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波的衍射和干涉学案及答案
展开波的干涉 学案
【基础知识诱思】
几列波同时在介质中传播,不管它们是否相遇,都各自以原有的状态传播,彼此互不影响.例如,房间里人们在交谈,同时播放音乐,但不会因此改变说话人的声音,同样音乐也不会由于旁边有人说话而使旋律发生变化,假设我们放的音乐由两个频率相同的扬声器播放,当人在房间内走动时,他便会听到音乐的旋律发生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声波发生了干涉.那么波发生干涉的条件是如何呢?波的干涉有何特点?
【重点难点解读】
问题一:波的叠加原理
解读:两列波相遇后,能够保持各自原来的波形继续向前传播,互不干扰,如图10.5-l甲、乙所示,所以波具有独立传播的特性.
当两列波相遇时,在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会同时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如图10.5-2甲、乙、丙所示和图10.5—3甲、乙、丙所示.
由于在叠加区域内的质点的位移是两列波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如果两位移都为正,则叠加后振动加强,如图10.5-2乙波峰和波峰的叠加;若两位移都为负,则叠加后振动也加强,如波谷与波谷叠加;若两位移一正一负,则叠加后振动减弱,如图10.5-3乙波峰和波谷的叠加.
问题二:波的干涉
解读:(1)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同性质的波相遇.
(2)干涉现象:干涉是波叠加的结果.当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叠加时,会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如图10.5-4所示.由图看出,当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时,该点的振动是加强的,其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而波峰和波谷相遇时,振动是减弱的,其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的区域始终减弱.
【解题技法点拨】
怎样判断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
(1)利用干涉图样判断:
在波的干涉图样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如图10.5-5所示D点、A点、B点的振动是加强的,如果用一条直线将振动加强的点连接起来,这条线上的点的振动都是加强的;而波峰和波谷相遇处,如图10.5-5中C、E、F点的振动一定减弱,把减弱点用线连接起来,则线上的点的振动都是减弱的;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振幅之间.
(2)利用波源到该质点的路程差判断:
设在两列波叠加的区域中有一质点P,P到两波源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令r=|r1-r2|,若两列波波长都为,且两波源振动情况相同,则有:
当r=n(0,1,2……)即波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则P点的振动是加强的.
当r=(2n+1)(n=0,l,2……)即波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则P点的振动是减弱的.
例 如图10.5-6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cm,且在图中所示范围内传播的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质点坚直高度差为20cm
C.图示时刻C质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D.从此时刻起经0.25sB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点拨:点A、B、C、E均为振动加强点,它们的振幅均为两列波振幅之和,等于10cm,它们的位移均做周期性变化,变化范围为-10cm~10cm,故A错;A点此时在波峰,B点在波谷,故竖直高度差为20cm,故B正确;C为BE的中点,B在波谷,而E在波峰,C应在平衡位置,根据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关系,C应向下运动,故C正确;根据题目,由v=f可知T==0.5s,故在0.25s的时间内B质点的路程为20cm,故D正确.
答案:BCD
【经典名题探究】
考点一:对于干涉现象的理解
例1 两列波相遇叠加发生了稳定的干涉现象,得到了干涉图样,则关于干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的频率一定相同,振幅不一定相等
B.振动加强区始终加强,振动减弱区始终减弱
C.振动加强区域与振动减弱区域互相间隔
D.振动加强区域的位移大,振动减弱区域的位移小
分析:两列波叠加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其条件是两列波必须频率相同,而振幅的大小与干涉无关,所以A正确;加强的区域始终加强,减弱的区域始终减弱且相互间隔,这是干涉的重要现象,所以B、C正确;加强区域是两列波在此地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大,但位移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有时为零,故D错.
