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章 相互作用2 弹力课时作业
展开A.两物体直接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作用
B.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作用
C.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了弹性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要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答案:BC
2.关于胡克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F=kx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形变量x成正比
B.由k=eq \f(F,x)可知,劲度系数k与弹力F成正比,与弹簧的长度改变量成反比
C.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x的大小无关
D.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大小
解析:选AC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遵守胡克定律F=kx,故A正确;弹簧的劲度系数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及x无关,故C对,B错;由胡克定律得k=eq \f(F,x),可理解为弹簧每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受到的弹力的值与k相等,故D正确.
图3-2-10
3.如图3-2-10所示,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
A.重力、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C.重力、斜面的弹力
D.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答案:B
4.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汽车与地面所受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地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B.地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汽车发生形变产生的
C.汽车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地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D.汽车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汽车发生形变产生的
解析:选BC.弹力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的力的作用,恢复原状的过程,也就是该物体向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过程,所以,一个物体受到的弹力是另一个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汽车与地面相互挤压,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地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由于汽车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汽车;汽车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的,施力物体是地面.
5.如图3-2-11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 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图3-2-11
A.1 N,0 B.0,1 N
C.2 N,1 N D.1 N,1 N
解析:选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上的拉力,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受力无关,物体平衡时绳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重G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G=1 N.两图中秤钩上的拉力均为F=1 N,所以只有D正确.
6.(2009年济南高一检测)锻炼身体用的拉力器,并列装有四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把它们拉长至1.6 m,则( )
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 N
B.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 N
C.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93.75 N/m
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解析:选B.每只手的拉力均为600 N,故A错;每根弹簧的弹力为eq \f(600 ,4) N=150 N,故B对;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eq \f(F,Δx)=eq \f(150 N,(1.6-0.4) m)=125 N/m,故C、D错.
7.图3-2-12
如图3-2-12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弹簧,原长x0=10 cm,劲度系数k=500 N/m,如果图中悬挂的两个物体均为m=1 kg,则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 )
A.22 cm B.24 cm
C.26 cm D.28 cm
解析:选C.对下面物体受力分析,由二力平衡得:kxB=mg,求出xB=0.02 m=2 cm,把两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由二力平衡得:kxA=2mg,求出xA=0.04 m=4 cm,所以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x0+xA+x0+xB=26 cm.故只有C项正确.
8.如图3-2-13所示,下列各图中的物体A均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弹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3-2-13
A.图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与B间存在弹力
B.图乙中两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A对两斜面均有压力的作用
C.图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A与竖直墙壁有力的作用
D.图丁中A受到斜面B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解析:选BCD.图甲中对B进行受力分析,B球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二力平衡B球静止,不可能再受到A对B的弹力的作用;B选项中采用假设法,若除去左侧的斜面,A将运动,去掉右侧的斜面,A也将运动,所以两斜面对球A均有力的作用;C选项由物体的平衡条件知外力F与竖直墙壁对它的作用力平衡,墙对物体A有力的作用;D选项由弹力产生的条件,A与B接触且挤压,二者之间有弹力的作用.
图3-2-14
9. 如图3-2-14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
A.大小为2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2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2 N,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选D.分析小球受力可知,小球只受两个力:重力、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必定与小球受到的重力等大、反向,即弹力大小为2 N,方向竖直向上,故D项正确.
10.在图3-2-15所示中画出物体P受到的各接触点或面对它的弹力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中物体P处于静止状态,丁中物体P(即球)在水平面上匀速滚动.
图3-2-15
解析:甲属于绳的拉力,应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因此弹力方向沿绳向上;乙中A点属于点与球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球面的切面斜向上,必过球心O,B点属于点与杆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杆斜向上;丙中A、B两点都是球面与平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必过球心,所以A处弹力方向水平向右,B处弹力垂直于斜面向左上方,且都过球心;丁中小球P不管运动与否,都是属于平面与球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过球心,即竖直向上.
它们所受弹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图3-2-16
11.如图3-2-16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与弹力F大小的关系图象,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
(2)弹簧的劲度系数;
(3)弹簧长为0.20 m时弹力的大小.
解析:(1)当弹簧的弹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由图可知原长l0=10 cm.
(2)当弹簧长度为15 cm时,弹力大小为10 N,对应弹
簧的伸长量为Δl=(15-10) cm=5×10-2 m,由胡克定律F=kx得:
k=eq \f(F,Δl)=eq \f(10,5×10-2) N/m=200 N/m.
(3)当弹簧长为0.20 m时,弹簧伸长量为:
Δl′=(0.20-0.10) m=0.10 m
由胡克定律F=kx得
F′=kΔl′=200×0.10 N=20 N.
答案:(1)10 cm (2)200 N/m (3)20 N
图3-2-17
12.如图3-2-17所示,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求在这一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
解析:设未提木块之前,弹簧k2缩短的长度为x2,根据二力平衡和胡克定律有k2x2=(m1+m2)g,解得x2=(m1+m2)g/k2,当上面木块被提离弹簧时,弹簧k2缩短的长度变为x′2,同样可求得x′2=m2g/k2,所以下面木块向上移动的距离为Δx=x2-x′2=m1g/k2.
答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5 牛顿第三定律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5 牛顿第三定律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这是由于,弹簧测力计下悬图4-5-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2 弹力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2 弹力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4 力的合成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4 力的合成复习练习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