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2课 用雕塑记录时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2课 用雕塑记录时光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用雕塑记录时光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和泥塑的基本技法。
2、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尝试用陶泥表现具有一定动态、神态的人物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陶泥表现清晨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塑造出生动、富有生活情趣的人物形象。
三、
教学过程
1、对比欣赏:(电脑显示部分学生课前创作的小泥人)
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看几张图片,是不是很眼熟呢?这就是同学们课前制作的小泥人。老师将它们拍了下来。
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我们的作品与艺术家的作品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生:谈动态、神态
教师:所以,我们在人物塑造过程中一定要向艺术家们学习,抓住人物的动态与神态的特征进行塑造。动态与神态的把握是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关键。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人物泥塑。相信通过学习会让我们更加心手合一。
2、深入赏析
这两个人物形象来源于现代雕塑家王少军的作品《都市言情》。
它表现了人们在搭乘地铁的瞬间。车窗上的人影,艺术家只用了简洁的线条来塑造,表现出了玻璃的质感。)
师:你能从人物的动态和神态上,看出对方的身份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展开讨论,再派代表来回答。同学们可以尝试不仅仅只从人物的动态与神态两个方面分析,还可以通过人物服饰以及背包、手上拿的物品等综合分析,猜猜人物的身份?)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分析作品动态、神态、细节,教师补充:
如:左一体态呈S型,头部高高仰起,背一款单肩小挎包,是位 非常神气的卷发摩登女郎;左二是一位正在认真阅读的老知识分子;左三展现了一位时尚而优雅的女性形象;左四人物正在闭目养神,两手交插于胸前,两腿之间紧紧夹着一个公文包,脸上呈现很疲惫的神情,表现了一个警觉性很高,胖胖的老板形象;左五再现的一位高度近视、拘谨的老人形象;左六刻画了一个背着书包天真无邪,睡意朦胧的儿童形象。
大家看看这个小朋友,老师觉得他也非常有趣,我们来看看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艺术家刻画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虽然他的动态幅度不大,神态也不夸张,但从他睡意朦胧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晨中,因起床太早,要赶地铁上学的儿童形象。可见艺术家细致入微观察生活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观察分析
学生练习1:今天我们也以《清晨》为题,用陶泥捏塑一个清晨中的人物动态。
你想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谁来谈一谈在无数个清晨中曾经有哪些打动你的场景?是早上家人忙碌的身影,还是上学路上的沿途所见呢?
生:略谈
教师引导:清晨中还有许多动人的场景。随着曙光的来临,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有早起上学的孩子、辛劳的清洁工人、还有健身的、拉着小曲自娱自乐的人们······
这是老师自己学校里师生晨练与晨读的身影。
怎样才能塑造出清晨中这些生动的人物动态呢?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捕捉一个印象最深的动态来塑造。
4、教师演示
老师来做个动态示范:
(旁白):首先通过捏制的方法做出大形,然后捏头、脖子、手是从身体两侧捏出的,在捏大形时,注意不要将大形捏成较细长的柱体,这样手不仅会出不来,身体还会变细,使比例不协调。要边捏边往上推。随时注意人体的比例关系,如果身体太细,手太短都可以补一些泥上去。注意随时调整比例关系。
头重脚轻,腿就站不稳,因此,腿就要捏得稍微粗壮点。这样一个人形就出来了。动态不明显,怎么办?没关系,(加舞蹈动作图片)人体的各种动态变化都是由身体各关节的变化产生的,如颈部、腰部、手肘部位、膝关节的活动产生的。只有掌握了这些人物动态变化的要点,才能帮助我们表现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这个舞蹈动态,我们可通过脊椎的弯曲,肘关节、膝关节等变化,表现出来。运用这种方 法,在同一大形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塑造出许多的人物动态。(教师当堂示范动态塑造)像这个动态,因动态幅度较大,将会影响到它的稳定性,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办法有很多!在制作大一点的泥塑时,为防止变形或倒塌,可尝试做支架。做小型泥塑时,我们可以运用铁丝、木条等加以支撑。今天我们的泥塑个头也不大,有这样一个方法,大家不妨也来试试看!
