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同步练习(2)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展开这是一份第一章声同步练习(2)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共7页。
第一章声同步练习(2)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音调越高不一定声音就越大 B.气体传声比固体传声慢
C.噪声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真空与空气一样,都能传声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频率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D.用次声波可以监测海啸,但人是听不到次声波的,是因为它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变为3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6.如图所示,塑料刻度尺的一端被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
A.手压住塑料刻度尺时,没有紧靠到桌边,不会同时听到塑料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和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
B.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力拨动。用较大的力拨动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大,听到声音的音调较高
C.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听到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
D.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7.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禁止大声喧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如图所示为考古人员在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工地发现的一套卫国的编钟。这一套编钟共计13枚,大多刻有铭文。其中一件有“卫侯之孙申子之子书”刻铭。古人制作这么多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9.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
B.乙图: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从左向右依次敲击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
C.丙图: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波形,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D.丁图: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出汽车后方的障碍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0.以下实例不是利用了声来获取信息的是( )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大象的“声音”交流
C.倒车雷达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根据响度不同可以辨别某人的声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2.如图所示,当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敲时音调高,图丙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图丙是轻敲时声波图
D.乙的音量比丙的音量大,乙的音调也比丙的音调高
二、填空题
13.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___________大,“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在 ___________减弱噪声。
14.古诗《小儿垂钓》中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空气和______可以传播声音;小岩在爬山时,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4s后听到回声,则小岩距离山崖的距离大约为______m;小岩是通过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辨出这是自己的声音的。(在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15.如图所示是民警工作人员采用无人机喊话路人“请戴好口罩”的情景,无人机上的喊话器发出的声音通过 ___________传播到人们耳中,喊话器改变了声音的 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敲击音叉后,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40dB逐渐变为20dB。此过程中,手机所测到的声音是通过 _____传来的,此声音的振幅 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声源振动的频率 _____,声速 _____。
17.“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______很高;“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______现象;“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______判断的。
18.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 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在 _____减弱噪声。
19.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这说明声音可以______,通过听诊器可以清楚的听到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是因为它能够减少声音分散,增大______。
20.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来判断的;蚊子振翅276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___________。
21.小雨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
(1)这哨声是由管内的 ______振动而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re”、“mi”三个音阶,则do这个音阶与 ______图位置对应。
(3)小雨对着一山谷吹哨,要想听到回声,山体离她最少的距离是 ______m
三、实验题
2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___________(能/不能)成功。实验乙成功,这是因为___________
23.在探究声音与频率关系实验中,把尺放在桌面上,使尺的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拨动钢尺,听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尺振动的快慢。如表是实验记录情况,请你补充表中的空缺:
| 尺出的长度 | 尺振动的快慢 | 音调的高低 |
第一次 | 短 | ______ | ______ |
第二次 | 长 | ______ | ______ |
(1)进行实验时,为了保证两次实验的响度不变,必须保持钢尺的______不变;
(2)实验结论:声音的音调高低和______有关。
24.如图,二胡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携带方便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雅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 规格 | ||
材料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m2 | |
A | 尼龙 | 80 | 1 |
B | 尼龙 | 80 | 0.5 |
C | 尼龙 | 55 | 1 |
D | 镍合金 | ① | 0.5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______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_;
(4)小雅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5)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A.实验研究 B.分析归纳 C.提出问题(或猎想) D.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只填代号)。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C
6.C
7.C
8.A
9.B
10.D
11.A
12.C
13.响度 声源处
14.水 680 音色
15.空气 响度
16.空气 变小 不变 不变
17.响度 音调 回声 音色
18.噪声 人耳处
19.传递信息 响度
20.音色 460
21.空气 B 17
22.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空气 能量 不能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3.快 高 慢
低
振动幅度 频率
24.AC AB 80 控制变量法 C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