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156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156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156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156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哈 156 中学 2019-2020 九年级测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Cl-3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宅家期间同学们的的早餐不能马虎!专家提出,饮食结构要超级重视,决不能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下列早餐最应该食用的是
A. 小油条 B. 南瓜粥
C. 热牛奶 D. 葱花面
【答案】C
【解析】
【分析】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则应该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详解】A、小油条属于油炸类食品,不属于健康食品;
B、南瓜粥属于富含淀粉类食物,富含糖类;
C、热牛奶,富含蛋白质;
D、葱花面属于富含淀粉类食物,富含糖类;
故选:C。
2. 下列图示没有错误的基本操作是
A. 读取体积
B. 收集氧气
C. 把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
D. 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不正确;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不正确;
C、把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为气体,为防止逸散到空气中,集气瓶口要用玻璃片盖住,留一个小口让二氧化碳流出,故C不正确;
D、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D正确。故选D。
3. 如图,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 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
C. 我国古代烧制陶器
D.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干粉灭火器灭火过程中灭火剂中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有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C、古代烧制陶器,陶器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B。
4.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用含碳酸钠和有机酸的发酵粉制作发面食品
B. 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硫酸
C. 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用于制作卫星天线
D. 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故错误;
B、汽车用的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硫酸,故正确;
C、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用于制作卫星天线,故正确;
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氮气可用于磁悬浮列车,故正确。
故选A。
5.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 铁粉作为食品脱氧剂,因铁粉能与氧气和水反应
B. 生活中常用体积分数为65%酒精消毒
C. 用加酶的洗衣粉液长时间浸泡羊毛衫去污
D. 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炉具的下方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粉作为食品脱氧剂,是因为铁粉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践证明,70%的酒精对细菌的渗透能力最强,杀菌效果最好,在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左右的酒精溶液作消毒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羊毛中含有蛋白质,不能用加酶的洗衣粉洗涤,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且完整的是( )
A. 过量的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放热
B. 向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
C. 加热通入了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中有气泡出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无色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氧化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生成硫酸铁溶液和水,由于氧化铁过量,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溶液温度几乎无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但不能消失,因为大理石中含有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碳酸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由于硫酸铜过量,溶液仍为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 下列应用、对应的原理及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 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置换反应
B. 工业上用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分解反应
C. 误服碳酸钡用硫酸镁解毒: 复分解反应
D. 高炉里利用焦炭产生还原剂: 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工业上用石灰石制取生石灰反应是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
C、误服的碳酸钡会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导致中毒,服用硫酸镁可以将氯化钡转化为难溶性的硫酸钡而解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高炉里利用焦炭产生还原剂的反应为,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8.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 是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体胃液的 pH 范围是 0.9~1.5
B.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一般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C. 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还会造成思维迟钝
D. 肝脏、瘦肉、蛋、鱼、豆类、芹菜是补铁好食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体内胃液的 pH 范围是 0.9~1.5,故A正确;
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是以水的形式存在,故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故C正确;
D、肝脏、瘦肉、蛋、鱼、豆类、芹菜等食品内含有较多的铁元素,是补铁的好食品,故D正确。
故选B。
9. 据报道氯喹(Chloroquine)(化学式为C18H26ClN3)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氯喹从 1944 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最初用来治疗疟疾,以后用途逐渐扩大。1951 年,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效果。下列关于氯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喹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氯喹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由碳、氢、氧、氯、氮元素组成
D. 氯喹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且分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氯喹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氯、氮四种元素组成的,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1×26+1×35.5+14×3=319.5,而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到几万甚至几十万,选项错误;