答案:ABC
探究: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叠加后会得到稳定的干涉图样,是否该图样是稳定不变的?若变,按什么规律变化?如何理解“稳定”的含义?[提示:干涉图样按振动规律变化,稳定的真正含义是振动加强(减弱)的区域始终都是振动加强(减弱)]
姊妹题 如图10.5-7所示,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由于它们发出的波相互叠加,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对于a、b、c点振动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b处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
B。a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
C.b处此时刻是波谷与波谷相遇
D.c处的振动永远减弱
答案:CD
考点二:干涉图样上加强、减弱点的振动情况
例2 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S1、S2产生的波叠加,某时刻形成的干涉图样如图10.5-8所示,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a、b、c三个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 ,振动减弱的点是 ;从该时刻起,经过l/4周期,它们中位移为零的点是 .
分析:初时刻b点是波峰和波峰的相遇点,因而该点振动加强;a、c两点是波谷和波峰的相遇点,因而a、c两点振动减弱;经过周期,前列波在a、b、c三点恰是平衡位置处,因而a、b、c三点的位移为零.
答案:b a、c a、b、c
探究:振动的加强和减弱是对振幅的大小而言,振动加强区是否一定是波峰和波峰叠加区?减弱区是否一定是波谷和波峰叠加区?(提示:振动加强区,不一定是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叠加的区域,也可能是平衡位置叠加区域)
姊妹题 两固定的相同的声源发出的波长相等的声波叠加,如果某时刻叠加区域里P点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那么在以后的时间里,P点的振动( )
A.有时加强,有时减弱 B.经周期的奇数倍时加强
C.始终加强 D.始终减弱
答案:C
考点三:干涉区域内质点的振动
例3 如图10.5-9所示,在x轴上A、B为振动情况相同的两波源,相距3m,两波源同时开始振动,产生的波沿x轴传播,波长都为2m,振幅都为0.05m,问:
(1)x轴上坐标为1.0m、1.5m、2.0m、2.5m处C、D、E、F四质点的振幅各多大?
(2)若波速为5m/s,则2.5m处的质点F在0.8s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分析:本题考查干涉区域内质点的振动.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如果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该点的振动是加强的;如果路程筹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点的振动是减弱的,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等.则这些点的振幅为零.
(1)C和E点到A、B的路程差分别为;
sC=CB-CA=2.0m-1.0m=1.0m=
sE=EA-EB=2.0m-1.0m=1.0m=
所以C、E两点的振动是减弱的,两点的振幅为零.
D和F点到A、B的路差基分别为:
sD=DA-DB=1.5m-1.5m=0
sF=FA-FB=2.5m-0.5m=2.0m=
所以D、F点振动是加强的,两列波在这两点所引起的振动总是方向相同,所以D、F两点的振幅A=2×0.05m=0.1m.
(2)波的周期T=s=0.4s
2.5m处质点F经0.8s=2T后,由于F点的振动总是加强的,振幅A=0.1m,所以0.8s内质点F通过的路程s=8A=0.8m
答案:(1)C、E振幅为零;D、F振幅为0.1m (2)0.8m.
探究:用干涉图样和路程差都可以确定介质中某点的振动情况,可以看到用干涉图样更直观一些,但只局限于离振源较近的区域.若区域离振源较远,作干涉图样就不如用路程差计算方便一些.
姊妹题 两列完全相同的横波,分别从波源A、B两点沿直线相向传播,t=0时刻的图象如图10.5一10所示,如果两列波的波速都是1m/s,则( )
A.t=0.2s时,CD之间只有F点位移最大
B.t=0.2s时,CD之间E、F、G点位移最大
C.t=0.5s时,CD之间只有F点位移最大
D.t=0.5s时,CD之间E、G点位移最大
答案:C
【思维误区诊断】
易错点:波的叠加原理及相对独立性,易对波速、波峰点与相遇点的距离关系弄不明白,而致错.
