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10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展开《游褒禅山记》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yǎo)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guī)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xiàng)
D.何可胜道也哉(shèng)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重要词语的读音的掌握。D项“胜”应读“shēng”。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景观。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辅助。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错误。
D.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完全。
解析:C项,“谬”,弄错,使……错。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解析:A项“十一”,古义指十分之一;今义为数词。B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常;今义为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D项“至于”,古义为“到”;今义为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答案:C
4.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填空。
(1)王安石,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列宁曾称他是________________。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析:本题考查与本课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和默写,这些内容在高中生应该掌握的范围之内。
答案:(1)介甫 半山 北宋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险以远 则至者少 (3)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春风又绿江南岸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谓:称为。
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漫:模糊不清。
C.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头。
D.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尽兴。
解析:C项,穷:形容词用作动词,应解释为“走到尽头”。
答案:C
6.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A项“之”均为代词,指代“褒禅山”。B项“其”均为代词,但指代的内容不同,第一个“其”指代“慧空禅院”,第二个“其”指代“华山洞”。C项“者”均为代词,译为“……的人”。D项“而”均为连词,表顺承关系。
答案:B
7.第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可知详写后洞,运用了四处对比,是为下文展开议论作铺垫。据此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运用对比: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对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对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重,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翼君实或见恕也 见:表被动。
B.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征:争夺,夺取。
C.辟邪说,难壬人 难:阻挡,抵抗。
D.以膏泽斯民 膏:使甘美。
解析:A项,见: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C项,难:诘问,驳斥。D项,膏:“膏泽”为同义词连用,喻指恩惠,此处用作动词,施恩惠(于)。
答案:B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A项“所以”分别是:①意思是“这样做的缘由”,表原因;②“用来……的”,表依据。 B项“之”分别是: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项“则”分别是:①副词,“却”,表转折;②连词,“那么”。D项两个“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
答案:D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反复不宜卤莽 B.至于怨诽之多
C.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解析:A项“反复”,古义:特指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B项“至于”,古今义同,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C项“苟且”,古今义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D项“向往”,古今义同,仰慕,思慕。
答案:A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有侵官、生事、征利等弊端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言简意赅,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
B.本文立意超卓,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措辞坚决而又得体,语言简洁精练、刚劲朴素而具感染力,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
C.本文之所以至今读来仍引人共鸣,不仅在于作者的政治主张在今天仍可实行,还在于文章显现的不计个人得失的思想中所折射出的人格力量。
D.本文引用了“盘庚迁都”的典故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绝不动摇,并对当时的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解析:C项“作者的政治主张在今天仍可实行”一句的判断依据不足。
答案:C
二、语言运用
12.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御 孙 曰 俭 德 之 共 也 侈 恶 之 大 也 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俭 来 也 夫 俭 则 寡 欲 君 子 寡 欲 则 不 役 于 物 可 以 直 道 而 行小 人 寡 欲 则 能 谨 身 节 用 远 罪 丰 家 故 曰 俭 德 之 共 也 侈 则多 欲 君 子 多 欲 则 贪 慕 富 贵 枉 道 速 祸 小 人 多 欲 则 多 求 妄用 败 家丧 身 是 以 居 官 必 贿 居 乡 必 盗 故 曰 侈 恶 之 大 也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句读。断句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断句时要以意定句,注意语言标志。其中“君子寡欲”“小人寡欲”“君子多欲”以及“小人多欲”四处之后可断可不断。
参考答案: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我创新 我超越
13.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文章在此结束应该是比较自然的,为什么还要写下面的三段呢?
答案:(略)
2021学年3 *囚绿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3 *囚绿记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 新课, 释题,研读“恋绿”的部分,研读“囚绿”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知识精粹,学习课文,研读第四段,研读第五段,熟读成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10 游褒禅山记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10 游褒禅山记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