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八年级物理期末总复习二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八年级物理期末总复习二,文件包含宜兴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八年级物理期末总复习二-解析版docx、宜兴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八年级物理期末总复习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宜兴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八年级物理期末总复习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响度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放低些
C.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答案】C
【详解】
A.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A错误;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放低些,故B错误;
C.声波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也是由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四个实验场景,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此实验现象可以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所用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B.乙、丙两图都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丙图可以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
D.丁图可以验证空气可以传声、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
【答案】D
【详解】
A.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实验推理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所示,用该装置探究钢尺振动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频率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而图丙,重敲音叉时,小球被推开的幅度增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增大,说明音叉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保持音叉振动的频率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综上所述,乙、丙两图都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图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同时听到了声音,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图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紧靠左边音叉的轻质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说明左音叉在振动,并且左音叉振动的原因是由于右音叉的振动,这样不仅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说明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还说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可以验证空气可以传声、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热现象实验中,所得的撕去了一角的图象,下列关于该图象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
A.可能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像
B.可能是某种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C.若是熔化图象,AB段内物质为固液共存状态
D.无论是熔化还是沸腾图像,即使AB段温度不变,仍需吸热
【答案】B
【详解】
A B.图像中AB段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既符合液体沸腾时的特征,也符合晶体熔化时的特征,即可能是液体沸腾的图像,也可能是晶体熔化时的图像,因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不可能是非晶体熔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B符合题意;
C.若是熔化图像,由于温度保持不变,此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在持续加热,即物体一直在吸热,所以无论是沸腾还是熔化都需要吸热。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B.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透过玻璃看窗外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实像
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
【答案】D
【详解】
A.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镜面反射会刺眼,故A错误;
B.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透过玻璃看窗外的景物,经过两种不同的介质,会发生折射,看到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是虚像,故C错误;
D.根据光路可逆,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够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故D正确。
故选D。
5.一束光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从左上方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的O点,如果在不改变入射光方向的情况下,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可采用的方法是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 )
A.沿逆时针方向转15°角 B.沿顺时针方向转15°角
C.沿逆时针方向转30°角 D.沿顺时针方向转30°角
【答案】A
【详解】
A.若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沿逆时针方向转15°角,则入射角为
45°﹣15°=30°
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30°,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30°+30°=60°
故A符合题意;
B.若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沿顺时针方向转15°角,则入射角为
45°+15°=60°
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60°+60°=120°
故B不符合题意;
C.若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沿逆时针方向转30°角,则入射角为
45°-30°=15°
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15°,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5°+15°=30°
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O的水平轴沿顺时针方向转30°角,则入射角为
45°+30°=75°
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75°,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75°+75°=150°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 )
A.近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C.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C
【详解】
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折光能力越强,水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像成在光屏的前方,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所以此过程模拟的近视眼,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用凹透镜矫正。
故选C。
7.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河水 D.河岸
【答案】B
【详解】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由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相对于船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所选的参照物是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B.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
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答案】C
【详解】
A.由图可知,0~10min,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由可知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
B.10~20min,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车平均速度不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B错误;
C.20~30min,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由可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正确;
D.0~30min,甲乙运动的路程相等,由可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放置器材,此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根据蜡烛移动到刻度尺上20m处的成像特点,可制成幻灯机
C.若将蜡烛向左移动,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重新找到清晰的像
D.若将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光屏上可以找到正立、等大的像
【答案】AC
【详解】
A.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像距等于物距,则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等大的实像;则
2f=20cm
所以
f=10cm
故A正确;
B.蜡烛移动到刻度尺上20m处,物距
u=50cm-20cm=30cm>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C.当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会变小,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向左方向适当移动,找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移动光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始终不能呈现烛焰的像,故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
10.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___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
【答案】空气柱 音调 响度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3]筷子不动,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变,则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变;用不同的力吹管,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幅度,故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11.习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指出,发展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象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由此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这种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信息 超声波 大于
