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能演练轻松闯关:(新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势能》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473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物理知能演练轻松闯关:(新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势能》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473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4.重力势能一课一练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4.重力势能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平地面以上某高度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为正值
B.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C.不同的物体中离地面最高的物体其重力势能最大
D.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物体其重力势能可能为零
解析:选D.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或正负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所以在地面以上某高度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不一定为正值,A项错误.若选取离地面某高度处为参考平面,物体在那一高度的重力势能为零,D项正确.重力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质量和所在的高度两个因素,B、C项错误.
2.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点沿粗糙面AB与光滑面AC分别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与C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沿AB面重力做功多
B.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
C.沿AB面重力势能减少得多
D.沿两个面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
解析:选BD.物体重力做功的多少只与它运动的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所以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A错误,B正确;由于重力势能的变化总等于重力所做的功,故沿两个面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C错误,D正确.
3.某游客领着孩子游泰山时,孩子不小心将手中的皮球滑落,球从A点滚到了山脚下的B点,高度标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到B的曲线轨迹长度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从A到B过程中阻力大小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C.从A到B重力做功mg(H+h)
D.从A到B重力做功mgH
解析:选D.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有关.从A到B的高度差是H,故从A到B重力做功mgH,D正确.
4.(2013·淮南一中高一检测)一个100 g的球从1.8 m的高处落到一个水平板上又弹回到1.25 m的高度,则整个过程中重力对球所做的功及球的重力势能的变化是(g=10 m/s2)( ) A.重力做功为1.8 J
B.重力做了0.55 J的负功
C.球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0.55 J
D.球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1.25 J
解析:选C.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WG=mgh=0.1×10×0.55 J=0.55 J,故重力势能减少0.55 J,所以选项C正确.
5.如图所示,一条铁链长为2 m,质量为10 kg,放在水平地面上,拿住一端提起铁链直到铁链全部离开地面的瞬间,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解析:铁链从初状态到末状态,它的重心位置提高了 h=eq \f(l,2),因而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W=mgl/2=eq \f(1,2)×10×9.8×2 J=98 J,铁链的重力势能增加了98 J.
答案:98 J 增加了98 J
一、单项选择题
1.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将同一物体分别从底端拉到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坡度小的斜面运动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多
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运动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多
C.沿坡度小、粗糙程度大的斜面运动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多
D.不管沿怎样的斜面运动,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相同
解析:选D.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有关,不论是光滑路径还是粗糙路径,也不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高度相同,克服重力做功就相同,D正确.
2.升降机中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h高度时,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
A.mgh B.mgh+mah
C.mah D.mgh-mah
解析:选A.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A正确,B、C、D错误.
3.质量为50 kg、高为1.8 m的跳高运动员,背越式跳过2 m高的横杆而平落在高50 cm的垫子上,整个过程中重力对人做的功大约为( )
A.1 000 J B.750 J
C.650 J D.200 J
解析:选D.起跳时站立,重心离地面0.9 m,平落在50 cm的垫子上,重心下落了约0.4 m,重力做功W=mgh=200 J,故D正确.
4.(2013·大同一中高一检测)一根粗细均匀的长直铁棒重600 N,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一端从地面抬高0.50 m,而另一端仍在地面上,则( )
A.铁棒的重力势能增加了300 J
B.铁棒的重力势能增加了150 J
C.铁棒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0
D.铁棒重力势能增加多少与参考平面选取有关,所以无法确定
解析:选B.铁棒的重心升高的高度h=0.25 m,铁棒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与参考平面选取无关,即ΔEp=mgh=600×0.25 J=150 J,故B正确.
5.一条长为L、质量为m的匀质轻绳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缓慢地把绳子提起来.设提起前半段绳子时人做的功为W1,全部提起来时人做的功为W2,则W1∶W2等于( )
A.1∶1 B.1∶2
C.1∶3 D.1∶4
解析:选D.提起前半段绳子时人做的功W1=eq \f(1,2)mg×eq \f(1,4)l=eq \f(1,8)mgl,提起全部绳子时人做的功为W2=mg·eq \f(1,2)l=eq \f(1,2)mgl,W1∶W2=1∶4.所以答案选D.
