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可直接打印】
展开1.(1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会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汽油除油污B.用食醋除水垢
C.用西瓜榨汁D.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2.(1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面做法和措施符合这一发展观念的是( )
A.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尽量少开汽车
B.及时处理农作秸秆,就地焚烧
C.为了节约金属资源,尽可能多使用各种性能的塑料
D.为了更加卫生,多使用一次性饭盒
3.(1分)“分类”可以使人们更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
B.肥料:碳酸氢铵、硝酸钾、尿素
C.单质:金刚石、水银、钢
D.碱:纯碱、烧碱、熟石灰
4.(1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pH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D.取用液体
5.(1分)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KCl、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6.(1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物质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
C.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32
7.(1分)正确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快速准确的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不正确的是( )
A.用铜、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
C.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主要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主要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洗涤
8.(1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9.(1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则铁的表面的铁锈也起保护作用
C.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物都可能发生爆炸
10.(1分)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象,其中图象与实验描述一致的是( )
A.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至过量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D.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6分)利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②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 ;
③缺乏某种元素会使婴幼儿引发佝偻病,这种元素是 。
(2)合理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水果拼盘 b.红烧肉 c.凉拌黄瓜 d.鸡蛋
(3)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源作为理想的能源,最大的优点是 。
12.(6分)(1)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①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一般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②可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下表是KNO3和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①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②60℃时,按图示操作:
A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C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是 g。
③如图,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此时试管中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4分)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中含有三种元素,用于金属除锈,B难溶于水,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
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 ,B ;
(2)用A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4.(4分)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是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说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
(2)B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得出水由 组成;
(3)C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4)根据D实验中得出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 。
15.(6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
(2)若用A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D装置收集,验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可用 (填一个字母序号)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4)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不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CH4 b.H2 c.O2 d.CO2
16.(6分)小明在实验室里进行以下实验:他首先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5g•mL﹣1的较浓盐酸40mL与46g蒸馏水混合配制稀盐酸,再跟石灰石反应制得气体,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但一直未见浑浊出现。为此,小明请教老师,老师建议他为弄明原因进行实验探究。下面是他探究的过程,请你帮他填答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为什么制得的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浓度仍过大,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猜想二:澄清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分析结论】原来所配盐酸浓度达 ,应当将其再进行稀释。
【反思拓展】①小明的实验证明了澄清石灰水没有完全变质,但是并不能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理由是 。
②若除掉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选择的最佳试剂是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水
c.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
17.(2分)我们食用的波菜、大葱中都含有一种有机物﹣草酸(C2H2O4)。计算:
(1)草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填最简比);
(2)9.0g草酸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g。
18.(6分)取一定量氯化镁溶液于烧杯中,将100g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五次加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中的溶液和沉淀进行了多次过滤并称量。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记录如下表。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第 次加完氢氧化钠溶液时,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称量所得氯化钠溶液质量为168.4g,求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
1.(1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会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汽油除油污B.用食醋除水垢
C.用西瓜榨汁D.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用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用食醋除水垢是利用食醋与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用西瓜榨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用玻璃刀切割玻璃只是将其割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1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面做法和措施符合这一发展观念的是( )
A.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尽量少开汽车
B.及时处理农作秸秆,就地焚烧
C.为了节约金属资源,尽可能多使用各种性能的塑料
D.为了更加卫生,多使用一次性饭盒
【分析】A、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尽量少开汽车会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B、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
C、尽可能多使用各种性能的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D、为了更加卫生,多使用一次性饭盒浪费资源,造成污染。
【解答】解:A、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尽量少开汽车会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故A正确;
B、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故B错;
C、尽可能多使用各种性能的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故C错;
D、为了更加卫生,多使用一次性饭盒浪费资源,造成污染,故D错。
故选:A。
【点评】此题是一道环保知识题,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3.(1分)“分类”可以使人们更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
B.肥料:碳酸氢铵、硝酸钾、尿素
C.单质:金刚石、水银、钢
D.碱:纯碱、烧碱、熟石灰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碳酸氢铵、硝酸钾、尿素都属于化学肥料,正确;
C、钢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类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pH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D.取用液体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为防止腐蚀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1分)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KCl、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分析】A、根据H2O、H2CO3中均含有氢元素解答;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C、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解答;
