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九年级物理全册课后培优练(人教版)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同步训练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2 内能(1)
Ø 思维导图
Ø 知识梳理
1.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_________运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__。
2. 机械能的单位是_________,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_,热量的单位是_________。
3. 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_。内能的大小根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4. 同一物体,_________越高,分子_________越剧烈,它的内能就会_________。因此内能又称_________。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_。
Ø 考点突破
一、单选题
1.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内能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B. 温度为0℃的物体的内能为零
C. 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D.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
2.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可以不变,内能一定减小
C.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 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物体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C. 机械能大的物体,它的内能也大
D. 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也越大
B. 内能越大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 发生扩散现象时,物质只能从内能大的物体进入内能小的物体
D. 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物体的内能可能小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
5.下列有关内能、热量和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
B. 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有关
C.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热量
D.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6.下列关于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主要通过做功使菜的内能增加 B. 在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加
C. 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只与电流大小有关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保持不变
7.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 )
A. 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
B. 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
C. 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
D. 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
8.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B.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 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D. 给自行车胎打气,气筒内气体温度升高
9.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锯木头锯条发热 B. 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C. 阳光下路面发热 D. 搓手时手掌发热
10.关于改变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功一定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 刹车过程中,刹车片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C. 冬天往手上哈气取暖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D. 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
二、填空题
1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图甲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乙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2.火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擦燃,前者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后者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是内能的________过程。
13.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 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________方法, 后者是通过________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
14.流星穿过大气层时温度会急剧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15.一个热气腾腾的“油焖大虾”放入口中,舌尖上除了感觉到美味外,舌尖的温度也升高了,舌尖的内能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_改变了舌尖的内能。当打开易拉罐拉环时,会听到“嘭”的一声,这一过程是内能转化为________能。
Ø 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极的冰山由于温度较低,不具有内能 B. 让铅笔变热,只能通过加热的方法来实现
C. 铁块熔化成铁水后内能增加 D. 内能增大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2. 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是晶体 B. T2 是物质的沸点
C. 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 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3.下列关于温度与内能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炒菜时,用铲子在锅内反复翻炒,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增加菜的内能的
B. 用锤子敲打钉子时,钉子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钉子内能的
C. 松开用气筒打足气的气球进行放气,会发现气球口处有小水珠,这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造成的
D. 旋开常温的可乐瓶盖,会在瓶口处看到“白气”,这是瓶内可乐汽化成的水蒸气
4.如图3所示是一个空气压缩引火仪。在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会被点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小
B. 当活塞向下压时,对玻璃筒内棉花做功,温度升高
C. 向下压活塞时,快压和慢压的效果相同,因为压缩气体做的功相同
D. 硝化棉被点燃的原理与擦燃火柴的原理相似
5.高空的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变成了雨滴,这说明( )
A. 它的内能减小了 B. 它的内能增加了 C. 它的内能没有发生变化 D. 它的热量增加了
二、解答题
6.如图是建筑工人用钻孔机钻孔的情景,钻孔时钻头会发热,要不断给钻头浇水降温以保护钻头。请用学过的热学知识解释钻孔时钻头发热和浇水能给钻头降温的原因。
7.同学们平时都爱玩拧瓶盖的游戏,细心的同学就发现了,当瓶盖被冲出去的时候,瓶口周围有“白雾”,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吗?
三、实验探究题
8.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 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1) _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________
(2) ________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________
9.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
(1)酒精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________(选填“降低”或“升高”)内能________(选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Ø 中考真题
一、单选题
1.(2021·岳阳)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挂艾草,划龙舟。俗语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 煮粽子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粽子的内能
B. 煮粽子的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C. 闻到艾草的气味,说明分子在水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划龙舟时,桨对水有作用力,水对桨没有作用力
2.(2021·常德)关于热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3.(2021·昆明)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糖是晶体 B. 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 糖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 糖先熔化后凝固
4.(2021·重庆)如图所示,是载有“天问一号”的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火箭发射时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汽化现象 B. 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是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火箭喷出燃气后周围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减缓 D. 燃气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
5.(2020·东莞)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 0℃的冰没有内能
C. 发生热传递时,两个物体的温度一定不同 D. 15℃水一定比25℃水的内能小
答案解析部分
Ø 考点突破
一、单选题
1. D
解答:A.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A不符合题意;
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B不符合题意;
C.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C不符合题意;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一定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说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2. B
解答: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指的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只能说传递了多少热量,不能说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A不符合题意;
B.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物体的凝固,B符合题意;
C.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物体的熔化和液化的沸腾,C不符合题意;
D.热传递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要具有温度差,故热量是从高温度物体传递给低温度物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说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 D
解答: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物体无论运动还是静止都是具有内能的;A不符合题意;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物体无论是温度高低都是具有内能的;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由于运动、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机械能,因此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形式不同的能量,故内能和机械能是无必然联系的,C不符合题意;
D.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4. D
解答:AB.构成物体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A、B不符合题意;
C.扩散是指不同物质接触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因此发生扩散现象时,物质从内能大的物体进入内能小的物体也从物质从内能小的物体进入内能大的物体,C不符合题意;
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所以放出热量的物体的内能可能小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
5. A
解答:A.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若内能小的物体温度高,故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A符合题意;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升高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无关,B不符合题意;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时,热量就会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6. B
