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1895年9月8日这一天,伦琴正在做阴极射线实验。伦琴接通阴极射线管的电路时,他惊奇地发现在附近一条长凳上的一个荧光屏(镀有一种荧光物质氰亚铂酸钡)上开始发光,恰好象受一盏灯的感应激发出来似的。他断开阴极射线管的电流,荧光屏即停止发光。由于阴极射线管完全被覆盖,伦琴很快就认识到当电流接通时,一定有某种不可见的辐射线自阴极发出。由于这种辐射线的神密性质,他称之为“X射线”。1895年12月伦琴写出了他的第一篇X射线的论文。
(19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一、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国科学院举行了一次重要学术讨论会,在伦琴发明的直接感召下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当中有一位是安托万·亨利·贝克勒尔。贝克勒尔虽然是有意在做X射线的研究,但是却偶然发现了甚至更为重要的放射现象。贝克勒尔选择氧化铀作为主攻对象,他精心设计了研究方案,用一张黑纸包好一张感光底片,在底片上放置两小块铀盐和钾盐的混合物。在其中一块和底片之间放了一枚银元,然后把这些东西放在阳光下放置几小时,让底片略微有些感光,虽不太清晰,但还可以分解银元的影象。可是凑巧碰上连阴雨,他只好把实验的东西原封不动地锁进抽屉。5天后,天放晴,继续中断的试验。他是个细心过人的人,在试验前他重新检查一遍实验品。使他吃惊的是,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底片上竟然出现明显的感光现象。这说明铀本身在发光!第二天他在科学院的学术报告上公布这一新发现。他又用验电器对这种射线进行了定量研究,终于揭示了放射性的奥妙。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天然放射现象:物质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放射性:物质放出射线的这种性质。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1898年,居里夫妇从铀矿石提炼出两种前所未发现的元素,他们将这两种新元素分别定名为铀和镭。为了亲身体验镭的生理效应,他们多次被辐射所伤。 1903年,居里夫妇与贝克勒尔一起因发现放射性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居里夫人在化学的研究亦使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人工方法得到了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从原子核放射出三种射线:α、β、γ
(1)α射线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流,射出的速率达0.1C,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但穿透能力很弱。
(2)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 )流,射出的速率达0.9C,具有较弱的电离作用,但穿透能力较强,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
(3)γ射线 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射出的速率达C,具有很弱的电离作用,但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
1、原子核的衰变 放射线从原子核释放出,表明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放出某些粒子,然后变为其他元素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原子核的衰变。 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3、β衰变:原子核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
4、γ射线: 在原子核衰变过程中产生的新核,有些处于激发态,这些 不稳定的激发态会辐射出光子(γ射线),所以γ射线都伴 随α、β衰变过程中。
β衰变规律:新的原子核比原来的核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四、衰变的快慢---半衰期
1、半衰期 放射线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
镭半衰期为1.6×103年
铀半衰期为4.5×109年
3、决定因素 由原子核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 及周围环境温度无关。
4、适用条件 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行为。
5、应用----估计岩石、化石、文物的年代
放射线同位素,它的半衰期5730年。
大气中的CO2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经常被吸收或放出,所以生物体内 与 比例和空气中相同,都是固定不变,但生的死后,新陈代谢停止,由于是 具有天然放射性,会发生衰变,生物残骸中的 与 比值将不断减小。因此只要测量出古代动植物残骸中的 与 比值就可以估计它们年年龄----这种方法叫 鉴年法。
例如:某古代植物中 的含量是活植物体中 的含量的1/8,则由该植物死亡时间是5730×3年=17190年。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子的发现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子的发现课堂教学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对阴极射线的理解,答案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5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5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说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数倍,能量子,光电子,初速度,最小值,粒子性,Ek=hν-W0,普朗克常量,光的波长,图17-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5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4 碰撞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5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4 碰撞授课课件ppt,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