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29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0分)注意: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空气中,曾被叫做“养气”,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1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传统制作工艺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剪纸成花 B.纺纱织布
C.雕琢玉器 D.烧制瓷器
3.(1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水 C.铜 D.氢气
4.(1分)胶头滴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5.(1分)使用化石燃料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环境、资源等值得深思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B.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提高空气质量
C.合理开采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可以缓解资源枯竭的问题
D.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6.(1分)“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的不锈钢中加入了金属镍增强性能,工业上采用火法炼镍的原理是:C+2NiO2Ni+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CO2
B.NiO是一种氧化物
C.碳过量时,气体产物中可能有CO
D.反应中NiO发生氧化反应
7.(1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比较二氧化碳含量
B.区分硬水和软水
C.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8.(1分)掌握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高效地学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法:木炭、硫、红磷等能在氧气中燃烧,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
B.分类法: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所以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C.归纳法:离子、质子、电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因此微观粒子都带电荷
D.推理法:冰和水的分子构成相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9.(1分)镁是一种常见金属,如图表示镁能与四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因为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镁来制造照明弹和烟花
B.反应②可表示为Mg+2H2OMg(OH)2+H2↑,因此镁金属火灾不可用水灭火
C.反应③可表示为2Mg+CO22MgO+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④是一个放热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但不适合作为自热火锅的热源
10.(1分)学习化学可以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下列操作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际问题
操作方法
A
区分酒精和白醋
闻气味
B
去除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加入足量的活性炭,过滤
C
检验氯化钙粉末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D
除去锰酸钾中混有的少量高锰酸钾
充分加热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3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 ;
(2)2个氮原子 ;
(3)氮气 。
12.(4分)中国核聚变“人造太阳”即将建造完成,可控核聚变更加安全,几乎不会污染环境。核聚变的最终元素是铁元素。根据图回答问题。
(1)铁元素是一种 (选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写出一种含有铁元素的化合物 。
13.(3分)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其微观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解离”中,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 (填化学式);
(2)从微观角度,此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
A.原子种类不变
B.分子数目改变
C.分子种类改变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3分)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由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是 ;
(3)每支口服液可摄入的锌元素的质量是 mg。
15.(5分)2021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通过化学学习能进一步了解水,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宏观的水】1800年,尼克尔森用伏打电池对水通电分解,再次确认水是由 组成的;
【微观的水】从微观角度解释“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的原因是 ;
【净化的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 ;
【应用的水】如图所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我们的水】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请你写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 。
16.(5分)丰富的物质世界中,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问题。
(1)用“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长久不褪色的原因是 ;
(2)如图是碳元素“价类二维图”。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对b点对应的其中一种物质有这样的描述“……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文中描述的物质是 (填名称);e点对应的其中一种物质是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
(3)实验室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B.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C.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D.节约纸张
17.(4分)如图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O2,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医院给危重病人吸氧时,用到了原理类似图E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便于观察氧气流速等作用。与病人呼吸罩相连的导管是 端(选填“a”或“b”)。
18.(4分)根据下列与“红磷”有关的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简易装置,该实验中为充分消耗瓶中的氧气,要做的是 ;
(2)实验乙中,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要对比观察的是 ;
(3)实验乙与实验丙相比较,设计理念更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的是实验 ;
(4)实验丁,若取用少量红磷,对实验的结果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19.(3分)阅读关于“质量守恒”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回答问题。
(1)波义尔与罗蒙诺索夫、拉瓦锡得出的结论不同,你认为其原因是 ;
(2)某同学根据拉瓦锡的实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了加热分解43.4g氧化汞,理论上可以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Ⅰ.设未知量【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gO2Hg+O2↑
Ⅲ.写出相关的量 434 32
43.4g x
Ⅳ.列出比例式 =
过程Ⅰ~Ⅳ中存在一处错误,请将错误处直接改正: ;
Ⅴ.按照正确过程求解 x= g;
Ⅵ.简明写出答案 答:略。
20.(6分)思维模型的建构既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某小组同学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图1五个环节的思维模型:
【提出问题】检验甲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是什么?
