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24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5316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24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5316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24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5316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含解析专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24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24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沙特阿拉伯国土面积约为225万平方千米,耕地只占1.67%。20世纪70年代,沙特阿拉伯几乎不种植小麦,但1984年沙特阿拉伯成为小麦净出口国。2016年起,沙特阿拉伯政府却下令全面禁止小麦种植,改为完全依赖进口。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3题。
1.沙特阿拉伯耕地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起伏大,平原面积小B.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C.内流河为主,灌溉条件差D.人口少,劳动力短缺
2.推测2016年以前沙特阿拉伯发展小麦种植业主要依靠的是( )
A.培育良种 B.营造梯田
C.开采地下水D.建温室大棚
3.2016年后沙特阿拉伯开始禁止小麦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上小麦生产总量过剩,出口困难
B.石油收入较高,有能力大量进口小麦
C.使用化肥农药过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D.小麦生产成本较高且加剧水资源紧张
1.B 2.C 3.D [第1题,沙特阿拉伯地形以高原为主,图中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地表起伏不大,A错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因此耕地少。第2题,沙特阿拉伯降水少,地表水少,土质疏松,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水较丰富,因此2016年以前沙特阿拉伯发展小麦种植业主要依靠的是开采地下水。第3题,1984年沙特阿拉伯成为小麦净出口国,大量种植小麦耗水量大,但当地水资源缺乏,大量开采地下水加剧水资源紧张,且种植小麦产值低、成本高。]
(2020·武汉市6月模拟)农业生产除了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之外,还受到劳动力、资本等人为要素投入的影响。下图示意1978—2015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时空变化格局。据此完成4~6题。
4.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 )
A.1978—2015年期间在南北方向上表现为一直向北推进
B.1978—2015年期间在东西方向上表现为一直向西推进
C.1994—2015年期间东西方向移动的距离小于南北方向
D.1994—2015年期间东西方向移动的距离与南北向相当
5.1978—1994年期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注重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B.东部地区注重农业的发展
C.西部地区注重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D.中部地区注重农业的发展
6.1994—2015年期间,与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移动趋势关联度最小的是( )
A.农村劳动力转移 B.农业地域类型
C.城乡发展差距D.农业技术推广
4.C 5.A 6.B [第4题,1978—2015年期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整体向北推动,但并非一直向北推动,如1990—1993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向南推动,A错误;1978—2015年期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先向西推进,后向东推进,B错误;1994—2015年期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东西移动大约2.5°(经度),南北移动大约3°(纬度),东西方向移动距离小于南北方向,C正确,D错误。第5题,1978—1994年期间,中国东部地区注重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且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速度较快,故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向西移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也注重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但发展速度和水平低于东部地区。第6题,1994—2015年期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与西南方向劳动力流失、城乡发展差距、东北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密切相关,与农业地域类型关系不大。]
(2020·天津南开区模拟)西红柿起源于秘鲁等国,秘鲁的安第斯山森林地带至今有大面积的野生西红柿分布。下图示意秘鲁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西红柿的主要习性是( )
A.喜温暖 B.喜湿热
C.需长于17小时的日照D.需腐殖质高的黑土
8.近年来,新疆的高番茄素西红柿在国内各地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大,主要原因是( )
①新疆高番茄素西红柿价格优势明显 ②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③我国交通条件和果蔬保鲜技术提高 ④新疆西红柿生产有日温差大的优势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A 8.C [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红柿最早生长于秘鲁利马南部地区,这里纬度较低,气候较为炎热,但分布区位于河流中游地势较高处,因海拔高故气候较为温暖。第8题,高番茄素西红柿属于较高消费水平的蔬果,其在国内各地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大,说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②正确;我国交通条件和果蔬保鲜技术提高,扩大了销售市场,③正确;新疆高番茄素西红柿价格优势并不明显,日温差大并不是高番茄素西红柿种植的特别优势,①④错误。]
(2020·福州市线下二模)某实验团队在湖北省西北部山区茶园开展不同施肥(不施肥、施化肥、施有机肥三种)措施下的氮排放对照实验。实验以当年9月至次年8月为一个周期,施肥时间为10月和2月。下图是实验周期内的不同施肥措施下的氮排放量逐月统计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实验统计数据表明,总体上氮排放量( )
