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苏少版第9课 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苏少版第9课 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教案,共4页。
第9课 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赏析世博建筑,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建筑艺术的风格与时代特点;了解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展现的艺术美感。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世博建筑的特点,了解建筑的艺术性、实用性、创新性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人类对艺术的追求,领悟建筑所折射出的人类对精神与文化的思考和演变,体会建筑是人类永不磨灭的生活与艺术的伟大结晶。用饱满的激情和由衷的赞叹去认识它们。
创造目标:尝试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研究没来建筑的新趋势。
学情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车尔尼雪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于美感要求。”而建筑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初三的学生经过第1课的学习,对于人类祖先的建筑,古罗马的建筑的学习,了解到建筑已经延伸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在经过第2课的学习,欣赏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和近现代的建筑以及其中折射出人类对精神和文化的思考。有了这两节课的铺垫,我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的材料和建筑理念,设计了该课程,衔接的脉络是以建筑的创作表现手法和产生的不同美感为基调。理解现代建筑的新特征。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分析不同世博建筑的风格特点及艺术性,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脉络和建筑衍生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有创意的把建筑艺术的知识运用于自己设计中。
课时:本课安排3课时,本课为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相关建筑作品的资料;了解建筑作品背后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亲近建筑
多媒体出示一张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图片。
老师问:“距离2010年上海世博园的成功举办已经有7年了,在座的同学在你7岁那年有没有趣一睹过世博园的风采呢?
学生:“有,我们去过。”
老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再度亲近世博,这里给大家带来一段世博园的璀璨夜景,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师生欣赏视频。
老师总结: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其实也是一场世界建筑艺术的博览会,很多人都说自己站在展馆面前,却不知道如果去欣赏这种建筑。那怎样才能走近建筑,体味建筑之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方法。
揭示课题: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
(二)走进建筑
1.老师:意大利现代著名建筑师说“建筑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正是他具有艺术性,建筑才会划入艺术的范畴。
2.请同学们欣赏 2个张世博会的展馆,大家来说说看,他们给你的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英国馆,非常奇特有新意。这个名为“创意之馆”的英国馆拥有灵活的外墙设计,布满了细小的彩色光源,这些光源可被组合成任何图案和颜色,“就像一个会发光的盒子”。
中国馆采用大红外观斗拱造型,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引出建筑艺术的概念:建筑艺术概括起来说,是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它蕴含着形式美的规律,通过建筑给人以美的感受。 它和绘画、音乐一样,可以唤起人们的某种情感,产生欢快、神秘等不同的感觉。
3.建筑史上有这样的3句名言: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请学生理解三句名言所指的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
理解(1):建筑的科学性,比较一下他们的屋顶,北欧小镇的屋顶很尖,江南水乡的屋顶是斜顶,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能不能换一下,请同学来讲讲看。(不能,北欧小镇下雪多,雪堆的太厚,屋顶容易压坏,尖顶的话积雪不容易堆积,而江南水乡雨水多,斜顶比较适合雨水滴落。
理解(2):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讲的是建筑的文化性欣赏《长城》和《金字塔》
中国和埃及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和金字塔,是古代文明的象征,是世界上竿见的伟大建筑工程。
学生感悟,交流。
教师分析:中国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万里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胡夫金字塔相当于一座40层的摩天大楼。4500多年的风雨已经将金字塔尖削磨成历史的尘埃。金字塔的塔基呈正方形,整个金字塔约由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如果用载重7吨的卡车来装那些石头,一共需要978286辆。即便从中国的海南岛排到最北的漠河都摆不下。
教师总结:不管是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是埃及的金字塔。建筑是四大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写照。它轻吟浅唱,仿佛是凝固的音乐,舒缓的展示着建筑的艺术性。给人美的享受,以及激动人心的旋律感。
(三)畅游建筑
1.建筑师运用形、线、色彩、质感等手段进行创作建筑形象,渲染艺术感。
老师:我们来看这个建筑,请同学们来谈谈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感受。
学生翻阅课本,联系当时的背景,比较分析建筑作品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进行总结。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充分发挥了建筑的造型美而享誉全球,建筑师伍重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在结构和造型上追求新奇。巧妙的运用了空间,形,线,色彩等创作手法,创造了这远眺像扬帆起航的舰船又像掠水而过的白鹤的建筑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
2.建筑艺术连连看,
教师准备了一些图片,大家思考下,设计师在创造建筑形象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创作手法?