例 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一列波①,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波源在绳的右端发出一列波②,频率为f2,振幅为A2,P为两波源的中点,如图10.5-11所示,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列波同时到达波源的中点P
B.两列波相遇时,P点的波峰值可达A1+A2
C.两列波相遇时,绳上波峰值可达A1+A2的点只有一个,此点在P点左侧
D.两列波相遇后,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独立传播
[误点诊断] 错选C.两列波的波速相同,同时开始传播,因此应同时到达绳的中点P,因此A正确;到达P点时,P点是波峰与波峰相叠加,故两波峰叠加时波峰值为A1+A2,所以B正确,C错误;相遇后,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独立传播对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名师批答] 两列波同时传到P点,使P点开始振动,但并非波峰同时传播到P点,如图10.5-12所示,因波速相同,而两列波的波长不同,所以当两列波同时传播到P点时,两波峰距P点的距离并不相同,如图10.5-12所示,所以应该波长较小的波的波峰先到达P点,而两波峰同时到达的位置大约在图10.5-12中的O点,故本题B选项错误,A、C、D正确.
答案:B
【同步达纲练习】
[基础知识]
l.关于干涉和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也都能发生衍射
B.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但不一定能发生衍射
C.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干涉和衍射
D.只有纵波才能发生干涉和衍射
2.两列波叠加时,关于介质中的任一质点的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周期一定是两分振动周期之和
B.它的频率一定是两分振动频率之和
C.它的振幅一定是两分振动振幅之和
D.它的位移一定是两分振动位移之和
3.两个频率相同的波源,在振动过程中它们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由这两个波源激起的两列波传到某一固定点P时,在P点出现永远抵消的现象,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之差( )
A.可能等于一个波长 B.可能等于半波长
C.可能等于零 D.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
4.如图10.5-13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S1和S2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现将S1S2连线分成四等份,若每一等份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则图中各等分点P、Q、R中( )
A.Q点处于波谷
B.P、R两点总处于波峰
C.Q点振动始终增强
D.P、Q、R三点处振动总是增强
5.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叠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加强
B.这两列波不一定叠加
C.不出现干涉时,任一点的总位移也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矢量和
D.干涉的两列波,就是发生了互相干扰,分开后的振幅、周期等都发生了变化
6.如图10.5-14所示,在y轴上P、Q两点有两振动完全相同的波源S1、S2,激起的机械波的波长=1m,P、Q的纵坐标分别为yP=6m,yQ=1m,那么在x轴上会出现振动加强的点有 个.
7.如图10.5-15所示,两个相同的声源S1、S2相距10m,频率为1700Hz,振动位置相同,已知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则由S1和S2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 .图中Q点是S1、S2的中点,OQ是S1S2的中垂线,长度QO=400mm,OP平行于S1S2,OP长为16m,由于两列波相遇产生干涉的结果,在O点振动将 .
8.如图10.5-16所示,在同一介质中,有两个振幅相等、频率均为f=100Hz的同频波源A和B,波速v=10m/s;AB=20m,AP=15m,且AB垂直AP;若A点为波峰时,B点恰为波谷,试分析AF发生的两列波在P点干涉的结果.
9.如图10.5-17所示,S1、S2为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源,产生的声波的波长均为2m;S1在原点,S2在x轴x=4m处,一人沿y轴的正向行走,问此人能听到几次强音?