A.秋季大于春季 B.不施肥大于施肥
C.春季小于夏季D.施有机肥小于施化肥
10.能保证茶叶增产又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措施是( )
A.减少施肥或不施肥 B.尽可能施用有机肥
C.在强降水天气施肥D.一次施足全年肥料
11.古语云“明前茶,贵如金”,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
①阳光照射时间长,虫害少 ②阴天雨天雾天多,生长快 ③茶树积累养分足,茶芽壮 ④气温土温水温低,产量少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D 10.B 11.D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氮排放量春季最大,秋季小于春季,春季大于夏季,A、C错误;不施肥小于施肥,B错误;施有机肥小于施化肥,D正确。第10题,施肥有利于保证茶叶增产,有机肥氮排放量较小,可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故应尽可能施用有机肥。第11题,“明前”即清明之前,清明在4月4日或5日;“明前”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茶树积累养分足,茶芽壮,③正确;气温土温水温低,产量少,④正确;清明前太阳直射点刚移到北半球,太阳照射时间较短,①错误;阴天雨天雾天多,生长慢,②错误。]
莼菜,又名湖菜,具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叶可供食用,是一种珍贵的蔬菜。莼菜完全靠手工生产。浙江杭州西湖、湖北利川市和重庆石柱县是我国三大莼菜生产基地。据此回答12~13题。
12.最适宜莼菜生长的环境是( )
A.湿寒的山谷 B.肥沃的土壤
C.池塘湖沼D.多雨的丘陵
13.重庆石柱县农业发展经历了水稻—黄连—莼菜种植的变化。重庆石柱县农产品种植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地形D.市场需求
12.C 13.D [第12题,由莼菜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可知,最适宜其生长的环境为池塘湖沼。第13题,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故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当地种植业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
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14~16题。
14.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
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
15.乙类村落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16.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A.甲类村落位置较偏僻 B.乙类村落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落地形较平坦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14.D 15.B 16.A [第14题,由材料“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可知,1980年后红米稻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单位面积产量低。第15题,由图可知,乙类村落属于观光农业类村落,而红米稻品种独特,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是开发特色旅游的好产品。第16题,由图可知,甲类村落属于自给自足类村落,农作物类型较多,位置可能较偏;乙类村落属于观光农业类村落,应坐落于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红米稻、杂交稻、玉米比重较大,不可能在山顶;由于哈尼梯田位于山坡,丙类村落属于商品农业类村落,反映不出地形较平坦;由农作物类型可知,当地商品粮以水稻最多,以水田作物为主。]
二、综合题
17.(2020·张家口市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西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东部是断层边缘,海拔急剧下降,东部沿海地区呈狭长带状(16~80千米),平原与丘陵地形相间;西部是高原缓坡,呈阶梯状逐渐下降至宽阔的滨海平原(100~200千米)。农业是马达加斯加岛重要支柱产业。适宜耕种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1.2%。实际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6.9%,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木薯。水稻喜高温,喜水肥;木薯适应性广,耐旱耐瘠。马达加斯加岛是印度洋南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中心。毛里求斯、科摩罗及马约特等周边邻国(地区)多为火山岛,每年需从马达加斯加岛进口大量农产品。虽然如此,马达加斯加岛的农业生产技术仍比较落后,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水稻和木薯种植区。
(1)概括马达加斯加岛水稻与木薯种植区的空间分布差异。
(2)分析水稻与木薯种植区空间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
(3)马达加斯加岛农业发展潜力较大,请做出合理解释。
(4)说明马达加斯加岛成为南部非洲重要农产品出口国的区位条件。
[答案] (1)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岛屿北部和东部;木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
(2)岛屿北部与东部大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且配置良好;低缓地带土壤深厚肥沃,适宜水稻生长。南部和西南部降水较少,土壤贫瘠,适宜种植木薯。
(3)马达加斯加岛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光、热、水等农业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光、热、水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大;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坦地形面积较大,利于耕作;适宜开辟为耕地的土地面积占比高,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水稻等农作物良种化低,单位面积产量低,增产潜力大。
(4)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西南侧、非洲大陆东侧,周边邻国多;周边国家或地区多为火山岛,农业发展条件差,成为马达加斯加岛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地;马达加斯加岛与周边国家或地区海运便利,运输费用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46海洋地理含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6植被与土壤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集训14山地的形成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