【推断猜想】猜想1:SO2、H2O;猜想2:CO2、H2O;猜想3:CO、H2O;猜想4:CO、CO2、H2O。
【分析讨论】“猜想1”不成立的原因是 ;
【查阅资料】Ⅰ.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Ⅱ.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而CO不能;
Ⅲ.相同条件下,NaOH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Ca(OH)2强。
【设计实验】应用模型设计如图2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气体产物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讨论】如图2实验方案中,装置C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环节;
【操作现象】Ⅰ.向装置中通入气体产物,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澄清石灰水不浑浊。说明气体产物成分中一定有 ;
Ⅱ.通入一段时间气体产物后,点燃酒精灯,D中有红色固体生成,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D中玻璃管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关闭止水夹,熄灭酒精灯。
【得出结论】猜想 成立;
【分析讨论】装置E的作用是 (选填字母序号)。
A.检验CO2
B.防止污染环境
C.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分)注意: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空气中,曾被叫做“养气”,可以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性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A错误;
B、氧气的用途有供给呼吸等,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C错误;
D、水蒸气不能供给呼吸,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
2.(1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传统制作工艺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剪纸成花 B.纺纱织布
C.雕琢玉器 D.烧制瓷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剪纸成花、纺纱织布、雕琢玉器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剪纸成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雕琢玉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烧制瓷器,瓷器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1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水 C.铜 D.氢气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分)胶头滴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放法进行分析;
C、根据使用完的胶头滴管的放法进行分析;
D、根据盛有液体的胶头滴管的拿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
B、使用完的胶头滴管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故B错;
C、使用完的胶头滴管放在烧杯内,故C正确;
D、盛有液体的胶头滴管要保持橡胶帽朝上,不能倒持,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5.(1分)使用化石燃料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环境、资源等值得深思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B.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提高空气质量
C.合理开采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可以缓解资源枯竭的问题
D.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不能再生解答;
B、根据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C、根据可燃冰的作用来分析;
D、根据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来分析。
【解答】解: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要合理开发与利用,故错误;
B、煤炭中的硫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因此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故正确;
C、可燃冰具有可燃性,燃烧后几乎没有废渣,因此合理开采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可以缓解资源枯竭的问题,故正确;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生活常识及相关的化学知识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6.(1分)“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的不锈钢中加入了金属镍增强性能,工业上采用火法炼镍的原理是:C+2NiO2Ni+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CO2
B.NiO是一种氧化物
C.碳过量时,气体产物中可能有CO
D.反应中NiO发生氧化反应
【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反应中NiO失去了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镍、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镍、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B、Ni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过量时,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产物中可能有CO,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NiO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具有还原性、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氧化物的特征、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1分)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比较二氧化碳含量
B.区分硬水和软水
C.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分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C、过氧化氢浓度不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D、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解答】解:A、过程中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该选项正确;
B、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该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浓度不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该选项不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该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1分)掌握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高效地学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法:木炭、硫、红磷等能在氧气中燃烧,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
B.分类法: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所以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C.归纳法:离子、质子、电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因此微观粒子都带电荷
D.推理法:冰和水的分子构成相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原子不显电性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木炭、硫、红磷等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故A说法正确;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所以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B说法正确;
C、分子、原子不显电性,它们都属于微观粒子,故C说法错误;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冰和水的分子构成相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氧气的性质,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带电情况,分子的性质。
9.(1分)镁是一种常见金属,如图表示镁能与四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因为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镁来制造照明弹和烟花
B.反应②可表示为Mg+2H2OMg(OH)2+H2↑,因此镁金属火灾不可用水灭火
C.反应③可表示为2Mg+CO22MgO+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④是一个放热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但不适合作为自热火锅的热源
【分析】A、因为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镁来制造照明弹和烟花;
B、反应②可表示为Mg+2H2OMg(OH)2+H2↑,因此镁金属火灾不可用水灭火;
C、反应③可表示为2Mg+CO22MgO+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生成的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解答】解:A、因为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镁来制造照明弹和烟花,该选项正确;
