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巩固练习(4)

    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巩固练习(4)第1页
    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巩固练习(4)第2页
    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巩固练习(4)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巩固练习(4)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巩固练习(4),共13页。
    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巩固练习(4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实验题1如图所示是小强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A蜡烛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_____(选填“A”或“B”)所在的一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5)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A的像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6)蜡烛A不动如乙图,如果玻璃板向左倾如乙图,蜡烛A的像位置将向___________移(填“上”或“下”)(7)小刚在这个也做了这个实验的利用的是较厚玻璃板,透过玻璃板到了蜡烛A2个清听的像,分别位于A'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军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当从水凸透镜里抽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大。1)小明调整好高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2)当该同学移动蜡烛,当凸透镜和光屏移至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此时该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此时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3)小军利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镜注入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军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或者将蜡烛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和蜡烛,小军发现将物理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水凸透镜之间,也能看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清晰了。则老师戴的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小军控制透镜焦距不变,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此时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则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 ______(用L0L表示);5)在整理器材时,某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_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3.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他应将凸透镜向____(选填)移动,使烛焰清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会看到一个倒立、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就是应用了此成像规律制成的。实验中当用手挡住凸透镜上半部分时,光屏上像变得____(亮/暗)一些且____(完整/不完整);(2)小明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他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根据下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小明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12.024.0倒立、放大、实像216.016.0倒立、等大、实像320.013.3倒立、缩小、实像430.010.9倒立、缩小、实像(3)小明仍固定凸透镜在光具座50cm刻线处,将蜡烛图中位置移到35cm刻线处,同时将光屏向___(选填)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再次看到像后,正确测出了像距;邻座的小红和小兰用同样的实验器材分别重复了该实验步骤,也先后测出了像距,这三位同学所测数据记录于表:学生小明小红小兰像距v/cm29.830.932.0 观察数据发现,在物距相同时,他们所测的像距却各不相同,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平直的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___________放置;取两支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2)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_________,也方便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关系。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下面选项中的_________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因素,寻找普遍规律4)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是经玻璃板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虚像。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若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92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__cm5如图1,小李和小华分别用甲、乙凸透镜正对着前方的一支点燃的蜡烛,当凸透镜在ABC三个位置时,他们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如表一所示。表一:位置甲凸透镜乙凸透镜A倒立、放大倒立、放大B倒立、放大倒立、缩小C倒立、缩小倒立、缩小根据看到的现象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______有关。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的猜想,小李和小华分别选用不同的凸透镜,并按图2安装调整好器材后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理量,记录数据如表二和表三所示。表二:焦距10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物高(厘米)像高(厘米)1202066230156334013.36245012.561.5表三焦距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物高(厘米)像高(厘米)5206061863030667402463.685021.462.57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478中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物体经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或5678)中第二、三、五列数据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26,或37,或48)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表一中甲凸透镜的焦距______乙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查看答案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2)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也可以在图中凸透镜的_______(选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4)小勇又向右移动蜡烛至43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发现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5)若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像会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移动(选填“下”或“上”)。7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1)利用如图1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2B蜡烛不点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如图1丙是小王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则蜡烛A与蜡烛B的距离为___________cm;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1丁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或“”)处;5)小星和小麦使用相同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他们的实验器材摆放位置和间隔如图2,他们的光具座紧挨着(图中未画出),凸透镜光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奇怪的是,他们在光屏上看到了相同性质的像。他们看到的是倒立、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如果将蜡烛甲向左移,光屏上甲的像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___两图示实验;(选填字母序号)(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9如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_________距离的关系;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 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_______侧(选填“M”或“N )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芳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点A'B'C' 物点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连接AA'BB'CC',可以得出的结论:物像连线与镜面________6)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若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10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小明将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离墙近)和窗户之间移动,在墙上能看到窗外远处展示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测出凸透镜到墙之间的距离为10cm,则可估测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cm2)小明将该凸透镜与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成像规律是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3)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的_______cm处,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4)小明接着将他的近视限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将光屏向_____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5)图乙中,若蜡烛燃烧变短导致烛焰中心下降1cm,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上或下)移动;移动的距离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1cm6)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_________11.