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美术美术鉴赏教案全套汇编
- 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1 《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高中人教版必修《美术鉴赏》《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 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案 教案 14 次下载
- 《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美术鉴赏第2课 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美术鉴赏第2课 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作品由哪些元素组成,培养图像识读的能力。能够对作品的形式要素包括线条、色彩、材质、空间与作品的内容要素包括题材、主题和情境进行分析探究。通过探究式学习,领悟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深刻理解丰富多样的美术世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家,运用不同形式与内容,创作出各具特色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思路】
本课围绕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进行讲授和学习。运用图像识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详细讲解美术作品的组成元素。美术作品的形式元素包括:线条、色彩、材质、空间;美术作品的内容元素包括:题材、主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认识不同创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造就了个人、时代与地域的美术特征。鉴赏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与广阔的文化视野,才能对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刻的鉴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
难点:理解中西方作品在表现技法、风格与文化上的差异性。
解决措施:以经典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线条、色彩、材质、空间;美术作品的内容,即主题、题材和情境进行深入的探究,加深对鉴赏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结合美术作品,加强对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了解,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美术作品做出自己的判断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材中经典作品的高清图(挂图或数字图片),做好电子课件讲稿和教学设计思路。预测本节课各环节易产生的问题以及教学的策略。
整理出知识要点,设计学案,分发给各学习小组。
预习本课知识要点,了解教材中出现的图片信息。
教师做好新授知识的梳理和各项教学准备工作。
学生预习教材,做好上课准备。
导入启发
展示一组(5-8幅)不同类型的名家作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主动思考。问题:观察这组美术作品,说说为什么能给观者不同的感受。
引出本课的基本问题:
1.美术作品由哪些元素组成?
2.我们如何进行鉴赏活动?
发挥观察能力,同时思考问题,感悟美术作品的魅力。
以图像观察的方式引发思考,调动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发现
展示一组教材中的名家作品(5-8幅)
问题情境:我们观察这些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具体的不同在哪儿?
总结出鉴赏要素:
一、形式:
1.线条:
线条在美术表现中有哪些作用?
线条的变化会给人哪些不同感受?
《八十七神仙卷》《戴草帽的自画像》中的线条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探究与发现:
参照本课对《市担婴戏图》的分析,尝试对戈雅《1808年5月3日》的线条运用进行鉴赏。
2.色彩:
色彩搭配的特点有哪些?色彩与画面内容的关系?
探究与发现:
看看室外景物,发现并描述色彩变化。
3.材质:
材质对于美术作品产生怎样的作用?
绘画如何表现材质?
雕塑如何用材质来传达艺术感受?
4.空间:
空间在雕塑中是如何表现的?
西方的线性透视法如何表现空间?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三远法”如何表现空间?
结语:通过对以上线条、色彩、材质、空间等形式元素进行分析的鉴赏方法。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审美特征、时代风貌和地域差异。
二、内容:
1.题材:
美术作品一般包括哪些题材?
2.主题:
主题对美术作品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探究作品的主题?
探究与发现:
分析王式廓《血衣》中的人物布局与形象刻画,并解读该画的主题表达。
3.情境:
理解艺术家创作的情境对美术鉴赏有何意义。
结语: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领会作品的取材范围、作品的中心思想、作品的创作情境对美术鉴赏的意义。
分组研讨:
观察作品中线条运用的特点,阅读《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中关于线条的描述。
阅读和讨论,了解作品中线条给自己的感受。
对戈雅《1808年5月3日》中的线条运用进行分析。
观察作品中色彩运用的规律。
讨论相关问题。
观察作品中材质的表现效果,探讨材质对美术作品的意义。
观察作品中空间的巧妙运用。
讨论交流,了解空间在三维美术作品和二维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结合问题,理解不同主题取材的范围及其特征。
探究作品主题及主题对美术作品的意义。
讨论交流作品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创作的。
通过图像识读对作品的线条、色彩、材质、空间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艺术作品的形成元素。
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和图像观察,为今后鉴赏作品的水平提高奠定基础。形成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等素养。
通过这两幅作品的感知,理解材质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通过探究,引发思考,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素养。
通过对题材、主题、情境进行探究和理解,了解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
学生经过问题探究和图像观察,为今后鉴赏作品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产生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总结
本课着重探讨美术作品的要素组成,体会不同的作品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认识美术作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通过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掌握观察要点,促进鉴赏能力的提升。
学习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
1.能否了解美术作品有哪些形式要素?
2.能否了解美术作品有哪些内容要素?
3.你能运用今天学习到的鉴赏方法鉴赏其他经典美术作品吗?
自评与互评,在学习评价中提升。
依据教材附录中本课的“学生学业水平综合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对应本课的“评价量规”,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拓展学习
谈一谈康斯太布尔的《干草车》与董希文的《春到西藏》给你的不同感受,并分析其原因,写一篇美术鉴赏报告。
课后查阅资料,运用课上学习的鉴赏知识撰写报告。
将所学的鉴赏知识运用于今后对其他作品的观察与分析,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人教版 (2019)美术鉴赏第2课 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美术鉴赏第2课 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与学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美术主题二 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获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学习感悟新课,评价与小结,布置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