B、反应②可表示为Mg+2H2OMg(OH)2+H2↑,因此镁金属火灾不可用水灭火,该选项正确;
C、反应③可表示为2Mg+CO22MgO+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④是一个放热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但不适合作为自热火锅的热源,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该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1分)学习化学可以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下列操作方法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际问题
操作方法
A
区分酒精和白醋
闻气味
B
去除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加入足量的活性炭,过滤
C
检验氯化钙粉末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D
除去锰酸钾中混有的少量高锰酸钾
充分加热
A.A B.B C.C D.D
【分析】A、酒精有特殊的芳香醇气味,白醋有刺激性气味;
B、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
C、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解答】解:A、酒精有特殊的芳香醇气味,白醋有刺激性气味,该选项正确;
B、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该选项正确;
C、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除去高锰酸钾带入二氧化锰,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3分)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 N ;
(2)2个氮原子 2N ;
(3)氮气 N2 。
【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1)氮元素表示为N,故答案为:N;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答案为:2N;
(3)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一个氮气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N2。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4分)中国核聚变“人造太阳”即将建造完成,可控核聚变更加安全,几乎不会污染环境。核聚变的最终元素是铁元素。根据图回答问题。
(1)铁元素是一种 金属 (选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5.85 ;
(2)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失去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写出一种含有铁元素的化合物 Fe2O3(或FeO、FeCl2、FeCl3、FeSO4等) 。
【分析】(1)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2)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根据常见的铁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2)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3)氧化铁、氧化亚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硫酸亚铁等均为铁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Fe2O3、FeO、FeCl2、FeCl3、FeSO4等。
故答案为:
(1)金属;55.85;
(2)失去;
(3)Fe2O3(或FeO、FeCl2、FeCl3、FeSO4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分)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其微观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解离”中,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 H2 (填化学式);
(2)从微观角度,此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原因是 C (选填字母);
A.原子种类不变
B.分子数目改变
C.分子种类改变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O2H2O2 。
【分析】(1)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来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中的粒子变化情况来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氢气分子变为氢原子,所以发生结构破坏分子为氢分子;故答案为:H2。
(2)从微观角度,此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原因是分子种类改变;故答案为:C;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O2H2O2;故答案为:H2+O2H2O2。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4.(3分)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由 四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是 6:11 ;
(3)每支口服液可摄入的锌元素的质量是 6.5 mg。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某元素的质量=该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解: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C12H22O14Zn。
(1)葡萄糖酸锌由C、H、O、Zn四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是12:22=6:11;
(3)标签中每支口服液含锌元素的质量为45.5mg××100%=6.5mg。
故答案为:(1)四;(2)6:11;(3)6.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5分)2021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通过化学学习能进一步了解水,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宏观的水】1800年,尼克尔森用伏打电池对水通电分解,再次确认水是由 氢元素、氧元素 组成的;
【微观的水】从微观角度解释“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的原因是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净化的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 煮沸 ;
【应用的水】如图所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
【我们的水】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请你写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 淘米水浇花或用完水及时关水龙头或利用洗脸水冲厕所等 。
【分析】【宏观的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的水】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净化的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应用的水】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我们的水】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淘米水浇花、用完水及时关水龙头、利用洗脸水冲厕所等。
【解答】解:【宏观的水】1800年,尼克尔森用伏打电池对水通电分解,再次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氢元素、氧元素。
【微观的水】从微观角度解释“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的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净化的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煮沸。
【应用的水】如图所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故答案为: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我们的水】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淘米水浇花、用完水及时关水龙头、利用洗脸水冲厕所等。
故答案为:淘米水浇花或用完水及时关水龙头或利用洗脸水冲厕所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5分)丰富的物质世界中,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问题。
(1)用“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长久不褪色的原因是 常温下,碳(C)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2)如图是碳元素“价类二维图”。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对b点对应的其中一种物质有这样的描述“……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文中描述的物质是 金刚石 (填名称);e点对应的其中一种物质是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红 色;
(3)实验室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
(4)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BD (填字母序号)。
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B.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C.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D.节约纸张
【分析】(1)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碳元素“价类二维图”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进行分析。