小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1)小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了一个跳棋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个跳棋B,选择跳棋AB的要求______,这是为了比较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______关系;(2)在寻找跳棋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跳棋______A/B)这一侧观察。小华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后面的跳棋B,都不能使之与跳棋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3)实验过程中,当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她发现跳棋A的像______(向左/向右/不)移动;如果将玻璃板绕左侧竖直边在水平桌面上逆时针转动,发现转动时跳棋的像相对原来的位置______(向左/向右/不)移动。(4)如图乙所示,小华又把模型箭头面对玻璃板放置,竖直、向右侧倒放、向左侧倒放、向右倾斜放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关系,其中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12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意外发现:下部水槽装满水,当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如图甲),随着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空气中的折射光会突然消失同时反射光变得更亮(如图乙)。课后,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改变入射角的数值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入射角i15°24°30°35.2°40°45°46.8°50°折射角r10°20°30°40°50°60°70°90°/(1)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选填不变”“减小增大),当入射角i>______°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发生反射现象;(2)根据光路可逆的特性,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时,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因此随着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______(选填不会)消失;(3)小明推断:当光从______(选填玻璃斜射向空气空气斜射向玻璃),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光线也会消失,只发生反射现象。小明进一步查资料了解到,原来这种现象是光纤通讯的基本原理﹣﹣全反射,光纤通信的发展以及光纤宽带的普及都带动了互联网速的提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而这一切的理论基础仅仅来源于这个简单的光学实验。13.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入射角α15°30°45°60°反射角β15°30°45°60°折射角γ11°22.1°35.4°40.9°(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_____(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__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且折射角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14同学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凯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但是在同一直线上,这样______(选填“也可能”或“不可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但是小敏认为必须让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才有利于多次实验,小敏的理由是______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敏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小凯测量并绘制出物距u和像距v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也得到了该透镜的焦距。小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u等于像距v等于______时,成倒立______的实像这一规律;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得再大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时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5)实验过程中,若用手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则光屏上的像______(填“只有下半边”、“只有上半边”或“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6)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该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等大”),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则像距v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中的______ AB.C.D.15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明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将透镜对着对面的房屋,移动光屏至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___cm2)接下来,小明应该_________(“点燃”或者“不点燃”)蜡烛,然后调整烛焰的中心和光屏中心至凸透镜的_________上。3)小明将器材调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实验过程中,若固定蜡烛和光屏,只移动凸透镜,则当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 ________cm处时,光屏上能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_________5)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 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6)实验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7)实验中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小明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释合理的是 _________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8)小明将遮光板紧贴着凸透镜自上而下插入透镜前,直至挡住其上半部分,在该过程中光屏上所成像的变化情况是像的亮度________(选填“变暗”“变亮”或“不变”),像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再将遮光板从图示位置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左平移到烛焰旁,像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_________A、像位置改变,像完整               B、像位置不变,像不完整C、像位置不变,像完整但变小         D、像位置不变,像完整
    参考答案1烛焰比较明亮,通过玻璃反射成的像更清晰    A    不变    不能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P    Q    2烛焰位于焦点处/物距等于一倍焦距    10cmf15cm    没有    靠近    靠近    近视    L02L    反射    3.下    缩小    照相机        完整    8.0    光屏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保持不变        未出现最清晰的像时就测量了像距    4垂直    相同    位置    大小    B    折射    0.46    5凸透镜的焦距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同一物体经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焦距越大,像距越大,成的像越大    大于    6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右边    不能    完整        7让环境光线较暗,使成像更清楚    7.00    不变        缩小    不变    8BD        9较黑暗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平面镜    不能        M    不变    垂直    平面镜不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    1010    投影仪    65        变大    向上    大于    平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    11.完全相同    大小    A    玻璃板没有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向左    A    12增大    46.8    小于    不会    玻璃斜射向空气    13.更好的显示光路    反射    折射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小于        五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14也可能    物距改变后像不一定还在光屏中心    10.0cm    2f(或者20cm    等大    放大    投影仪            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变小    C    158.0    点燃    主光轴    照相机    60    像未最清晰就开始测量    凹透镜        B    变暗    完整    B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