【详解】
[1]探测器安装导航、水声通信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一种电子设备;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这种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2.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打开锅盖取粽子时要注意防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将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保持不变 放热 凝华
【详解】
[1]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打开锅盖取粽子时,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为小水滴,液化放热,故要注意防烫伤。
[3]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冰晶。
13.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______(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
【答案】56 B
【详解】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56℃。
[2]如图乙所示,A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B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
14.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_(填升华/熔化/凝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雨。我国大型客机C919,飞机上装有3D打印的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答案】升华 熔化
【详解】
[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立即升华为气态,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常用来人工降雨。
[2]钛合金粉末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15.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答案】色散 不能
【详解】
[1][2]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红色光屏只能反射红色光,所以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只能看到红光,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16.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下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__________m。她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2.2 虚
【详解】
[1]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为2.8m,像到人的距离需要5m,故平面镜到人的距离为2.2m。
[2]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延长线形成的像。
17.当动车行驶在长隧道时,车窗旁的乘客伸出手掌,结果在车窗中看到了两只手掌,这是光的______现象,若手掌向窗户靠近,车窗中的像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车厢内始终显示216km/h,通过隧道用了3分钟、这条隧道长约______ 。
【答案】反射 不变
【详解】
[1] 当动车行驶在长隧道时,车窗旁的乘客伸出手掌,结果在车窗中看到了两只手掌,这是光的反射现象,车窗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其中一只手是平面镜成的像。
[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大小相等,若手掌向窗户靠近,车窗中的像会不变。
[3]这条隧道长约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________(选填“30°”或“60°”);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_______.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答案】30° 增大 不能
【详解】
由入射角的定义知,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所以由图甲知,入射角等于30°;又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反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所以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增大;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所以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则由于右侧纸板不再与左侧纸板共面,故在右侧纸板上便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19.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______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
【答案】BO
【详解】
[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我们需要在图中首先找到角度相等的两条光线,不难发现,AO与BO与NO的夹角相同,所以可知这两条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则OC为折射光线,据此可以判断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2]折射角为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前面的判断可知MO为界面NO为法线,所以可以计算出折射角为
所以折射角为。
20.夏天的雨后,小草的叶子上有雨滴。透过这些雨滴,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叶子的叶脉。这时,雨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选填“ 凹透镜” “凸透镜”或 “平面镜”),看到的是叶脉的_______(选填 “虚” 或“实”)像 。
【答案】凸透镜 虚
【详解】
[1]雨滴中间厚边缘薄所以相当一个凸透镜。
[2]小草的叶子和雨滴的距离小于雨滴的焦距,雨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虚像。
21.如图所示,近视眼成因原理是______图,近视眼矫正原理是______图。
【答案】甲 丙
【详解】
[1][2]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进行矫正,则图甲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丙能够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2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物距u=12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答案】缩小 照相机
【详解】
[1][2]由图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1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的
u=v=10cm=2f
f=5cm
当物距u=12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23.如图所示,淮安马拉松比赛于2021年4月18日成功举办,展示了淮安文明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小明同学参加了全程7.5km的迷你马拉松比赛,用时45min,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km/h,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___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10 运动
【详解】
[1]由题意可知,小明跑过的路程为s=7.5km,所用时间为
t=45min=0.75h
故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位置发生了改变,故是运动的。
24.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为40m,那么它的速度为______m/s。在第2s内的速度______m/s,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______m。
【答案】4 4 4
【详解】
[1]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物体的速度
[2]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第2s内的速度也为4m/s。
[3]第2s内通过的距离
四、作图题
25.如图中,画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A'B'。
【答案】
【详解】
由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作出A点在平面镜所成的像及B点在平面镜所成的像,连接此两点即可得到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B'用虚线表示,如下图所示:
26.完成如图反射光路图,标出入射角,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详解】
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所以入射角等于30°,由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角也等于30°,故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上侧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光路如下图
27.如图所示透镜,补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答案】
【详解】
根据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规律作图,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
五、实验题
28.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卢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铜
铜
钢
尼龙
尼龙
长度(cm)
60
60
60
80
80
100
80
100
横截面积(mm2)
0.76
0.89
1.02
0.76
1.02
0.76
1.02
1.02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使琴弦的______不同,控制其它因素都相同,重复多次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5)小华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一次纸怀,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不能听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在使用“土电话”时,琴弦______(选填“松弛”或“拉紧”)听到的声音效果要更好。
【答案】A、B、C A、D、F 80 1.02 松紧程度 琴弦无法振动 拉紧
【详解】
(1)[1]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短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编号为A、B、C的琴弦材料、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应用编号为A、B、C的琴弦。
(2)[2]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长短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序号为A、D、F的琴弦材料、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应用编号为A、D、F的琴弦。
(3)[3][4]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可以选用编号为E、G、H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为的琴弦横截面积为、长度为。
(4)[5]验证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而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可以用同一根琴弦多次改变其松紧程度,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拨动琴弦进行实验。