请学生欣赏后交流回答,完成连连看游戏。
3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建筑形象的创作手法,这些创作手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美感呢?我们可以从建筑的造型美,环境美和材质美等方面去体会。
建筑的环境美。任何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于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中,因此,就存在一个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中国的园林建筑就是建筑和环境很好的体现。
请大家欣赏一段文字,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文字中的情景。 述说内心感受。
教师总结:从密林中走进城市,你是否曾想过被誉为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里,也会出现一座绿色森林呢。来看法国馆:
提问:.法国馆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宁静安详 ,清新凉爽,主要体现了环境美,造型美,
资料:法国馆是一座简单建筑物,它漂浮于水平面上。这种脱离地面的手法,能尽显水韵之美。游客可以透过玻璃欣赏法式庭院,慢步于屋顶的法式花园,浦江美景尽收眼底。在接近尾声部分,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的一幅作品将为此次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老师引导:如同人物的造型设计,建筑造型包括建筑体型、立面、色彩、细部等,它是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物质技术条件而设计的,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请学生欣赏波兰馆,感受波兰馆的艺术感。
教师总结:人们看到的新奇建筑物,点睛之笔大都在外观,一下就抓住眼球。 波兰馆的成功之处,恰在于此。这是一个有趣的、以剪纸民间艺术为主题的构造设计。 设计团队为什么会选择剪纸? 设计团队认为,民间剪纸艺术创造的视觉体验相当吸引人,这个主题将既传统又现代的剪纸艺术转变成视觉体验的抒情诗。 白天引人瞩目,当黄昏降临,变换色泽的室内光线穿透剪纸图案,使展馆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黑夜中展馆金碧辉煌,
看来,从剪纸艺术的灵感出发,波兰设计师将为我们“精剪”出一座独特的展馆。
4.请学生思考这些世博建筑主要体现了哪些审美特征?(2分钟)
a.塞尔维亚馆
在传统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以体现编织工艺为外观设计理念。造型极具现代感和空间感,外墙上大量的LED在夜晚呈现出绚丽的灯光,把展馆烘托得别样美丽。馆内以“时间”为重要元素,串联起众多有趣的展品,连接起趣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领参观者畅想更好的城市生活,并提供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的设想。
b.荷兰馆
17幢造型独特的房子勾勒出一条呈8字形,每一幢房子都采用了不同类型的装饰,这条像“过山车”轨道似的大街道,也好似一条欢快多彩、建在柱子上的翻滚长龙。街道两旁的每幢房子就像一个原尺寸的立体模型,让行人随时可以驻足向里面观看,就像是走在荷兰的街头透过独有的荷兰式超大玻璃窗欣赏室内的景色。整体设计除了醒目和有趣之外,更体现了荷兰这个民族所崇尚的自由,民主,平等等特点。
四.创想建筑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建筑的知识,比如说,建筑的创作手法,建筑艺术展现的美,接下来我们运用这些知识,来设计自己的家园。我还给大家找了几张图片,给大家参考一下,王菲的家,刘德华的家,流星花园的别墅以及暮光之城中吸血鬼们的家。
1.欣赏老师创作有关家园的作品,简单谈谈创作经历。主题是《建筑》,画种是水彩,尺寸是整开,纸张是进口阿诗。简单介绍一些画材的使用方法。
2.欣赏一组明星家园和影视剧剧照,获得更多的视觉感受和创作灵感。
3.请同学为自己设计一个美好家园。
4.请学生畅谈自己未来的理想家园,结合所学知识,畅谈自己的作品。
5.教师及时做点评。
6.优秀作业留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 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建筑的内部空间有什么特点?,布置下堂课内容,下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第7课 公共艺术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教学程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美术九年级下册第2课 以刀代笔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建议,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