二、多项选择题
6.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
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变大了
D.重力势能减小时,重力对物体做正功
解析:选CD.重力势能Ep=mgh,其中h表示物体所在位置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具有相对性,当物体的位置确定,但参考平面不同时,则相对高度h不同,所以重力势能mgh也不同,A错误;当物体在参考平面下方时,物体与参考平面距离越大,重力势能越小,所以B错误;重力势能是标量,负号说明物体在参考平面下方,判断其大小时,与数学上-5<-3的规律一致,所以重力势能由-5 J变为-3 J,重力势能变大了,C正确;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说明高度下降了,所以重力做正功,D正确.
7.(2013·连云港高一检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 J,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高度一定降低了
B.物体的高度一定升高了
C.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是50 J
D.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 J
解析:选BD.克服重力做功,即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高度升高,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但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故A、C错误,B、D正确.
8.一质量为m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竖直向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提升h.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提升过程中手对物体做功m(a+g)h
B.提升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做功mah
C.提升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m(a+g)h
D.提升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mgh
解析:选ABD.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对物体:F-mg=ma
所以手对物体做功W1=Fh=m(g+a)h,故A正确;合外力对物体做功W合=F合h=mah,B正确;物体上升h,克服重力做功mgh,重力势能增加mgh,C错误,D正确.
☆9.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处于同一高度,A沿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B自由下落,最后到达同一水平面,则( )
A.重力对两物体做功相同
B.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
C.到达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A
解析:选AC.重力对B物体做功为mgh,重力对A物体做功(mgsin θ)l=mg(lsin θ)=mgh,A正确.A、B两物体运动时间不同,平均功率不同,B错误.到底端veq \\al(2,B)=2gh,veq \\al(2,A)=2(gsin θ)l=2g(lsin θ)=2gh.A、B两物体到底端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D错误.到底端时A的瞬时功率PA=mgsin θvA,B的瞬时功率PB=mgvB,显然PA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长为l的细线悬于O点,将悬线拉直成水平状态,并给小球一个向下的速度让小球向下运动,O点正下方D处有一钉子,小球运动到B处时会以D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并经过C点,若已知OD=eq \f(2,3)l,则小球由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多少?重力做功为多少?
解析:从A点运动到C点,小球下落h=eq \f(1,3)l
故重力做功WG=mgh=eq \f(1,3)mgl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ΔEp=-WG=-eq \f(1,3)mgl
负号表示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了.
答案:eq \f(1,3)mgl eq \f(1,3)mgl
11.在离地面80 m处无初速释放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200 g,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取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为参考平面,求:
(1)在第2 s末小球的重力势能;
(2)在第3 s内重力所做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解析: (1)在第2 s末小球所处的高度
h=-eq \f(1,2)gt2=-eq \f(1,2)×10×22 m=-20 m
重力势能Ep=mgh=0.2×10×(-20) J=-40 J
Ep<0说明了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下方.
(2)在第3 s末小球所处的高度
h′=-eq \f(1,2)gt′2=-eq \f(1,2)×10×32 m=-45 m
第3 s内重力做功
W=mg(h-h′)=0.2×10×(-20+45) J=50 J
即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50 J.
答案:(1)-40 J (2)50 J 减少了50 J
☆1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上方安装一个长度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现用手拉着弹簧上端的P点缓慢向上移动,直到物体离开地面一段距离.在这一过程中,P点的位移(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是H,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为多少?
解析:P点缓慢向上移动时,设弹簧伸长Δx,物体距离地面高为h,则有H=h+Δx,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即ΔEp=Mgh.
P点缓慢向上移动过程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重力Mg和弹簧的弹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胡克定律,有kΔx=Mg.所以Δx=eq \f(Mg,k),h=H-Δx=H-eq \f(Mg,k)
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
ΔEp=Mgh=Mgeq \b\lc\(\rc\)(\a\vs4\al\c1(H-\f(Mg,k)))=MgH-eq \f(Mg2,k).
答案:MgH-eq \f(Mg2,k)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2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3.功率练习题,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课后复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弹性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