【解答】解:(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用“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长久不褪色;
(2)由图可知,b点对应的其中一种物质是碳的单质,所以推断可能是金刚石、石墨或C60等,但由于此物质“……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所以只可能是金刚石,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所以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4)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可以实现”碳中和“,故A正确;
B、随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可以实现”碳中和“,故B正确;
C、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浪费资源,需要大量砍伐树木,不能实现”碳中和“,故C错误;
D、节约纸张,可以实现”碳中和“,故D正确。
故选:ABD。
故答案为:(1)常温下,碳(C)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①金刚石;红;
(3)CaCO3+2HCl=CaCl2+CO2↑+H2O;
(4)AB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7.(4分)如图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试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O2,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
(3)医院给危重病人吸氧时,用到了原理类似图E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便于观察氧气流速等作用。与病人呼吸罩相连的导管是 b 端(选填“a”或“b”)。
【分析】(1)根据初中常用仪器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3)根据E的装置图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初中常用仪器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O2,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故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A;反应物是氯酸钾,生成物是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所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3)根据E的装置图进行分析可知,与病人呼吸罩相连的导管是b。
故答案为:(1)试管;
(2)A;2KClO3 2KCl+3O2↑;
(3)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初中常见仪器的名称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18.(4分)根据下列与“红磷”有关的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简易装置,该实验中为充分消耗瓶中的氧气,要做的是 使用的红磷要过量(或足量) ;
(2)实验乙中,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要对比观察的是 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现象 ;
(3)实验乙与实验丙相比较,设计理念更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的是实验 丙 ;
(4)实验丁,若取用少量红磷,对实验的结果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分析】(1)根据足量红磷可以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3)根据装置特点总结装置优点;
(4)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来分析。
【解答】解:(1)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红磷的用量应保证足量或过量;
(2)实验乙中,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要对比观察的是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现;
(3)实验乙与实验丙相比较,实验丙都在密闭装置内进行,避免生成物扩散到空气,防止造成空气污染,设计理念更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的是实验丙;
(4)实验丁,利用化学反应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这是因为无论红磷是否完全反应,天平都保持平衡。
故答案为:(1)使用的红磷要过量(或足量);
(2)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现象;
(3)丙 ;
(4)没有。
【点评】正确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是要具备完备的化学知识,并且要了解各种实验的特点。
19.(3分)阅读关于“质量守恒”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回答问题。
(1)波义尔与罗蒙诺索夫、拉瓦锡得出的结论不同,你认为其原因是 装置没有密闭(其它表述合理即可) ;
(2)某同学根据拉瓦锡的实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了加热分解43.4g氧化汞,理论上可以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Ⅰ.设未知量【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gO2Hg+O2↑
Ⅲ.写出相关的量 434 32
43.4g x
Ⅳ.列出比例式 =
过程Ⅰ~Ⅳ中存在一处错误,请将错误处直接改正: = ;
Ⅴ.按照正确过程求解 x= 3.2 g;
Ⅵ.简明写出答案 答:略。
【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题目中的计算过程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从波义尔是在空气中进行实验,而罗蒙诺索夫、拉瓦锡是在密闭容器中后进行的,因此导致结论不同;故答案为:装置没有密闭(其它表述合理即可);
(2)设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2HgO2Hg+O2↑
434 32
43.4g x
=
解得:x=3.2g
根据以上分析;过程Ⅰ~Ⅳ中比例式错误,故答案为:=;3.2。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考查了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格式,解题时要注意格式规范,计算准确。
20.(6分)思维模型的建构既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某小组同学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图1五个环节的思维模型:
【提出问题】检验甲烷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是什么?
【推断猜想】猜想1:SO2、H2O;猜想2:CO2、H2O;猜想3:CO、H2O;猜想4:CO、CO2、H2O。
【分析讨论】“猜想1”不成立的原因是 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
【查阅资料】Ⅰ.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Ⅱ.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而CO不能;
Ⅲ.相同条件下,NaOH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Ca(OH)2强。
【设计实验】应用模型设计如图2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气体产物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讨论】如图2实验方案中,装置C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Ⅱ或气体净化 环节;
【操作现象】Ⅰ.向装置中通入气体产物,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澄清石灰水不浑浊。说明气体产物成分中一定有 水、二氧化碳 ;
Ⅱ.通入一段时间气体产物后,点燃酒精灯,D中有红色固体生成,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D中玻璃管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COCu+CO2 ;
Ⅲ.关闭止水夹,熄灭酒精灯。
【得出结论】猜想 4 成立;
【分析讨论】装置E的作用是 AB (选填字母序号)。
A.检验CO2
B.防止污染环境
C.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分析】【分析讨论】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分析讨论】
如图2实验方案中,装置C引流吸收二氧化碳,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Ⅱ或气体净化环节。
【操作现象】
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得出结论】
猜想4成立。
【分析讨论】
装置E的作用是检验CO2、防止污染环境(收集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解答】解:【分析讨论】
“猜想1”不成立的原因是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分析讨论】
如图2实验方案中,装置C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Ⅱ或气体净化环节。
故答案为:Ⅱ或气体净化。
【操作现象】
Ⅰ.向装置中通入气体产物,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E中澄清石灰水不浑浊,说明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故答案为:水、二氧化碳。
Ⅱ.D中玻璃管里,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COCu+CO2。
故答案为:CuO+COCu+CO2。
【得出结论】
猜想4成立。
故答案为:4。
【分析讨论】
装置E的作用是检验CO2、防止污染环境(收集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8 12:45:59;用户:试用;邮箱:zssxcj@xyh.com;学号:2399720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共17页。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