D、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分析。
【解答】解:
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元素,不是氢分子,故错误;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a+(﹣2)×3=0,则a=+5价。
钾元素显+1价,设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KClO3、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正确;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分别为11、12、13,核外电子数均为10,故错误;
D、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前两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最后一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故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1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物质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
C.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32
【分析】根据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B.甲物质是氨气,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每个氨气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故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一氧化氮)、丁(水)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4):(32×5)=17:40,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1分)正确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快速准确的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不正确的是( )
A.用铜、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
C.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主要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主要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洗涤
【分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种气体的目的。
C、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与硝酸亚铁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正确。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正确。
C、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选项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正确。
D、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主要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故选项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1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氢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实质是OH﹣和H+结合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1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则铁的表面的铁锈也起保护作用
C.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物都可能发生爆炸
【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但铁的表面的铁锈很疏松,不能起保护作用,故选项推理错误。
C、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但还能再溶解其他物质,故选项推理错误。
D、点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物都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1分)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象,其中图象与实验描述一致的是( )
A.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至过量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D.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至恰好完全反应,溶质的质量减少至0,继续滴加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开始逐渐增加,故选项图象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D、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铁多,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6分)利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 ;
②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 NaHCO3 ;
③缺乏某种元素会使婴幼儿引发佝偻病,这种元素是 Ca 。
(2)合理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c (填字母序号)。
a.水果拼盘 b.红烧肉 c.凉拌黄瓜 d.鸡蛋
(3)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二氧化硫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源作为理想的能源,最大的优点是 无污染 。
【分析】(1)①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②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碳酸氢钠;
③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
(2)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3)根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分析;根据氢气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1)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②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其化学式为:NaHCO3;
③钙能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其化学式为:Ca。
(2)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3)煤中含有硫,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氮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等物质,当雨水中硫酸、硝酸等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酸雨;氢能是理想的新型能源,氢气燃烧生成水,它有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污染等优点。
故答案为:(1)①N2;②NaHCO3;③Ca;(2)ac;(3)二氧化硫;无污染。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有关性质以及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6分)(1)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①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一般可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②可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下表是KNO3和Ca(OH)2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①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Ca(OH)2 。
②60℃时,按图示操作:
A中的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C中析出固体的质量是 3.16 g。
③如图,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此时试管中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不变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分析】(1)①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分析回答;
②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回答;
(2)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②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的含义分析判断;
③根据硝酸铵的溶解于水溶液温度的变化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回答。
【解答】解:(1)①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一般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②可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2)①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a(OH)2。
②由于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在此温度时在100g的水中加入31.6g的硝酸钾,形成的A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形成的B溶液是饱和和溶液,在蒸发10g水时析出的晶体是3.16g
③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此时试管中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
故答为:(1)①肥皂水;②物理。(2)①Ca(OH)2,②不饱和,3.16;③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难度不大,准确理解溶解度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4分)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中含有三种元素,用于金属除锈,B难溶于水,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
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 H2SO4 ,B BaSO4 ;
(2)用A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A中含有三种元素,用于金属除锈,故A是硫酸;硫酸能转化生成B,B难溶于水,故B是硫酸钡;C能与水反应,能转化生成D,故C可能是二氧化碳,D可能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A中含有三种元素,用于金属除锈,故A是硫酸;硫酸能转化生成B,B难溶于水,故B是硫酸钡;C能与水反应,能转化生成D,故C可能是二氧化碳,D可能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硫酸,B是硫酸钡,故填:H2SO4;BaSO4;
(2)硫酸除铁锈是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
(3)C是二氧化碳,D是氢氧化钙,故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4.(4分)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是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说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