B.氯喹中碳、氢、氯、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26):(1×35.5):(14×3),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氯喹由碳、氢、氯、氮元素组成,选项错误;
D.氯喹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由于氢、氯原子的中子数不等于中子数,分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选项错误。
故选B
10. 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料是能源中的一类。除化石燃料外,还有其他燃料如:乙醇、氢气、柴草等
B. 西气东输作为一项伟大的能源工程,输送的是石油气
C. 金属资源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地壳中
D.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都需要水:节约用水就是指把农业上的漫灌改为喷灌和滴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燃料是能源中的一类。除化石燃料外,还有其他燃料如:乙醇、氢气、柴草等,选项正确;
B.“西气东输”作为一项伟大的能源工程,输送的是天然气,选项错误;
C.金属资源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地壳中,也有少数金属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选项错误;
D.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都需要水:节约用水有多种方式,如农业上的漫灌改为喷灌和滴灌,生活中及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水浇花等,选项错误。
故选A。
11.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保鲜膜包裹吃不了的馒头
馒头中的水分子在保鲜膜的作用下运动减慢
B
水通电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从新组合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有差异
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D
蚊虫叮咬后涂抹碱性的肥皂水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在常温下就会汽化为水蒸气,将馒头用保鲜膜包裹起来就是为了减慢馒头中水分表面空气流速,可以减慢水分蒸发,使馒头不易干裂,但不能减缓水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从新组合,解释时,不能缺少“化学反应中”这一条件,缺少这一条件,分子、原子都能分成更小微粒,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D、蚊虫叮咬后能产生一种蚁酸,涂抹碱性的肥皂水,中和蚁酸,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区分各组物质所用方案完全正确的是
序号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硫酸铵和碳酸钾
水和酒精
生铁片和铁片
方案一
燃烧,观察剩余物能否碾碎
取样配成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
闻气味
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方案二
观察颜色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观察外观
互相刻画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火点燃,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烧后用手指一捏就碎成灰的就是羊毛纤维,棉燃烧发出烧纸的气味,燃烧后有极少粉末灰烬,呈黑或灰色,可以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都可能是白色的,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铵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无法鉴别;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氨气,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酒精是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水无气味,可以鉴别;水和酒精均是无色透明液体,观察外观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D、生铁中含有碳,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铁反应完全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会看到浅绿色溶液中有黑色的碳,纯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完全生成氯化亚铁,为浅绿色溶液,无黑色固体残留,可以鉴别;生铁片是合金,硬度比铁片大,互相刻画,在铁片上有划痕,可以鉴别,符合题意。故选D。
13. 下图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 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 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 若t1℃为20℃,B 物质为易溶于水的物质,则a一定小于10g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则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故A正确;
B、t2℃时,只有C的溶解度小于ag,A和B的溶解度都大于ag,则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
C、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 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故C正确;
D、通常把在室温(20℃)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若 t1℃为20℃,B 物质为易溶于水的物质,则a一定大于10g,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确定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一定的溶质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②判断出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的晶体的多少,及通过升温、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钡溶液
通入到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后过滤、干燥
B
H2O
H2O2
MnO2
加入适量二氧化锰,过滤
C
铜粉
碳粉
空气
灼烧
D
NaCl
Na2CO3
稀盐酸
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反应,然后通过干燥除掉溶液中带入的水分,可得一氧化碳,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滤后液体只有水,选项正确;
C、在空气中灼烧时,铜和碳都会与氧气发生反应,选项错误;
D、碳酸钠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得溶液是氯化钠和氯化氢的混合溶液,蒸发结晶,可得氯化钠晶体,选项正确。
故选C。
15. 现有一定质量的含杂质(杂质不含碳元素、不与酸反应、不溶于水)的氧化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样品,测得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为测定其中碳元素的含量,将其全部投入100g10.95% 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6g不溶物,则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10% B. 3.6% C. 1.2% D. 12%
【答案】A
【解析】
【分析】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氧化镁和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设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x
镁元素的质量为,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样品的质量为,样品中碳酸镁质量为8.4克,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6.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为了具有良好的状态和充沛的体力来迎接每日的学习任务,妈妈特意上网查询了营养早餐食谱:
(1)此早餐食谱所含的营养素______(是/否)全面,白吐司面包含有的营养物质是______ (填化学式),金枪鱼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的作用是______的基本物质, 是机体生长及__________的主要原料,提供能量。
(2)为了保证西生菜的叶色浓绿,在种植时可以适当的施加硫酸铵,此化肥还能起到提高植物__________的作用。但是长时间施用会造成土壤__________,所以化肥吸收完后,向土 壤加入__________,用以处理其酸性。
【答案】 ①. 是 ②. (C6H10O5)n ③. 构成细胞 ④. 修补受损组织 ⑤. 蛋白质含量 ⑥. 酸化板结 ⑦. 适量熟石灰
【解析】