解答:A.炒菜时主要通过热传递使菜的内能增加,A不符合题意;
B.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对气体做功,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大,B符合题意;
C.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电流大小、通电时间、导体的电阻有关,C不符合题意;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变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说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7. B
解答:常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通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通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B符合题意;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C不符合题意;
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8. C
解答:A、两手互相摩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
B、用锯条锯木板,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
C、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C符合题意;
D、用气筒给轮胎打气,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壁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其中两个物体中间传递的能量叫做热量。
9. C
解答:A.锯木头时锯条发烫,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B.反复弯折铁丝,人对铁丝做功,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阳光下路面发热是热传递改变内能;
D.用力搓手,手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故答案为:C。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第二种是热传递,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
10. B
解答:A.将物体提高,克服重力做了功,物体重力势能增大,但物体内能不变,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刹车过程中,刹车片克服摩擦做功,刹车片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B符合题意;
C.冬天往手上哈气取暖,手的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第二种是热传递,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
二、填空题
11. 热传递;做功
解答: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甲图为热传递,乙图为做功。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2. 热传递;做功;转化
解答:火柴点燃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火柴擦燃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是内能的转化过程。
分析:摩擦改变内能是做功的方式;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13. 做功;热传递
解答:用力晃动塑料瓶,对塑料瓶和铁屑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屑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给装铁屑的瓶子加热,使铁屑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铁屑的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第二种是热传递,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
14. 做功
解答:流星穿过大气层时温度会急剧升高,内能增大,这是因为流星与大气摩擦,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15. 热传递;机械
解答:食物的温度高于舌尖的温度,舌尖的温度升高,舌尖的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舌尖的内能。当打开易拉罐拉环时,易拉罐内的气体喷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内能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Ø 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
1. C
解答: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A不合题意;
B、对铅笔做功(摩擦)也可以使其温度升高,B不合题意;
C、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C符合题意;
D、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吸热,内能增大;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的做功两种;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
2. C
解答:A、该物质在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可能是液体沸腾,也可能是晶体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t2可能是该物质的熔点,也可能是物质的沸点,故B不符合题意;
C、0~t1时间内物质吸热升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符合题意;
D、t1~t2时间内物质可能在熔化,也可能在沸腾,此时需要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需不段吸热,内能不断增大;掌握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3. C
解答:炒菜时用铲子翻炒是为了使菜受热均匀,主要还是通过炉灶加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菜的内能,没有炉灶仅利用铲子翻炒无法使菜变熟。用锤子敲打钉子,是锤子对钉子做功,使钉子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气球内充入的是压缩空气,松开气球口,气球内气体对外做功,使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球口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气球口。D选项中打开可乐瓶盖,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此题选C。
分析:本题是改变内能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要分清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内能大小的变化。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4. D
解答:在此实验中,活塞在压缩空气做功,并没有对硝化棉做功。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大。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要将活塞用力迅速向下压,在压缩空气时,活塞并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压时用力较大,做功较多;同时快压的时间短,尽量减少由于热传递使筒内空气内能减少。擦燃火柴是利用了火柴与擦纸摩擦生热,温度升高点燃火柴,它也是采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故此题选D。
分析:该题考查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探究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使棉花点燃是利用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硝化棉在筒内温度随之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它是利用了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
5. B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冰晶变成雨滴发生了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解答:冰晶在下落过程与空气摩擦做功,空气对冰晶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冰晶由于吸收热量会发生熔化现象.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体内能的改变进行分析解答.
二、解答题
6. 解:钻孔时钻头和物体之间发生摩擦,钻头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钻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钻头会发热;给钻头浇水时,钻头温度较高,水从钻头吸热汽化,而且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温度可以吸收更多热量,所以浇水能给钻头降温。
分析:物体间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7. 解:瓶盖被冲出时瓶中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雾”。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
三、实验探究题
8. (1)d;物体的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ab;内能与质量和温度都有关,b杯水比a杯水的质量大,但是温度比a杯水低,没有控制变量,不便比较
解答:(1)物体的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d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2)内能与质量和温度都有关,b杯水比a杯水的质量大,但是温度比a杯水低,没有控制变量,不便比较,所以ab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
分析:(1)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2)比较内能大小时,要结合控制变量法。
9. (1)内
(2)热传递
(3)降低;减少
(4)内;机械
解答:(1)酒精灯燃烧时将酒精内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水的内能。(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分析:(1)燃烧为化学变化,消耗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其中两个物体中间传递的能量叫做热量。
(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4)气体对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Ø 中考真题
一、单选题
1. C
解答:A.煮粽子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粽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A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之所以闻到艾草的气味,就是组成它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符合题意;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划龙舟时,桨对水有作用力,同时水对桨也有作用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B
解答:A.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不是温度,A不符合题意;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是内能变大,B符合题意;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主要通过做功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可以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第二种是热传递,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成气体的内能,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把气体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3. D
解答:A.糖是非晶体,将糖加热,其温度会一直升高,由固态先要变软,然后逐渐变稀,会变成流体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制成的糖画会慢慢放热,慢慢凝固变硬,这个过程中内能会减小,B不符合题意;
C.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同时存在,C不符合题意;
D.为制作糖画,应先将固体糖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制成糖画让其放热凝固变硬,就制作成了糖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2)吸热时内能增加,放热时内能减小;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
4. D
解答:A.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A不符合题意;
B.火箭上升过程中,速度增大、高度增大,则火箭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B不符合题意;
C.火箭喷出燃气后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C不符合题意;
D.燃气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内能增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其中两个物体中间传递的能量叫做热量。
5. C
解答:A.冰熔化成水的过程是晶体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冰的熔点不变,A不符合题意;
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有内能,B不符合题意;
C.温度不相同的两个物体,它们各自的分子运动激烈的程度是不同的,于是运动激烈的一方就会到运动不激烈的一方,这样就发生了热传递,C符合题意;
D.内能大小和物质的量、体积、温度都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精品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132内能原卷版docx、132内能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