(5)[6][7]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一次性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提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琴弦不会振动,所以听的一方不能听到声音;在使用“土电话”时,琴弦越紧,传播声音的效果要好一些,听到的声音效果要更好。
2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试管内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
(2)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会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根据描绘的图线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态;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 (选填“快”或“慢”);
(5)图像中DE段是______过程。
【答案】B 38℃ 晶体 吸收 50 固液共存 慢 沸腾
【详解】
(1)[1]使用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否则读出的数据会偏大或偏小,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
[2]由图乙知道,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零上,使用,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8℃。
(2)[3]由图丙知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在固态时是晶体。
(3)[4]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4)[5]由图丙知道,BC段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熔点,因此该物质的熔点为50℃。
[6]该物质在第5min时是在熔化过程中,所以,会处于固液共存态。
[7]物质是固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30℃,即
50℃-20℃=30℃
物质是液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即
90℃-50℃=40℃
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
(5)[8]由图像知道,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DE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
30.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为了观察清晰,实验应 ___________(强光/弱光)环境中进行。
(2)实验时,小明同学用右手将蜡烛A点燃,发现玻璃中的“自己”是用 ________(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
(3)实验过程中蜡烛B 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若移动B,发现A烛焰的像出现在B“身上”,说明他在器材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是 ________。
(4)如图乙是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得出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这样得出结论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像的虚实,小明移去棋蜡烛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置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并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小明又将一块不透明挡板分别放在平面镜前后的1、2、3位置,如图丙所示,当挡板位置位于 ________(填位置序号)时,人眼不能看到物体A的像。
(6)如图丁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______°。
(7)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戊所示,若发现 _________,说明B是反射面。
(8)若图己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前后移一段距离(一半向前,一半向后移动),则猫的头部通过前、后两半面镜子 _________。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答案】弱 左 不需要 未选择两个等大的蜡烛 未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白卡片上没有像 1 45 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距离 D
【详解】
(1)[1]在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效果更易观察,即弱光环境。
(2)[2]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则镜中的“自己”是用左手点蜡烛。
(3)[3]实验中蜡烛B不用点燃,做对比即可。
[4]若移动B,发现A烛焰的像出现在B“身上”,说明两蜡烛大小不相等。
(4)[5]一次实验所得结论具有偶然性,需要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5)[6]白卡片上无法看到像,则可说明所成的像为虚像。
[7]将不透明挡板放在点燃的蜡烛与玻璃板之间后无法看到像,即位置1。
(6)[8]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与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则连接A和A1,并做垂线得到平面镜的位置,如图
如图可知旋转角度为45°。
(7)[9]将笔尖紧贴镜面A,若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距离,则说明B是反射面
(8)[10]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两个像所在的位置不同,一前一后,均是完整的像。
故选D。
31.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位于凸透镜两侧,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倒立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调节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4)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可成清晰的像,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中成像原理与此相同的是______;
(5)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
【答案】同一高度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10 缩小 投影仪 上
【详解】
(1)[1][2]实验过程中,应将蜡烛焰、透镜和光屏处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蜡烛焰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光屏上得到的是等大、倒立的像时,蜡烛焰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处。根据题意可知,物距为
50cm-30cm=20cm
所以,透镜的焦距为10cm。
(3)[4]此时的物距为
50cm-10cm=40cm
物距大于2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此时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5]此时的物距为
50cm-35cm=15cm
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此时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放大虚像,照相机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与之相同。
(5)[6]凸透镜成实像是倒立的像,像与物的上下是反的。当蜡烛变短,火焰向下移动,则蜡烛焰像是向上移动的。
32.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
(2)如图,完成本实验还需的测量器材是 _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 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
(4)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______;
(5)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6)在测量小车从A点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______;
(7)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 秒表 较小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40.0 25 小 不正确 见解析
【详解】
(1)[1]实验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得到小车的平均速度。
(2)[2]实验中需要测量时间,故完成本实验还需的测量器材是秒表。
(3)[3]坡度越小,小车运动越慢,所用时间越长,故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
(4)[4]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可以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5)[5][6]图中AB段的路程
sAB=80.0cm﹣40.0cm=40.0cm
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6)[7]在测量小车从A点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时间偏大,根据可知测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7)[8][9]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所以他的做法不正确,按这种方法他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小。
六、双选题
33.图中甲、乙、丙、丁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 B.铁丝网上出现霜
C.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 D.草叶上出现露珠
【答案】AC
【详解】
A.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符合题意;
D.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3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玻璃上的水凝固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答案】AD
【详解】
A.“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故A正确;
B.“冰花”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B错误;
C.液化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液化,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雾”,故C错误;
D.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凝华,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冰花”,故D正确。
故选AD。
3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池水映明月”与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相同
B.“云在水中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D.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BD
【详解】
A.“池水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二者形成原因不同,故A错误;
B.“云在水中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手影游戏,即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中考物理第二轮总复习三---浮力,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中考物理第二轮总复习二 -----力与运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中考物理第二轮总复习四 ---杠杆,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