【详解】(1) 碳水化合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牛奶含有蛋白质,水果含有糖类和水分,蔬菜含有维生素,白吐司面包含有糖类,油浸金枪鱼罐头含有油脂、蛋白质、无机盐,故此早餐食谱所含的营养素是全面的,白吐司面包含有的营养物质是(C6H10O5)n,金枪鱼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的作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提供能量。
(2)为了保证西生菜的叶色浓绿,在种植时可以适当的施加硫酸铵,含有氮元素,则此化肥还能起到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但是长时间施用会造成土壤酸化板结,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化肥吸收完后,向土壤加入适量熟石灰,用以处理其酸性。
17. 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在研最大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研制取得重大进展。这款飞机的最大特点是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可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汲水灭火。
(1)此飞机机身大部分材质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A 密度小、熔点高 B 机械性能好 C 抗腐蚀性
(2)其飞行过程中能量由__________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为了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
(3)此飞机使用的燃料中含有C8H18,如果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三种氧化物,当其中两种无毒氧化物分子个数比为1∶3时,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有毒氧化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答案】 ①. C ②. 化学 ③. 有充足的空气 ④. ⑤. +2
【解析】
【详解】(1)密度小、熔点高、机械性能好,这几个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抗腐蚀性属于化学性质,故该飞机的机身材料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较强的抗腐蚀性,选C。
(2)飞机的飞行过程中,燃料中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因此为了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之一是:保证燃烧时有充足的空气。
(3)根据题意分析,C8H18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氧化碳三种氧化物,两种无毒氧化物分子个数比为1∶3,即C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3(如果是H2O、CO2的分子个数比为1∶3,就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生成的有毒氧化物是一氧化碳,因为氧元素显-2价,所以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8. 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备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请将 C 分子的微观粒子图补出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 A 属于有机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与一个 A 分子所含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周期。
【答案】 ①. ②. 由一种分子构成,该分子含有不同种原子,其中一种是碳原子 ③. 二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反应是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所以C分子为一氧化碳分子,其微观图为,故填。
(2)由图可知,A分子是由一种分子构成,该分子含有不同种原子,其中一种是碳原子,符合有机物的特点,属于有机物,故填由一种分子构成,该分子含有不同种原子,其中一种是碳原子。
(3)由图可知,A分子为甲烷分子,1个甲烷分子中电子数为10,含有10个电子的原子是氖原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故填二。
19. 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实验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明显的实验现象。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的不同,把其中一个实验与其他三个实验区分出来,这个实验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A镁与稀盐酸反应
B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铁与稀硫酸反应
D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很多碱可以分解,但其分解难易程度和产物不同: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分解所需条件越高,Cu(OH)2、Fe(OH)3 加热就可以分解,生成与碱同价态的金属氧化物和水;而 NaOH 等强碱只有电解才能分解, 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水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 写出 KOH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 ①. A ②. 没有溶液颜色的变化,其他三个有溶液颜色的变化 ③.
【解析】
【分析】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氢氧化钾通电分解生成钾、水和氧气。
【详解】(1)A中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出气体;B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变成蓝色;C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变成浅绿色,放出气体;D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溶液变为无色,故根据实验现象的不同,把其中一个实验与其他三个实验区分出来,这个实验是A,理由是A没有溶液颜色的变化,其他三个有溶液颜色的变化。
(2) NaOH 等强碱只有电解才能分解, 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水和氧气,则 KOH 通电分解生成钾、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亚铁溶液显浅绿色,铜离子溶液显蓝色。
20.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想利用固体混合物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试管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应先__________,再小心的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实验结束后错误操作会因为试管内__________,气压减小,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3)实验室可用硫酸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可制取NH3,应选择的制取装置为__________ (填序号)。
【答案】 ①. 长颈漏斗 ②. 2KClO32KCl+3O2↑ ③. 用作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容器 ④. 将导管移出水面,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⑤. 温度降低 ⑥. AC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利用固体混合物制取 O2的反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ClO32KCl+3O2↑;
A装置中试管的作用是用作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容器,故填用作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容器;
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集满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小心的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故填在加热时使用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实验结束时,如果先将导管移出水面,试管内的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填温度降低。
(3)用硫酸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可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A。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氨气只能选择向下排空气法,即装置C,故填AC。
