探究:【学生】思考、合作探讨、小组3代表回答。【老师】针对性的鼓励、表扬:小组3做的非常好,看来已经对老师刚刚讲的内容掌握了。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认真听讲、纠错。【老师】评讲展示:【答案】(1)赤壁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应盛行西北季风。(2)北半球 夏季 亚欧大陆上为低压中心,太平洋和大西洋上为高压中心。(3)亚洲低压 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4)西南季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南季风。【学生】认真听讲、纠错、做笔记。【老师】讲解:下面我们们一起来总结季风与季风气候,加深印象。展示:【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陈述:本节课的内容就上到这,下面通过习题检测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请同学完成当堂检测的习题。并举手分享解题成果及思路方法。(2019·银川统练)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A.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地势起伏状况2.该季节(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完成3~4题 。3.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A.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 B.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C.地处沿海,地形较平坦 D.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4.珀斯冬季风强劲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B.盛行西风带的迎风坡C.海面广且西风带北移 D.高压控制,多下沉气流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5~7题。5.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6.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7.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2019·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期中)下表是我国干旱区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据此,完成8~9题。8.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主要气流与主要源地对应正确的是( )A.东南季风——太平洋 B.中纬西风——大西洋C.极地东风——北冰洋 D.东北季风——北冰洋9.我国干旱区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 )A.河湖 B.植被C.土壤 D.冰雪【参考】1-9 CDBCDDBBD【学生】举手分享解题成果【老师】针对性表扬并纠错、释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3.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第2课时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5,活动探究6,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探究1,活动探究2,活动探究3,活动探究4,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