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展开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7.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正确理解力跟物体运动的关系,掌握惯性的概念。
2.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长时间的认识过程。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论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3.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抽象,进行理想实验的研究正是伽利略得到力与物体运动正确关系的基础。我们要学习这种科学抽象的方法,并把它用到今后的物理研究中去。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的关系,在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2.生活常识使人们对力和运动的关系形成了不正确的认识,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们克服传统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需要下一定的功夫。
三、教具
1.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装置,自制导轨和小球。
2.说明物体在不受阻力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气垫导轨和滑块。
3.演示惯性的小车和木块。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介绍本章的地位:在第一章我们学习了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受力问题,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为平衡力。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叫做静力学。
第二章研究了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包括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在变速运动中重点讨论
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部分内容在物体学中属于运动学。
在前边两章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第三章里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部分知识的基础
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部分内容在物理中属于动力学。
学习动力学的知识后,可以在知道物体受力情况后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知道物体的
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它的受力情况。动力学的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有着非
常广泛的应用,如研究交通工具的速度问题,天体的运动问题等。我们从牛顿第一定律开始。
(二)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一、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在桌上放着一本物理书,它是静止的,怎样才能让它运动起来呢?要用力去推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这是一个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对它进行了研究,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1.历史的回顾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很自然的。我们从周围的事情出发,很容易就会得到这个结论。如车不推就不走,门不拉不开等。这种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有两千年。
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分析到: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物体减速的原因是摩擦力。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加速和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这里所指的减速的原因就是摩擦力。
为了证实结论的正确,他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下面利用一个跟他的理想实验装置相似的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伽利略的实验。
实验:有两个斜面,用一个小球放到左边的斜面上,放手后小球从左边斜面上滚下后滚到右边的斜面上。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到达右边斜面的高度比左边的释放高度要低。
伽利略所设计的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装置跟现在的一样,实验时若没有摩擦力,(当然没有摩擦力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实验是想象中的理想实验。)我们看一下小球在这个理想实验中会怎样运动。
把小球放到左边斜面的某一个高度,放手后由于有加速的原因,所以小球会从斜面上滚下,越滚越快;到右边斜面时,由于有减速的原因,小球会越滚越慢。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小球应达到左边的释放高度。
改变右边斜面的倾角,倾角变小,小球要达到同样的高度,要在斜面上走更远的距离。当右边倾角为零时,小球将一直滚下去永远达不到左边的释放高度,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
这个实验虽然是个理想实验,但却是符合科学道理的。没有摩擦的情况是很难实现的,现代技术给我们提供了阻’力很小的条件。我们来看一下气垫实验。它的原理是气泵给气垫装置打气,导轨上有许多小孔,滑块与导轨间形成一层空气薄膜,滑动时阻力很小。我们观察一下滑块的运动情况,可以看到滑块的速度基本不变。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了惯性定律: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物体的运动作了准确的描述,但是没有指明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指出了加速和减速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了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
(1)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在初中已经学过惯性的概念,下面通过实验再来看一下物体具有惯性的例子。
小车起动时,车上的木板向后倒;刹车时,木块向前倒。人在坐汽车时也有同样的感受。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我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中,物体不受力的情况是没有的。物体受平衡力时,或者说合力为零时的情况跟不受力的情况是相同的。
3.小结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作出如下的论述:“感性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跃进。这个过程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伽利略作出了主要贡献。由此可以看出伽利略的伟大和工作的卓越。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因为他的科学思想不符合教会的统治思想,受到教会的禁锢。直到最近,梵帝冈教庭才给他公开平反。科学思想得来不易,科学的真理总是要战胜不科学的东西。
4.讨论布置作业
五、说明
1.牛顿第一定律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在高中阶段再次学习这个内容时,要让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2.几个科学家在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中做出了贡献,在讲课时可以把他们的画像用投影幻灯打出来,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加深学生的记忆。
3.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装置可以自制,用两根粗铁丝按下图制作,末端弯成小环,两根轨道用螺丝灯连起来,可以改变两轨的倾角,选用钢球,注意小球在最低点时要能圆滑地通过轨道。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共3页。
物理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设想,教学器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