【点睛】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被收集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
21. A、B、C、D、E 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都含有相同元素。已知 A、B、C、D 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B能用于金属除锈,C用于制造洗涤剂,这些物质或其溶液能发生如图反应,“—”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可以转化。
(1)写出化学式:C___________、E__________
(2)A、E反应会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3)写出足量B和固体C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
【答案】 ①. Na2CO3 ②. CO2 ③. CO2+Ca(OH)2=CaCO3↓+H2O ④. 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同时有气泡冒出
【解析】
【分析】根据A、B、C、D、E 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都含有相同元素,B能用于金属除锈,C用于制造洗涤剂,所以B是硫酸,C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E是二氧化碳;A能与二氧化碳、稀硫酸反应,且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根据(2)A、E反应会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A是氢氧化钙;B、C、E都能转化生成D,D是水,经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根据分析,C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E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
(2)因为A、E反应会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根据分析该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根据分析,B是硫酸,C是碳酸钠,足量的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同时有气泡冒出。
22. 某工厂欲测定铝土矿中Al2O3的含量,将矿石粉碎(其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第一次消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的比例式__________。
(3)铝土矿中氧化铝的含量为__________。
(4)为了得到 26.7%的氯化铝溶液,通过计算,你需要将滤液蒸发__________水。
(5)用浓盐酸配置上述稀盐酸,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
【答案】 ①. Al2O3+6HCl=2AlCl3+3H2O ②. 102:219=10.2g:x ③. 60% ④. 20.4g ⑤. 量筒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反应是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l2O3+6HCl=2AlCl3+3H2O。
(2)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氧化铝的质量=210.2g−200g=10.2g,由(1)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氧化铝与参加反应的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比=102:219,设第一次消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则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第一次消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的比例式为:102:219=10.2g:x,故填102:219=10.2g:x。
(3)解:第一次则参加反应的氧化铝的质量=210.2g−200g=10.2g,铝土矿中氧化铝的含量=×100%=60%,故填60%。
(4)解:参加反应的氧化铝的质量=10.2g+20g−9.8g=20.4g
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铝的质量为x
102:267=20.4g:x
x=53.4g
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
×100%=26.7%
y=20.4g
答: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20.4g。
(5)稀释浓盐酸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量筒,故填量筒。
23. 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样品分别是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标记为试剂 A 和试剂 B。老师提供了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石蕊溶液。请同学们利用实验台上提供的化学试剂将两种样品鉴别开来。
【提出问题】A、B 溶液分别是什么?
【探究实验 1】各实验小组分别取少量 A、B 溶液于试管中,
第一组选取氯化钡溶液进行鉴别,在实验中会观察到 A 中有__________明显现象, 完成鉴别任务。
第二组选取稀盐酸进行鉴别,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探究实验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一、二组实验中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均倒入同一废液缸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小组同学经分析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为了使废液安全排放,废液中需加入碳酸钠溶液,加入后溶液中离子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曲线①④所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当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n2 时,再通过__________ (填写一种实验操作)后即可安全排放
【反思与总结】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同学们总结出鉴别物质时,应根据__________,选取合适的试剂,并且该试剂与待区分的物质混合产生__________。
【答案】 ①. 无色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 2HCl+Na2CO3=2NaCl+H2O+CO2↑ ③. Na+、Cl-、H+、Ba2+ ④. H+、Na+ ⑤. 过滤 ⑥. 物质性质的不同点 ⑦. 不同的实验现象
【解析】
【详解】{探究实验一}第一组:氯化钠与碳酸钠两种物质中,能够与氯化钡反应的是碳酸钠,即A为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故填无色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第二组:氯化钠与碳酸钠两种物质中,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的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探究实验二}将一、二组实验中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均倒入同一废液缸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原有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一定有,碳酸钡和盐酸反应重新生成的氯化钡,碳酸钠一定没有,所以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Na+、Cl-、H+、Ba2+,故填Na+、Cl-、H+、Ba2+;
向废液中需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使废液中的H+数量减少,即曲线①表示H+,加入的碳酸钠与废液中的稀盐酸和氯化钡反应后均生成氯化钠,使废液中的Na+数量增加,即曲线④表示Na+,故填H+、Na+;
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在排放废液前,需要通过过滤的方法出去废液中的碳酸钡沉淀,故填过滤。
{反思与总结}
鉴别物质时,应根据被鉴别物质的性质,选择来进行鉴别,故填合适的试剂物质的性质;
鉴别物质时,通过选择合适的试剂与被鉴别物质反应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将物质逐一区分开来,故填不同的实验现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综合测试二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综合测试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47 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47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47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