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KS5U精品原创】届高二语文教案:3.9《劝学》(新人教版必修3)68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KS5U精品原创】届高二语文教案:3.9《劝学》(新人教版必修3)682第1页
    【KS5U精品原创】届高二语文教案:3.9《劝学》(新人教版必修3)682第2页
    【KS5U精品原创】届高二语文教案:3.9《劝学》(新人教版必修3)682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9 劝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9 劝学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设计,荀子简介,熟读课文,把握文意,师生共同研习课文,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劝学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德育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提纲式教学法。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终把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解题。熟读课文,把握文意。师生共同研习第1、2、3段,背诵1、2、3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解题                                                荀子塑像     《劝学》中的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勉的意思。繁体字是形声字,凡是用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等,这是的本义。而现代汉语中,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检查学生字词积累情况     五、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研习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     (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3)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它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分两层: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非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拓展的。     (4)学生齐读第2段,以词语提纲为线索背诵第2段。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②中。     2.研习第3段     (1)学生齐读第3段。     (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提问:作者选哪些比喻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在段落提纲的基础上扩展增附词语提纲。     明确:跂而望             登高博见           登高招             见者远           顺风呼              闻者彰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辑              绝江河     (3)要求学生模仿第2段的思维推理模式,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讨论分析本段的推理过程。     学生讨论。     教师引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每个同学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环境和条件,有顺境,有逆境。关键在于每个人自身的努力,发扬主观能动精神,不但会利用现有的条件,而且要学会创造条件改造环境。英国首相丘吉尔本来口吃,后来成为演说家,就是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的一个典型例子。     (4)学生齐读第3段,对照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教师强调应重点掌握的词语:     3.学生朗读2、3段,背诵1、2、3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习第4段,背诵第4段;归纳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探究性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小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学生齐背一遍,再抽查两名学生独立背诵。     二、师生共同研习第4段     1.学生齐读第4段。     2.请学生列出本段的词语提纲,并用图示法展示本段的推理过程。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明确     3.借助词语提纲、思路推理图示,学生按图索骥,尝试背诵。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     作重点分析:下面两个句子中的有何区别?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在《说文解字》中本义是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引申为及,达到句强调指出自身积累跬步达到的结果,用突出了第4段的中心。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送诣也,送而必至其处也。含有使……达到的意思,句强调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用恰当地表达了语意。     4.学生齐背第4段。     三、分析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提问: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学生从课文中选择相关句子作答。     明确:比喻说理,形象透彻;正反对比论证,灵活而富于变化;气势充沛,说理流畅,多用对偶、排比句式。     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反复体会。     四、探究性阅读训练     1.提问: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人们学习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学习文化知识。     教师否定,点拨并引申: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     《劝学》中未选入本文的语句有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这些语句也可以证明荀子劝勉人们学习就是让人们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历史和现实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国。时至今日,先贤的宏声巨音仍回响在现代都市和乡村的上空,引领着人们求美、求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规范的实施不正印证了这一点吗?刘海洋伤熊事件确实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现代教育的些许缺憾。     当然,荀子讲学习要积累、坚持、专一的方法和态度,对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具有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     2.提问: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从开篇到结尾始终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论述,实质上是本文反复咏唱的主旋律,透过文字,我们可以发现文中写了哪些人呢?     学生明确:君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善假于物;吾尝终日而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知道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君子低一个境界。     教师适当引申: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主张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抑,避,所以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境界的人,突出学习的重要性。     3.请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两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适合的段落中去,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     教师略作解释:冥冥:精诚专一,埋头苦干。昭昭:明显的样子。惛惛:同冥冥。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应从词语的照应关系来着手解答问题。蓬生麻中点出外部环境,与善假于物是合拍的,而且《劝学》第3段论述善假于物的作用,故应放在第3段末尾。第4段中的”“锲而不舍”“用心一也惛惛相呼应,故第2句应放在第4段段尾。     (这样分析,把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升到哲理美的层次,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五、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多媒体逐题显示:     (1)选出划线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蚓无爪牙之利     C.用心一也     D.先帝不以臣卑鄙     (2)从下列四句中,找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选三名学生回答。     明确:(1)B(A.寄托:托身、寄居,今义多指把理想感情托付于具体的人或物。C.用心:指思想意识的活动,今义指读书用功,遇事肯动脑筋。D.卑鄙:指地位卑贱,见识短浅,今义多指品质、道德败坏)     (2)B(4句都是变式句,A、C、D都是定语后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     2.选五个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一篇名作,连用20个比喻,反复论证学习的意义、作用。妙语连篇,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语言大师。春秋战国五霸七雄迭起,诸子百家活跃于政坛、文坛,不但留下了他们光耀千古的思想理论,也同时留下了他们语言艺术的名篇精萃。同学们要发扬好学不倦的精神,把视野投向古今中外,从大千世界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滋润自己。     在学生的背诵声中结束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结合荀子的《劝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是:学贵有恒——读《荀子劝学》有感。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  

    相关教案

    必修四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四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把握,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2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2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德育渗透目标,品读文章,深入感知,拓展视野,合作探究,课文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三单元9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三单元9 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与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