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课时练2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中图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课时练3地球的演化过程含解析中图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课时练5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含解析中图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课时练6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中图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课时练7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含解析中图版 试卷 1 次下载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一课一练
展开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基础性训练】 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21·河南联考)下图为某古镇周边环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C处湖泊的形成与河流密切相关,则该湖泊类型为 ( )
A.潟湖 B.冰水湖 C.牛轭湖 D.冰碛湖
2.该镇城市规划时既要营造“绿水青山”的美好环境,又要保护古镇风貌,拟开发新区发展港口经济,则最合理的选址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冰水湖”指在冰川作用区外围,由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冰碛湖”是冰川在末端消融后退时,携带的砾石在地面堆积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积水形成的湖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低,没有高山,因此图中无冰川地貌发育;图中c湖泊位于河流凹岸,呈弯月形,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牛轭湖。第2题,港口应建在河流凹岸处;与b处相比,c处与古城有河流分隔,不利于古城与新区的联系;b位于古城外,既可以保护古城,又方便古城与新区的联系。
下图示意浙江兰溪某喀斯特溶洞断面。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下河水量最大的时期为 ( )
A.①形成时期 B.②形成时期
C.③形成时期 D.④形成时期
4.推测该溶洞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
A.持续下降 B.持续上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上升
【解析】3选A,4选D。第3题,读图可知,①形成时期是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早期阶段,①溶洞规模最大,水分下渗量大,此时地下河规模最大,后期随着地壳不断抬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的侵蚀溶蚀向下发展,到了②③时期,地下河水量变小,这一点从溶洞规模变化可推知,因此可知该地下河水量最大时期为①形成时期。第4题,读图可知该区域的溶洞从右向左依次降低呈阶梯状分布,可知这种溶洞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流水的溶蚀与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读图可知图中溶洞从右向左共有三个层级,因此可推测该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上升。
受流水作用影响,河床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图为我国某河床的横截面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时期的河床横截面线。完成5、6题。
5.符合该地河床一般发展过程的是 (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
6.这种河床演变现象一般发生在 ( )
A.山谷 B.冲积平原
C.三角洲 D.冲积扇
【解析】5选C,6选B。第5题,读图可知,该河床两侧水深明显不同,就该图而言,“右侧”河床较浅,堆积作用较为明显,应为河流凸岸,“左侧”河床较深,侵蚀作用较为明显,应为河流凹岸。河流凸岸泥沙堆积,河床逐渐变浅,凹岸流水侵蚀,河床不断加深,河床坡度不断变陡,所以符合该河床一般发展过程的顺序是丙、乙、甲。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河床所在河段存在明显的凹岸和凸岸,一般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山谷河段一般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床形态呈现“V”形;三角洲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附近;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均以堆积作用为主,并不存在明显的凹岸和凸岸。
【补偿训练】
下图为某河段沉积物研究采样图,甲、乙、丙、丁为采样点。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四处采样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处沉积物厚度较乙处大
B.丙处沉积物颗粒较丁处大
C.丁处沉积物颗粒较丙处大
D.甲、乙、丙、丁四处沉积物无分选性
(2)该河段沙洲较多,是因为 ( )
①地势平坦,河床比降大
②距海较远,海水顶托作用弱
③河道宽阔,河流沉积作用强
④上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读图分析,甲位于河流干流处,乙位于河心沙洲处,说明乙处泥沙更易沉积,沉积物厚度更大;丙位于丁的上游,丙、丁之间有引航道分散水流,致使丁处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减弱,且丁处有芦苇丛,流水到达芦苇丛前缘时,由于芦苇丛的阻挡,流速减缓,水流搬运能力减弱,部分颗粒相对较大的物质在芦苇丛前缘沉积,所以丁处沉积颗粒比丙处小;甲、乙、丙、丁四处沉积物均有明显的分选性。第(2)题,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河段主要为长江下游南京—镇江段,沙洲较多的原因有:地势平坦,河床比降小,泥沙容易沉积,①错误;距海较近,海水顶托作用强,致使河流流速更慢,沉积作用更强,②错误;此处为河流下游,河道宽阔,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导致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③正确;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④正确。
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镜头朝正北方向拍摄的新月形沙丘照片。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 (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8.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解析】7选C,8选D。第7题,沙丘是一种风力堆积地貌,沙丘的缓坡为风吹来的方向,据图可知,沙丘的东南坡较缓,说明风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第8题,沙丘是风力堆积的典型地貌。
下图为某地海岸景观,据此回答9、10题。
9.导致图中房屋地基损毁的原因是 ( )
A.地震 B.侵蚀 C.滑坡 D.洪水
10.图中建筑物直抵海岸的原因可能是 ( )
①海岸线后退 ②人口增长
③靠近水源 ④运输更便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9选B,10选A。第9题,海水侵蚀导致海岸线后退,房屋地基损毁。第10题,迫于人口压力,人们将房屋建于海边,海岸线的后退使建筑物距海更近,直抵海岸。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河流阶地相关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见下图)。
材料二 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1)读材料一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2)读材料二,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3)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指出来。
【解析】第(1)题,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类型;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第(2)题,读材料二可知,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以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a阶段以侧蚀为主,b阶段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再转为以侧蚀为主。第(3)题,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相同之处是都受流水作用形成。不同之处是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1)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水作用。
(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一次转为以侧蚀为主。
(3)相同:都受流水作用形成。
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提升性训练】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2~14题。
1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1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1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14选C,15选B,16选D。第14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意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的。第15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第16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5.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15分)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 降水时间分布 | 年降水量/mm | 年平均气温/℃ | |
广西中部 | 相对均匀 | 1 500~2 000 | 20~22 | 0.12~0.3 |
湖北三峡 | 中等 | 1 000~1 200 | 12~15 | 0.06 |
河北西北部 | 集中 | 400~600 | 6~8 | 0.02~0.03 |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解析】第(1)题,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3)题,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量增加,地下水增加。坡度小,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溶蚀力强;坡度大,下渗量少,地下水溶蚀力弱。第(4)题,从气候、生物、水文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
(2)
(3)植被覆盖率高,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水的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此点可以不答)。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落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优秀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优秀课后测评,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达标测试,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