(2)B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得出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3)C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
(4)根据D实验中得出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 灭火。 。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2)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
(4)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对比两支蜡烛的燃烧情况可以看出,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在加热过程中为了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4)通过实验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
(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氢元素和氧元素;
(3)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4)灭火。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全面性比较强,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15.(6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
(2)若用A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若用D装置收集,验满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
(3)实验室可用 C (填一个字母序号)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
(4)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不可能是 ab (填字母序号)。
a.CH4 b.H2 c.O2 d.CO2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A的特点选择药品制取氧气;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4)根据特点和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酒精灯;
(2)在装置A中有酒精灯,试管口没有棉花适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支持燃烧,所以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可用C(或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或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4)根据G装置的特点可知,用G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不能和浓硫酸反应,密度要比空气大,因此不能用于干燥和收集氢气,故选ab。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2)2KClO32KCl+3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3)C;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a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装置的选择依据、氧气的验满,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6.(6分)小明在实验室里进行以下实验:他首先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5g•mL﹣1的较浓盐酸40mL与46g蒸馏水混合配制稀盐酸,再跟石灰石反应制得气体,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但一直未见浑浊出现。为此,小明请教老师,老师建议他为弄明原因进行实验探究。下面是他探究的过程,请你帮他填答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为什么制得的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浓度仍过大,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猜想二:澄清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分析结论】原来所配盐酸浓度达 15% ,应当将其再进行稀释。
【反思拓展】①小明的实验证明了澄清石灰水没有完全变质,但是并不能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理由是 石灰水部分变质,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
②若除掉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选择的最佳试剂是 c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水
c.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分析】【实验探究】根据氯化氢气体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盐酸,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结论】首先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5g•mL﹣1的较浓盐酸40mL与46g蒸馏水混合配制稀盐酸,进行分析解答。
【反思拓展】①根据部分变质后的石灰水中仍含有氢氧化钙,进行分析解答。
②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实验探究】将所得气体通入稀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氯化氢气体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盐酸,猜想一正确,对应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HNO3+AgCl↓。
吸取少量所用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溶液变红色,说明滴加的是无色酚酞溶液,说明氢氧化钙没有完全变质,则猜想二不正确。
【分析结论】首先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5g•mL﹣1的较浓盐酸40mL与46g蒸馏水混合配制稀盐酸,则原来所配盐酸浓度为×100%=15%。
【反思拓展】①部分变质后的石灰水中仍含有氢氧化钙,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②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氯化氢均能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氯化氢气体能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且能得到更多的二氧化碳,是最佳试剂,故选项正确。
d.氯化氢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是最佳试剂。
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产生白色沉淀;HCl+AgNO3═HNO3+AgCl↓;无色酚酞溶液;
【分析结论】15%;
【反思拓展】①石灰水部分变质,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色;②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氯化氢气体的检验方法、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
17.(2分)我们食用的波菜、大葱中都含有一种有机物﹣草酸(C2H2O4)。计算:
(1)草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1 (填最简比);
(2)9.0g草酸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2.4 g。
【分析】(1)根据1个草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1个草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则草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1。
(2)9.0g草酸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9.0g××100%=2.4g。
故答案为:
(1)1:1;
(2)2.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6分)取一定量氯化镁溶液于烧杯中,将100g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五次加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中的溶液和沉淀进行了多次过滤并称量。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记录如下表。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第 4 次加完氢氧化钠溶液时,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11.6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称量所得氯化钠溶液质量为168.4g,求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前四次都是每次增加2.9g的沉淀,而第五次沉淀不再增加,所以第四次完全反应,根据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根据前四次都是每次增加2.9g的沉淀,而第五次沉淀不再增加,所以第四次完全反应,此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11.6g。
设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则氯化镁溶液的质量为168.4g+11.6g﹣80g=100g
MgCl2+2NaOH=2NaCl+Mg(OH)2↓
95 58
100gx 11.6g
=
x=19%
故答案为:
(1)4;11.6g;
(2)19%。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B
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氢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
OH﹣和H+结合成水分子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Ca(OH)2
0.19
0.17
0.16
0.14
0.13
0.1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所得气体通入稀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猜想一正确
化学方程式
②吸取少量所用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 ,振荡。
溶液变红色
猜想二不正确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总质量/g
2.9
5.8
8.7
11.6
11.6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B
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氢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
OH﹣和H+结合成水分子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Ca(OH)2
0.19
0.17
0.16
0.14
0.13
0.1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所得气体通入稀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正确
化学方程式 HCl+AgNO3═HNO3+AgCl↓
②吸取少量所用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 无色酚酞溶液 ,振荡。
溶液变红色
猜想二不正确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总质量/g
2.9
5.8
8.7
11.6
11.6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对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学会识图能发展化学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可直接打印】: 这是一份2019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可直接打印】,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