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北京故宫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北京故宫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赏析瑰宝,重点赏析《韩熙载夜宴图》,学生写感受,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北京故宫的历史和故宫藏品。2通过参与不同形式(视频/图片)的赏析活动,学习从不同视角去欣赏故宫藏品;通过画线条,写赏析文字等体验活动,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与理解。3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探究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情分析 本课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导入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视频/图片对故宫作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和认识;然后从两幅历史名画展开,学习多视角的欣赏方法,使学生对故宫藏品有一个具体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从直观/形象的赏析过程中,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引领学生深切与体会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了解中国画长卷的形式特点,激发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关爱之情与明祖自豪感。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赏析评述中国古代名画,了解中国画长卷的形式特点,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教学难点:能从多角度赏析优秀的美术作品,使民族文化传承融入审美教育。新设计 一、导入了解北京故宫。初步了解故宫建筑的历史和藏品。二、赏析瑰宝浏览故宫的藏品。三、重点赏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故事。简单叙述《韩熙载夜宴图》历史背景,分析画家顾闳中之所以要画这幅画的原因。1、出示长卷《韩熙载夜宴图》采用长卷特有的展现方式,从右往左看,慢慢展现全图,理解长卷的形式。《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中国画,人物画,采用工笔的表现方法。出示“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评价。2、自读材料学生自读教材有关《韩熙载夜宴图》的材料。提问:画面哪个人物是韩熙载?你是怎么知道的?师提问:画面分为怎样几个片段?根据你的理解,每段是怎样划分的?学生根据片段,并说出划分片段的依据。师小结:那么这五段是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吗?画面把不同的时间,空间连接在一起。3、分析画面片段分析听琴质疑:画是眼睛看的,听是用耳朵的,你怎么看出听的感觉?学生分析画面(一是有人在弹琵琶,二是画面中所画人物注视着弹奏者)师小结美术的形式语言:呼应。追问:所有的人走注视着弹奏者吗?请同学们用箭头画出每个人物眼睛注视的方向。生画箭头,得出结论。师小结:虽然所有人都在听,但是画家并不是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一处,这就是美术 中的多样与统一。所有人都在听就是画面的统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一处就是画面的多样,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画面的生动,和谐,自然的效果。提问:哪个成语来形容声音的美妙?(余音绕梁)分析画面的余音绕梁形式语言。提问:这些美妙的音乐都出自乐器,在这个片段中有几把乐器?学生分析:出现这么多乐器,由床上的琵琶你想到了什么?韩熙载为什么这么喜欢音乐?出示孔子的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音乐是人格修养的最高表现境界。由此得出韩熙载是个儒士。儒士的处世态度: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提问:画面是宴席,酒作为古代最为重要的饮品,怎么只有韩熙载面前有两把酒壶?师出示曹操《短歌行》的两句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师总结韩熙载的作为,做着借酒消愁的事情,想着对酒当歌,准备做一番事业。让学生体验得出韩熙载的心理是矛盾的。画家顾闳中的最牛的地方,能够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出来。这也是中国画的特点,不是把人物画得多写实,而是画出形神皆备。四、学生写感受通过以上学习,你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学生简单写心得感受。全班交流读心得。五、课外延伸通过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认识,希望同学们通过上网等途径,去了解下故宫博物院其他藏品的知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0课 中国书法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北京故宫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北京故宫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问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