我们可以选择牙签这类材料在需要的位置加以支撑。同时尽量注意牙签这类辅助材料的隐蔽性。通过这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造型会比以前更稳定。(教师当堂示范稳定性) 5、尝试训练
接下来,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的方法,快速的用陶泥塑造出一个清晨中的人物动态。音乐一停你们的手也要停下来。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既快又好!(教师在学生塑大形时,拿一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让学生讨论、互相提意见。如根据人物大小,注意头、手、脚比例的协调!)
展示部分学生塑造的动态造型:(切换投影,让学生看大屏幕上自己课堂上塑造出的动态造型)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吧!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现在的作品与课前捏制的小泥人比较在动态造型上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6、技法学习
如果我们能在动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人物神态及细节塑造,如:表情、服饰、发型等等。我想我们的作品会更加的生动、传神。
用陶泥来表现人物的神情动态仅靠双手是不够的,还要借助雕塑工具。(简介工具材料)
教师展示工具:这是专业的雕塑工具,而这边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用到的简单自制工具。尖端的部分,我们可以用来刻、挖。另一端的斜刀部分,可以用来削、切、抹。
接下来,我们以人物头部为例,看看老师是怎样运用工具进行神态与细节塑造的?
视频示范(二):神态及细节塑造。
视频播放教师补充说明:
(旁白):首先,我们可以用加的方法为他塑造鼻子,再用抹的方法将它们衔接起来。用工具的尖端塑造鼻孔。那么,眼睛可以用贴的方法,你们还可以根据动态的要求,选择刻的方法塑造,或用手指压的方法去塑造。高高的颧骨部分可以用先加再抹的方法塑上去。接着用工具与手指压出人中。嘴可以使用工具的斜刀部分挖出来,头发则用搓泥条的方法加上去再用先压再抹的方法固定,两旁的头发可以 大面积的用泥贴上去。其他的部分如:耳朵则是先加后减。其实,雕塑是360度的整体,我们不要只追求正面的塑造,背面与侧面的塑造也要跟上。
小结:整个塑造过程中老师运用了刻、挖、抹、接、贴??等多种技法。
雕塑的塑造过程,其实就是“加法与减法”的运用。
那么,谁来说说看,刚才老师在塑造时,哪些部分用到了加法,哪些又用到了减法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人物泥塑的制作方法:
首先,塑大形,接着在大形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塑造,再进一步塑神态,最后补细节如:服饰、道具等,使人物形象变得更生动传神。
7、完善作业
下面,请随着音乐声再次动起手来,进一步塑造出神态及细节部分,完善你的作品。
电脑显示:优秀作品供学生参考。(教师提示:雕塑是360度的整体,在塑造时背面与侧面都要跟上!)
8、
展示成果:
将学生作品摆放在教室内的展台上。
显示:课前制作的小泥人
这些作品你最喜欢哪个呢?你选择它的理由是什么?
那这是谁的作品?在塑造过程中你都运用到了哪些技法?
同学们觉得哪件作品还需要改进的呢?
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9、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手捏成型的方法,运用刻、挖、抹、接、贴等多种技法塑造出了这么多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泥土本身是没有生命的,是你们赋予了它全新的内涵,再现了无数个清晨中精彩的瞬间。
10、课后作业:
场景组合:课后请根据自己作品中人物的特点与同学的作品自由组合成场景,人物组合时,要注意疏密关系和互相呼应。可适当添加景物,并为作品取名,拍成照片,发到我的邮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湘美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 用雕塑记录时光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湘美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 用雕塑记录时光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自主探究,了解工具材料,观察比较,雕塑的创作方法,尝试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美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 用雕塑记录时光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