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5)近代中国经济史
展开
(5)近代中国经济史
1.【2021年广东卷,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2.【2020·全国Ⅲ卷,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3.【2020·浙江卷,10】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其指导发展实业的机构是( )
A.实业部 B.参议院 C.钱业公会 D.工业建设会
4.【2021年湖南卷,7】据下表可知.当时中国( )
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
| 1867年 | 1894年 | ||
数量 | 货值(海关两) | 数量 | 货值(海关两) | |
铁 | 113,411(担) | 264,503 | 1,185,411(担) | 2,467,590 |
锡 | 33,502(担) | 582,146 | 97,008(担) | 2,046,897 |
火柴 | 79,263(萝) | 71,384 | 6,615,327(萝) | 1,638,931 |
煤 | 113,430(吨) | 992,649 | 486,295(吨) | 3,221,343 |
糖 | 186,176(担) | 754,609 | 1,823,890(担) | 9,507,153 |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5.【2021年山东卷,7】1889年,商办上海鸿安轮船公司创立时,大量股份为轮船招商局的买办所有。1894年,商办海华新纺织新局的发起者和入股者大多是洋务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参与者和股东。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清政府的阶级属性发生变化 B.股份制成为近代企业主要经营模式
C.国内资本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益于洋务运动
6.【2021年广东禺山,7】下表为20世纪初期外资在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些占比情况。
年代 | 项目 | 外资占比(%) |
1907 年 | 内外航运 | 84.4% |
1908 年 | 棉纺生产 | 76.6% |
1912 年 | 生铁生产(不含土法制铁) | 100% |
1912 年 | 机器采煤 | 91.9% |
由此可知( )
A.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B.中国各领域被列强控制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D.清政府重工业没有发展
7.【2021年山东卷,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A. B.
C. D.
8.【2020·全国Ⅰ卷,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9.【2021年全国甲卷,30】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 单位:吨,
年份 | 铁砂产量 |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 钢铁消费量 | 钢铁输入量 |
1931 | 1840279 | 831652 | 804000 | 557625 |
1932 | 1839212 | 758441 | 404000 | 430655 |
1933 | 1903466 | 992521 | 694000 | 525673 |
1934 | 2135031 | 864107 | 770000 | 617726 |
根据上表可知,当时( )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10.【2020·全国Ⅲ卷,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11.【2021年浙江1月选考,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通州之设纱厂,为张謇投身实业之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之。”“状元办厂”是令人惊异的,但却决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899年,该新型纱厂的诞生,也标志着张塞开始从传统的士人群体转向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群体-资产阶级。
——摘引自杨立强《张謇存稿》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新型纱厂”的名称,概括促成“状元办厂”的历史动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华南、西南地区产棉稀少,洋纱大量输入。而江南地区属于产棉区,棉纱相对便宜,输入洋纱相对要少得多。这说明当时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依据不足;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上海逐步取代广东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中心,B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华商自立公司”等可知,为了应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的扩展,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A项,且商战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排除;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材料中洋务派实施的是求富以自强的方针,没有发生“改变”,C项排除。
3.答案:A
解析: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并成立实业部作为指导发展实业的机构,故选A项。其他三个机构均不以指导实业发展为主要职能,故可排除B、C、D三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
选项 | 分析 |
|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 材料仅展示部分进口商品数额的变化,且无出口数据,无法说明对外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 | × |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以后 | × |
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867年到1894年,中国进口的商品中铁、锡、煤等原材料和能源等都出现了明显增长,这些商品进口量的增加是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 | √ |
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表格中只能得出商品进口的增加,没有体现海关税收的变化,无法看出列强对海关税收的控制 | × |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没有统一标准,这不利于商品交易,会增加交易成本,故A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存在军阀割据局面,但北伐战争后,全国逐渐走向统一,B项排除。材料中中国度量衡没有统一标准与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没有关联,故C项错误。D项中“阻断”说法绝对,排除。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从表格数据可知,1931年至1934年,中国铁砂产量增加,铁砂和生铁输出量基本稳定,钢铁消费量变动较大,一直需要进口钢铁。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需要长期进口钢铁,体现出我国工业基础落后,故D项符合题意。我国民族工业有发展空间,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民族企业规模变化,B项错误;从材料不能得出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C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经济。1940年代中后期正值抗战胜利后,当时官僚资本扩张、美国经济侵略、国民政府发动内战、滥发纸币,许多工矿企业账面利润可观但难以维持生产,说明通货膨胀严重,国统区经济秩序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商业繁荣带动工业生产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当时企业生产难以为继,反映的是生产遭到破坏而非恢复,故B项错误;1940年代中后期不存在军阀混战局面,故D项错误。
11答案:(1)新因素:民族工业。
影响: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为民主革命提供了基础;进一步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气息。
(2)名称:大生纱厂。
动因: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加剧,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清政府谕令各省设厂;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实业救国”呼声高涨。
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可以判断出是民族工业。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诞生的影响可从生产方式变革、阶级关系变动、经济结构变化及推动民主革命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名称:根据材料“1899年,该新型纱厂的诞生”可知这是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动因: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进行作答即可。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2)古代中国经济史: 这是一份【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2)古代中国经济史,共7页。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4)近代中国政治史: 这是一份【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4)近代中国政治史,共9页。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2)选修部分: 这是一份【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2)选修部分,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