[能力提升]
1.关于波的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列波影响了另一列波,这就叫做干涉
B.两列波相互叠加时,必定产生干涉
C.两列波相互干涉是波叠加的结果
D.频率不同的两列波不可能产生干涉
2.由两列波叠加,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可以确定( )
A.振动加强的区域各质点都在波峰上
B.振动减弱的区域有的质点位移不为零
C.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随波推进
D.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位置不变
3.两列振幅和波长都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波(如图10.5—18甲所示),在相遇的某一时刻(如图10.5-18乙所示),两列波“消失”.此时介质中x、y两点的运动情况是( )
A.x向下,y向上 B.x向上,y向下
C.x、y都向上 D.x、y都静止
4.一个波源在一根绳的左端发生波甲,另一波源在同一根绳的右端发生波乙,波速等于1m/s,在t=0时绳上的波形如图10.5-19所示,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t=2s时,波形如图b,t=4s时,波形如图c
B.当t=2s时,波形如图b,t=4s时,波形如图d
C.当t=28时,波形如图c,t=4s时,波形如图b
D.当t=2s时,波形如图c,t=4s时,波形如图d
5.S1、S2是两个相同波源,这两个波源发生干涉时,在干涉区域内有a、b、c三点,某时刻a点波峰和波谷相遇,b点两列波的波谷相遇,c点两列波的波峰相遇,问再经过T/2时间,振动加强的是( )
A.只有a点 B.只有c点
C.b点和c点 D.b点和a点
6.A、B是同频率的两水波波源,如图10.5-20实线是波峰,虚线是波谷,则( )
A.a点此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B.b点此时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为0
C.ab之间还有很多振动加强点
D.a、b、c此时加速度都最大
7.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波源发出的两列波分别用不同的同心圆表示,其波峰用实线表示,虚线表示波谷,某一时刻两列波在空间传播的情况如图10.5-21所示,在两列波相遇空间有M、N、Q、K四点,则振动加强的点是 ;振动减弱的点是 .
8.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传播,传播速度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分别如图10.5-22中实线、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轴,则图中x=1、2、3、4、5、6、7、8各点中的振幅最大的是x= 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 的点.
9.设两列波的周期分别为T=2.0s,T2=4.0s,在t=0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叠加,试说明这两列波能否形成干涉.
10.两列振幅、波长和波速都相同的简谐波1和2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波速为v=200m/s,在t=0时刻的部分波形如图10.5-23所示,那么在x轴上坐标为xP=450m的P质点,经最短时间t1出现位移最大值,经最短时间t2出现位移最小值,则t1、t2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A 2.D 3.ACD 4.BC 5.C
6.9 分析:如图D10-4所示,设在x轴上的正半轴上有一点M是加强点,则一定有MP-MQ=n(n=l,2……),又因为MP-MQ≤PQ=5m,由以上两式,当n取1、2、3、4、5时,共有5个点,根据对称性,当n=1、2、3、4时,x轴负半轴上有四个点,所以共有9个点.
7.0.2m 加强
8.P点是振动减弱点,振幅为零 分析:由题意,A、B两波源产生的两列波的波长==0.1m,由三角关系求得PB==25m,所以A、B到P点的路程为s=PB-PA=10m=100,由于A、B的振动方向恰好相反,所以当s=100时,P点的振动减弱,振幅为零.
9.2次强音 分析:设此人沿y轴行至P点时能够听到强音,则有
S2P-S1P=n(n=1,2,3……) ①
又S2P-S1P≤4m ②
由①②得,当n=1、2时,P点坐标为(0,3),(0,0),所以有两次听到强音.
[能力提升]
1.CD 2.BD 3.A 4.D 5.C 6.ACD 7.M、K N、Q 8.4、8 2、6
9.两列波不能形成干涉 分析:t=0时,P点的位移为二列波引起的位移的和,即P点达到正向最大位移;经过2s,在t=2s时刻,周期为2.0s的波再次出现波峰,而周期为4.0s的波却出现波谷,叠加的结果是使P点的位移为两列波引起的振幅之差,所以P点的振动时而加强,时而减弱,不符合发生干涉的定义,不能形成干涉.
10.t1=0.25s t2=0.75s 分析:由图可知=400m,1、2两列波在P点同时出现波峰时,P点的位移最大,利用波形平移,可得t1=,当两列波同时在P点为平衡位置,则P点位移最小,t2=.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波的衍射和干涉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波的衍射和干涉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内容,提出疑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 机械波4 波的衍射和干涉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 机械波4 波的衍射和干涉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波的叠加,波的干涉,波的干涉图样,波的干涉中加强和减弱的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4 波的衍射和干涉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4 波的衍射和干涉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诱思,重点难点解读,解题技法点拨,经典名题探究,思维误区诊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