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设计
展开
课题:4.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13期 | 时间: |
【课标展示】
-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自主学习】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分类:(1)资源耗竭:包括:各种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短缺和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减少、水资源危机、森林资源减少等。
成因:人类掠夺式开发导致多种能源矿产资源枯竭。
(2)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酸雨,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湖泊的富营养化、光化学烟雾,噪声污染等。
成因:由于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而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3)生态破坏:包括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等。
成因: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了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 环境问题的表现:
(1)城市和乡村不同:
①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原因:城市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
②乡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原因:乡村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近年来,我国一些乡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
①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却消耗了世界大多数的自然资源,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②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使得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1、定义: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
①含义: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②措施: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包括:
①保护好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资源的持续利用(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代际公平”,人类与子孙后代应共享资源和环境。
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_”,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物种之间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典型案例: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我国扶贫攻坚计划
(2)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基础上,保持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人类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首要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
典型案例:伏季休渔;轮封轮牧;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强调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正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各项承诺,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典型案例: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问题都需要在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国际合作,建立世界自然环保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机构。
【自主探究】知识窗: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理论 | 核心思想 | 产生结果 | 例如 | 理论评价 |
地理环境决定(代表人物:拉采尔)论 |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 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 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威 | 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极端认识 |
人类中心论 | 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并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 | 人定胜天, 世界主宰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牧童经济” | 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人地关系的另一种极端认识 |
人地关系协调论 | 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 人地关系和谐统一,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我国的“天人合一”思想符合人地伙伴论 | 斩伐养长, 不失其时 伏季休渔
| 是建立在人地关系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指导人地关系研究及时间的新思维观点 |
【自主学习】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1.消除贫困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
2.发展绿色经济
人们将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提出也之相对的“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3.提倡可持续消费
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每个人都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
衣:尽量避免干洗,减少洗涤频次
食:尽量选择本地的应季食物
住:关注房屋耗能,使用节能灯
行:日常出行选择骑车、步行、公共交通,尽可能拼车或合乘
【知识体系构建】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展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规律总结,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展示,自主学习,案例分析一,知识拓展,达标检测,学法指导,案例分析,知识体系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展示,自主学习,案例分析,合作探究,案例探究,知识体系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