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11课 印学话西泠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1课 印学话西泠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前准备,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印学话西泠
欣赏·评述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浙美版《美术》第16册教材第11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用一课时完成,注重以篆刻艺术知识与欣赏为核心,把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目的,以课本中编排的名人印章和各种篆刻作品的欣赏为载体,通过各种递进式的感知、体验活动,了解篆刻家是怎样通过篆刻艺术表现书法、章法、刀法,更好地体悟我们中国人优秀的传统文化,以识篆——赏篆——习篆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学生相比,有较强的动手实践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现在很多初中生都有写书法的习惯或者说是特长,有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体验,篆刻对于学生来说是平时未接触或者甚少接触的东西,会有较强的兴趣,与书法的衔接会使学生产生新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的特点及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比与交流、感悟与体会、探索与实践,学习用多元的角度来认识作品,逐步加深对篆刻艺术的人文内涵及艺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自觉参与文化传承。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泠印社在印学方面的价值,篆刻知识及其文化内涵。
难点:学会欣赏篆刻作品并尝试进行姓名印的创作。
五、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工具材料。 学生:黑色水笔。
六、教学流程:
课前分成六组,并在展示台上放出有关篆刻的工具材料、卷轴,供大家欣赏。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皇上的表演,引出玉玺,自然导出印章。
2.通过短片学习,总结出印学信息。
(二)识篆
第一步:欣赏并分析印章各自的特点,得出印章的分类,根据表现形式可分为阴刻、阳刻,根据内容可分为图案、文字等等。
第二步:印章的结构。
第三步:印章的起源。
第四步:从印章的起源无形间可以得出印章的作用。
在识篆这个环节中,学生从印章的特点出发,结合书本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印章的分类,自然引出印章的结构,在讲到印章的起源时,作用已经贯穿其中,自然得出印章的作用。
(三)赏篆
这个环节我挑选书本中两枚较有特点的印章,并用动画的形式对印章进行解构,结合教师语言和肢体的引导,突破本课的难点。
总结:篆刻是一门艺术,在艺术表现里面有色彩的均衡和形式的均衡,得出篆刻的概念,并板书:章法之美、结构之美和刀法之美。
(四)习篆
在习篆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看一个我课前自己做的篆刻一般步骤的视频,学生看完视频后进行体验,由于是初学者,因此我采用易刻易掌握的方式进行:在橡皮章上体验刻、印的快乐。在体验的环节,提醒学生注意用刀,在做到安全第一的同时,创作出40多方印。最后以卷轴装裱的形式进行展示、点评,凸显学生作品价值及班级凝聚力的体现。
(五)拓展
2008年奥运会会徽、北大校徽、西泠印社篆刻元素的书签等,说明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从而引导学生要弘扬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 印学话西泠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教材内容分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态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 印学话西泠表格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教材内容分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态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 印学话西泠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课前准备,课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